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围绕家园联动创建环境,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美;开展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喜欢民间艺术;组建家长助教团队,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阐述家园联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做法。
关键词:民间艺术;家园联动;教育;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名扬四海的“仙作”古典家具和工艺品、誉满全球的莆仙戏、多姿多彩的元宵花灯、喜气洋洋的春节民俗、流芳于世的李耕国画等,这些民间艺术有其独特美,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民间艺术日渐式微。如何让民间艺术在幼儿与家长的审美心理上重现生机?我们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园联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主要做法如下。
一、家园联动创建环境,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美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它时时刻刻都在默默地传达着文化艺术的特征,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将民间艺术融入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为幼儿创设浓郁的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美。如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定期推出1~2件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发动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材料、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制作,并将制作的作品用来装饰幼儿园的环境,凸显独特的民间艺术美。
我们倡导家长结合传统节日,有意识地与幼儿一起装饰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家庭环境。如春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剪窗花、贴春联、挂红灯;元宵节与幼儿一起做彩灯等,既能充实家庭亲子生活,也让家庭环境无声地传达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潛移默化地熏陶幼儿的心灵。
二、开展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喜欢民间艺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的家长对民间艺术的赏识意识比较淡薄,甚至不感兴趣。通过我们开展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引领家长和幼儿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感知民间艺术特有的文化价值,了解和喜爱民间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1.亲子查询、收集传统节日中富有艺术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的传说、由来及其制作方法的相关资料。如元宵节的习俗及元宵花灯,汤圆的由来、种类和制作方法等。
2.亲子参与传统民俗活动,拍摄、记录、交流孩子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如莆仙地域过年、元宵游灯、端午赛龙舟等民俗节庆活动。
3.亲子共同欣赏由社区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如元宵赏灯猜谜、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演奏、李耕国画展等活动。
4.亲子参观“仙作”古典家具和工艺品展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班级里开办“仙作”古典家具和工艺品厂的家长为大家介绍“仙作”浑厚的历史文化并现场演示“仙作”雕刻技艺,让家长与孩子一起领略“仙作”技艺的精湛及其呈现的艺术美。
5.亲子民族风化装舞会。请家长和孩子根据自己对本土民间艺术的了解和喜好制作服饰,装扮自己并同台展演,演绎本土民间艺术之美。
通过欣赏交流、制作展示,既让家长和孩子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又调动了家长和孩子了解本土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在逐步了解的过程中,家长由起初教师带领下被动参与活动逐渐转变为主动献策,积极与老师商议、合作,踊跃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组建家长助教团队,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班级家长资源丰富,尤其是年长的家长,他们对本地的民间艺术有较深的了解。我们深入了解家长的特长、挖掘家长资源,在开展诸多富有民俗特色的亲子活动的基础上推出家长助教,点燃了家长传授本土民间艺术的热情。如阳阳爷爷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开展“过大年”的主题活动中,他主动带来笔墨纸砚,教幼儿认识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并现场裁割红纸、写春联,和小朋友一起在活动室贴春联,让孩子们在亲近春联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每一次助教活动后,家长们自发研讨、反思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传承民间艺术尽心尽力。家长助教弥补了教师在民间艺术知识和技能方面教育的欠缺,使孩子们对民间艺术感知更加丰满,了解也更加深入,对民间艺术的表现也更加到位,使民间艺术在校园内得以传承。
此外,我们还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觉增进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主动再现和创新本土民间艺术文化。比如,在开展“莆仙民俗文化一条街”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开设的各种各样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商店,有“仙作”家具店、古玩挂饰店、传统灯笼店、精品国画店、莆仙戏材料专卖店、地方小吃店等。为了使环境富有传统特色,家长助教们积极商讨,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组合,定期参与指导幼儿进行环境创建。
