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逐渐和人文生活脱节,更多的是以固定思想为主的“无氧”学习状态,即在阅读中习惯去捕捉文章的重点知识与主要考察点,在写作中内容空洞、辞藻华丽、拼凑字数。“从积累到倾吐”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学生只有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在写作中高质高效的“倾吐”。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互为依托的,为此,教师应遵循统一性、及时性、双向性原则,构建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学习思维中深化阅读感悟、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5-044
阅读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写作则是将知识进行整合输出的一种方式,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将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素材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阅读素材思想情感的理解。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常出现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缺少素材、情感匮乏等问题,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学生没有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运用在写作当中,以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思维局限,整体呈现出缺乏写作兴趣、语言输出能力薄弱的现象。为此,教师应借助读写结合的积极作用,构建“读写共生”的写作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主观上建立读写衔接的学习意识。
一、结合阅读素材进行仿写,培养基础写作技巧
纵观教学实践,大部分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存在结构意识不强、文章情感不饱满、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便是因为他们日常积累的写作素材不足,且未能掌握正確的写作技巧,整体呈现出语言能力欠佳的写作特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包含的基础写作技能为修辞手法、布局结构与语言风格,基于读写结合策略,教师可让学生结合阅读素材进行仿写,通过仿句、仿段、仿篇三种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写作技巧,进而逐渐增强写作能力。
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以比喻和拟人为修辞手法的排比句式“有的…有的…”,通过仿句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言表达的灵动感。接下来,让学生仿写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这篇文章运用“总述——分述——总结”的写作结构将西沙群岛进行由近及远的描写,学生也需按照这种结构仿写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并注重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凸显文章的逻辑性和结构性。
二、根据文本内容展开续写,开发想象鼓励创作
小学生处于想象创造力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出发点,运用写作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更别具一格、意蕴深远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续写,即结合文章耐人寻味的结尾内容进行拓展补充,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原文的逻辑思想,而后利用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谱写续章。通过续写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对阅读素材形成更深刻的解读,还能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例如:在阅读《穷人》这篇课文时,课文叙述了邻居病死后主人公夫妇收留了她的两个孩子,这对原本穷苦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虽然文章已经表明结局,但学生可通过续写想象后续发生的故事,创作奇遇故事来改变这一结局。又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课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描写“我”与闰土分别的情景,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特点,写出童年伙伴离别时的场景。
三、阅读文章后写作读后感,体会情感加深感悟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薄弱、在写作中缺乏情感内涵是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最显著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以帮助学生逐步脱离写作的困境。写作读后感是语文写作训练的一种常见方式,读后感中应包含阅读总结、故事赏析与情感抒发三部分,体现出读写结合的相得益彰。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外图书后写作读后感,引导他们将产生的情感体会利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有利于学生加深阅读感悟、提升写作素养。
《格列佛游记》以童话奇遇故事映射出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罪恶,以虚幻的构想写出了离奇的故事情节,隐喻的讽刺了殖民斗争的残酷暴戾,表达了作者赞颂殖民地人民反抗精神的思想情感。在写作读后感时,学生先将阅读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行为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写出通过阅读认识到哪些成长道理,最后进行情感升华,将心得体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深刻感悟。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处于分割独立的状态,并且阅读教学地位显然高于写作教学,这使得学生在鉴赏与表达能力上较为薄弱,并致使他们逐渐形成对待阅读兴趣寥寥、对待写作缺乏动力的态度。阅读是吸收信息的过程,写作是倾吐语言的途径,只有在阅读中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素材与更深刻的语言理解,才能在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所思所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开展写作教学,利用仿写、续写、读后感等方式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基础技能、结构意识、创作能力与思想感悟。
参考文献
[1]黎林英.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J].课外语文,2018(30):57.
[2]黄永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探索[J].课外语文,2018(30):106+8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5-044
阅读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写作则是将知识进行整合输出的一种方式,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将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素材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阅读素材思想情感的理解。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常出现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缺少素材、情感匮乏等问题,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学生没有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运用在写作当中,以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思维局限,整体呈现出缺乏写作兴趣、语言输出能力薄弱的现象。为此,教师应借助读写结合的积极作用,构建“读写共生”的写作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主观上建立读写衔接的学习意识。
一、结合阅读素材进行仿写,培养基础写作技巧
纵观教学实践,大部分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存在结构意识不强、文章情感不饱满、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便是因为他们日常积累的写作素材不足,且未能掌握正確的写作技巧,整体呈现出语言能力欠佳的写作特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包含的基础写作技能为修辞手法、布局结构与语言风格,基于读写结合策略,教师可让学生结合阅读素材进行仿写,通过仿句、仿段、仿篇三种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写作技巧,进而逐渐增强写作能力。
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以比喻和拟人为修辞手法的排比句式“有的…有的…”,通过仿句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言表达的灵动感。接下来,让学生仿写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这篇文章运用“总述——分述——总结”的写作结构将西沙群岛进行由近及远的描写,学生也需按照这种结构仿写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并注重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凸显文章的逻辑性和结构性。
二、根据文本内容展开续写,开发想象鼓励创作
小学生处于想象创造力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出发点,运用写作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更别具一格、意蕴深远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续写,即结合文章耐人寻味的结尾内容进行拓展补充,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原文的逻辑思想,而后利用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谱写续章。通过续写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对阅读素材形成更深刻的解读,还能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例如:在阅读《穷人》这篇课文时,课文叙述了邻居病死后主人公夫妇收留了她的两个孩子,这对原本穷苦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虽然文章已经表明结局,但学生可通过续写想象后续发生的故事,创作奇遇故事来改变这一结局。又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课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描写“我”与闰土分别的情景,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特点,写出童年伙伴离别时的场景。
三、阅读文章后写作读后感,体会情感加深感悟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薄弱、在写作中缺乏情感内涵是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最显著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以帮助学生逐步脱离写作的困境。写作读后感是语文写作训练的一种常见方式,读后感中应包含阅读总结、故事赏析与情感抒发三部分,体现出读写结合的相得益彰。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外图书后写作读后感,引导他们将产生的情感体会利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有利于学生加深阅读感悟、提升写作素养。
《格列佛游记》以童话奇遇故事映射出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罪恶,以虚幻的构想写出了离奇的故事情节,隐喻的讽刺了殖民斗争的残酷暴戾,表达了作者赞颂殖民地人民反抗精神的思想情感。在写作读后感时,学生先将阅读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行为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写出通过阅读认识到哪些成长道理,最后进行情感升华,将心得体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深刻感悟。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处于分割独立的状态,并且阅读教学地位显然高于写作教学,这使得学生在鉴赏与表达能力上较为薄弱,并致使他们逐渐形成对待阅读兴趣寥寥、对待写作缺乏动力的态度。阅读是吸收信息的过程,写作是倾吐语言的途径,只有在阅读中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素材与更深刻的语言理解,才能在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所思所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开展写作教学,利用仿写、续写、读后感等方式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基础技能、结构意识、创作能力与思想感悟。
参考文献
[1]黎林英.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J].课外语文,2018(30):57.
[2]黄永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探索[J].课外语文,2018(30):1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