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从中小学英语教材、课堂教学和英语教师的比较中探讨中小学英语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初中阶段重视并实施英语阅读教学,从而探求衔接教学的契合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 英语衔接教学
中小学两学段长期以来都是处于各自独立相对封闭的状态。由于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彼此缺乏相向的直接交流,“闭门造车”的情况较普遍,从而给中小学两学段之间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衔接上形成了较多的难题与障碍,直接影响了初中英语教与学的发展。
在我校重组之后,我与小学部老师就阅读教学的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发现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较大差异,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材设置、教学容量(尤其是阅读课的教学容量)、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造成了衔接问题的产生,也是形成“脱节”现象的直接因素。
一 造成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脱节的因素
1、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差异。试对比牛津英语中小学教材,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比较多的阅读教材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而且都有插图,难怪有的外教看到我们的教材都说像日本的卡通书。然而,在初中教材中却更多的是直接一个或者多个的语篇,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小学阶段的教科书即使从五年级开始有一些语篇,但也只是出现在每篇课文的开头,只作为一种背景介绍,且篇幅较短。学生喜欢而且习惯于表演对话部分,对此类阅读材料不感兴趣,因此记忆困难。
2、中、小学英语课堂的差异。小学英语课堂,主要以对话课为主,即使在高年级有一定的阅读课,但并不被重视。读课文往往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很难把握,只是重视学生是否能表演,在听和说上比较重视。对少数阅读课型的分析,我们又发现老师们往往只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缺少阅读技巧的指导和培养。而中学课堂与小学的情况就有很大的差别,对话课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宰,阅读课被提上了一个新得层面,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受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拥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思考。这样由“动”到“静”的飞跃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以至于造成“脱节”。
3、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少,自控能力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跟得紧、管得严、过问多,保姆式地扶着学生走,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学生所学学习容量相对较少、内容的难度较少,大部分学生能过关,因无法跟上进度而放弃学习或厌学的情况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只重听说,不重阅读,在词汇和对话教学中缺少对阅读内容的提前渗透,所以就造成了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不足,这使得我们老师们在面对阅读课型的教学时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同时在面对学生课外阅读辅导时,并不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所以给阅读课型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再者,传统的阅读教学局限以应试为目的,教学过程中没能严格遵循阅读课教学的要求而过于关注中考题型的分析研究。讲授阅读课则过分强调单词、短语和语法,往往违背了学生阅读心理的规律,这种情况的后果是很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英语阅读的兴趣。
二、在初中阶段重视并实施英语阅读的衔接教学
(一)抓好初一过渡阶段,在“渐变”中顺利完成衔接
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衔接最关键的过渡阶段。该阶段的衔接过渡是否顺利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整个中学阶段英语学习能力的正常发展。在此阶段教师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教学上宜采用平缓、渐进的发展模式,切忌大刀阔斧式的冒进方式。虽然该时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加强,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而初一刚开始时候的阅读教学,教师切忌单调呆板,教法要灵活多样,应尽可能采用实物、简笔画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期。
(二)开好英语阅读课,在“阅读”中自然形成衔接
“The more you read,the better you get at it;the better you get at it,the more you like it;and the more you like it,the more you do it.And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you know;and the more you know,the smarter you grow.”(Jim Trelease2001)
要提高阅读能力,关键还在于多读。我认为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开设阅读课型。对于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只需定位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在课文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外知识的阅读训练。但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大要素:1.内容要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可读性强并能启发心智。2.难度要适中。3.涉及面要广。阅读材料所涉面要尽量广,让学生接触各类的阅读材料,如故事类、科普类、时事类、图表类等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知识。同时逐步渗透阅读技巧。到九年级,可放手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重要的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和培养。同时教师必须精心筛选和讲评练习题,以达到通过阅读学会阅读的目的。
(三)做好阅读引导,在“实践”中深化落实衔接
1.阅读前,扩充文化背景知识,减少阅读理解障碍。在日常阅读课的教学中,尽管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但仍然无法完全读懂和理解文章。显然,问题并不在于他们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而是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具备在阅读过程中激活自己已有知识的能力。因此阅读理解的关键之一是要先弄懂篇章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适当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就越可能产生高质量的阅读效果。
2.阅读中,立足课堂,活用教材。阅读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视教材为渠道,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的能力、读懂短文并抓住大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等能力。
牛津英语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的阅读A lucky escape是一则故事,生词相对较多。教师在阅读前可创设情境,教授一些主要的生词如escape,fail,robbers,police uniform,push,van等。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Who has a lucky escape? Are the robbers in the police uniform? 这个环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3.阅读后,挖掘文章的内涵和思想内容,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语言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何玉平,2005)。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设计所学课文的一般事实,还可以扩展到相关领域,亦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是是一条“看不见的‘流水线’”。如何在当前的教改现实中探寻一种能顺利进行衔接过渡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探寻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契合点,以减低或避免因“脱节”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小学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是全体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深入探讨的教研专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梅水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 陈静波《有效教学—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阅读教学 英语衔接教学