家园联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更注重氛围的营造和积极性的调动,使幼儿和家长在觉得好玩、有意思的同时心灵受到民间艺术美的触动,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和爱家乡的情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幼儿教育这一圣地,我们植根民间艺术文化教育,关怀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力求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将教育理念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家园联动;教育;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名扬四海的“仙作”古典家具和工艺品、誉满全球的莆仙戏、多姿多彩的元宵花灯、喜气洋洋的春节民俗、流芳于世的李耕国画等,这些民间艺术有其独特美,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民间艺术日渐式微。如何让民间艺术在幼儿与家长的审美心理上重现生机?我们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园联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主要做法如下。
一、家园联动创建环境,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美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它时时刻刻都在默默地传达着文化艺术的特征,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将民间艺术融入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为幼儿创设浓郁的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美。如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定期推出1~2件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发动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材料、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制作,并将制作的作品用来装饰幼儿园的环境,凸显独特的民间艺术美。
我们倡导家长结合传统节日,有意识地与幼儿一起装饰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家庭环境。如春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剪窗花、贴春联、挂红灯;元宵节与幼儿一起做彩灯等,既能充实家庭亲子生活,也让家庭环境无声地传达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潛移默化地熏陶幼儿的心灵。
二、开展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喜欢民间艺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的家长对民间艺术的赏识意识比较淡薄,甚至不感兴趣。通过我们开展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引领家长和幼儿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感知民间艺术特有的文化价值,了解和喜爱民间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1.亲子查询、收集传统节日中富有艺术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的传说、由来及其制作方法的相关资料。如元宵节的习俗及元宵花灯,汤圆的由来、种类和制作方法等。
2.亲子参与传统民俗活动,拍摄、记录、交流孩子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如莆仙地域过年、元宵游灯、端午赛龙舟等民俗节庆活动。
3.亲子共同欣赏由社区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如元宵赏灯猜谜、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演奏、李耕国画展等活动。
4.亲子参观“仙作”古典家具和工艺品展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班级里开办“仙作”古典家具和工艺品厂的家长为大家介绍“仙作”浑厚的历史文化并现场演示“仙作”雕刻技艺,让家长与孩子一起领略“仙作”技艺的精湛及其呈现的艺术美。
5.亲子民族风化装舞会。请家长和孩子根据自己对本土民间艺术的了解和喜好制作服饰,装扮自己并同台展演,演绎本土民间艺术之美。
通过欣赏交流、制作展示,既让家长和孩子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又调动了家长和孩子了解本土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在逐步了解的过程中,家长由起初教师带领下被动参与活动逐渐转变为主动献策,积极与老师商议、合作,踊跃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组建家长助教团队,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班级家长资源丰富,尤其是年长的家长,他们对本地的民间艺术有较深的了解。我们深入了解家长的特长、挖掘家长资源,在开展诸多富有民俗特色的亲子活动的基础上推出家长助教,点燃了家长传授本土民间艺术的热情。如阳阳爷爷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开展“过大年”的主题活动中,他主动带来笔墨纸砚,教幼儿认识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并现场裁割红纸、写春联,和小朋友一起在活动室贴春联,让孩子们在亲近春联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每一次助教活动后,家长们自发研讨、反思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传承民间艺术尽心尽力。家长助教弥补了教师在民间艺术知识和技能方面教育的欠缺,使孩子们对民间艺术感知更加丰满,了解也更加深入,对民间艺术的表现也更加到位,使民间艺术在校园内得以传承。
此外,我们还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觉增进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主动再现和创新本土民间艺术文化。比如,在开展“莆仙民俗文化一条街”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开设的各种各样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商店,有“仙作”家具店、古玩挂饰店、传统灯笼店、精品国画店、莆仙戏材料专卖店、地方小吃店等。为了使环境富有传统特色,家长助教们积极商讨,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组合,定期参与指导幼儿进行环境创建。
家园联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更注重氛围的营造和积极性的调动,使幼儿和家长在觉得好玩、有意思的同时心灵受到民间艺术美的触动,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和爱家乡的情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幼儿教育这一圣地,我们植根民间艺术文化教育,关怀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力求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将教育理念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