中小学两学段长期以来都是处于各自独立相对封闭的状态。由于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彼此缺乏相向的直接交流,“闭门造车”的情况较普遍,从而给中小学两学段之间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衔接上形成了较多的难题与障碍,直接影响了初中英语教与学的发展。
在我校重组之后,我与小学部老师就阅读教学的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发现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较大差异,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材设置、教学容量(尤其是阅读课的教学容量)、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造成了衔接问题的产生,也是形成“脱节”现象的直接因素。
一 造成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脱节的因素
1、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差异。试对比牛津英语中小学教材,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比较多的阅读教材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而且都有插图,难怪有的外教看到我们的教材都说像日本的卡通书。然而,在初中教材中却更多的是直接一个或者多个的语篇,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小学阶段的教科书即使从五年级开始有一些语篇,但也只是出现在每篇课文的开头,只作为一种背景介绍,且篇幅较短。学生喜欢而且习惯于表演对话部分,对此类阅读材料不感兴趣,因此记忆困难。
2、中、小学英语课堂的差异。小学英语课堂,主要以对话课为主,即使在高年级有一定的阅读课,但并不被重视。读课文往往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很难把握,只是重视学生是否能表演,在听和说上比较重视。对少数阅读课型的分析,我们又发现老师们往往只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缺少阅读技巧的指导和培养。而中学课堂与小学的情况就有很大的差别,对话课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宰,阅读课被提上了一个新得层面,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受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拥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思考。这样由“动”到“静”的飞跃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以至于造成“脱节”。
3、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少,自控能力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跟得紧、管得严、过问多,保姆式地扶着学生走,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学生所学学习容量相对较少、内容的难度较少,大部分学生能过关,因无法跟上进度而放弃学习或厌学的情况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只重听说,不重阅读,在词汇和对话教学中缺少对阅读内容的提前渗透,所以就造成了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不足,这使得我们老师们在面对阅读课型的教学时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同时在面对学生课外阅读辅导时,并不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所以给阅读课型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再者,传统的阅读教学局限以应试为目的,教学过程中没能严格遵循阅读课教学的要求而过于关注中考题型的分析研究。讲授阅读课则过分强调单词、短语和语法,往往违背了学生阅读心理的规律,这种情况的后果是很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英语阅读的兴趣。
二、在初中阶段重视并实施英语阅读的衔接教学
(一)抓好初一过渡阶段,在“渐变”中顺利完成衔接
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衔接最关键的过渡阶段。该阶段的衔接过渡是否顺利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整个中学阶段英语学习能力的正常发展。在此阶段教师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教学上宜采用平缓、渐进的发展模式,切忌大刀阔斧式的冒进方式。虽然该时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加强,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而初一刚开始时候的阅读教学,教师切忌单调呆板,教法要灵活多样,应尽可能采用实物、简笔画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期。
(二)开好英语阅读课,在“阅读”中自然形成衔接
“The more you read,the better you get at it;the better you get at it,the more you like it;and the more you like it,the more you do it.And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you know;and the more you know,the smarter you grow.”(Jim Trelease2001)
要提高阅读能力,关键还在于多读。我认为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开设阅读课型。对于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只需定位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在课文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外知识的阅读训练。但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大要素:1.内容要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可读性强并能启发心智。2.难度要适中。3.涉及面要广。阅读材料所涉面要尽量广,让学生接触各类的阅读材料,如故事类、科普类、时事类、图表类等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知识。同时逐步渗透阅读技巧。到九年级,可放手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重要的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和培养。同时教师必须精心筛选和讲评练习题,以达到通过阅读学会阅读的目的。
(三)做好阅读引导,在“实践”中深化落实衔接
1.阅读前,扩充文化背景知识,减少阅读理解障碍。在日常阅读课的教学中,尽管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但仍然无法完全读懂和理解文章。显然,问题并不在于他们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而是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具备在阅读过程中激活自己已有知识的能力。因此阅读理解的关键之一是要先弄懂篇章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适当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就越可能产生高质量的阅读效果。
2.阅读中,立足课堂,活用教材。阅读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视教材为渠道,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的能力、读懂短文并抓住大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等能力。
牛津英语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的阅读A lucky escape是一则故事,生词相对较多。教师在阅读前可创设情境,教授一些主要的生词如escape,fail,robbers,police uniform,push,van等。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Who has a lucky escape? Are the robbers in the police uniform? 这个环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3.阅读后,挖掘文章的内涵和思想内容,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语言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何玉平,2005)。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设计所学课文的一般事实,还可以扩展到相关领域,亦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是是一条“看不见的‘流水线’”。如何在当前的教改现实中探寻一种能顺利进行衔接过渡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探寻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契合点,以减低或避免因“脱节”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小学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是全体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深入探讨的教研专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梅水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 陈静波《有效教学—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