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文楚安译本中贝尔曼“变形倾向”的体现之二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垮掉的一代”文学研究专家,文楚安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对“垮掉派”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他在翻译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是选择以目的语导向的归化翻译策略。本文以贝尔曼的“否定分析”理论为基础,讨论贝尔曼的“高贵化”、“质的弱化”、以及“内在意指网络的破坏”这三种变形倾向在文楚安版《在路上》的体现,希望以此可引起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们对这些变形倾向的关注,并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地保留原语文本中的“异”。
  【关键词】贝尔曼;否定分析;变形倾向;《在路上》
  【作者简介】桂镜月,女,研究生在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当属《在路上》,该作品被公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1998年问世的文楚安中文译本。这是大陆第一个全译本,向国内读者展现了小说的全貌。
  贝尔曼认为,“翻译行动恰当的伦理目标是原原本本地接收异质性。”他认为译文中通常有一个“文本变形系统”,阻止异质性通过。他把对变形形式的分析称作“否定分析”:否定分析关心的是种族中心主义和兼并主义的翻译,以及超文本翻译(混合、模仿、改编及自由写作)。
  二、文楚安译本《在路上》的变形倾向分析
  1.高贵化Ennoblement。例1.This is all far back, when Dean was not the way he is today, when he was a young jailkid shrouded in mystery.
  这些都是从前的事,那时的狄安同现在大不一样,只不过是一个让人感到神秘而不可捉摸的、稚气未脱的年轻凶徒。
  高贵化指有些译者改进原文,以更优美的风格加以重写的倾向;贝尔曼认为这么做的结果使得原文的口头语言和无形的复逻辑消失殆尽,而译文也因为这样的破坏,通俗语言使得译文比原文更加“受欢迎”。在例1中,译者在这里用“不可捉摸”、“稚气未脱”两个成语将”young jailkid shrouded in mystery”将狄安“神秘的年轻囚徒”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使得译文也更具可读性,虽使原文高贵化了,但译文确实因此而更通俗易懂,更受读者欢迎。
  2.质的弱化Qualitative Impoverishment。例1.I was far from home, haunted and tired with travel, in a cheap hotel room I’d never seen, hearing the hiss of stream outside, and the creak of old wood of the hotel, and footsteps upstairs, and all the sad sounds, and I looked at the cracked high ceiling and really didn’t know who I was for about fifteen strange seconds.
  我遠离家乡,旅行是我担惊受怕,精疲力竭。我住在一间我从来没见过的廉价旅店里,听着窗外机车蒸汽发出的 “嗖嗖” 声响,旅店破木板仿佛要断裂似的吱喳声,还有楼上的脚步声以及其他一切令人心烦的声音。望着高高的天花板,它咯咯作响,我确实在一瞬间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我不明白我到底是谁。
  质的弱化是指用“声音不洪亮,或相应地缺乏‘意指’或‘象拟’特征的”目的语对等词,去替换原词或表达法。美国人常常把弄不清楚的病因称为bug,指某种细菌或微生物。在例1中能看到拟声词比较多,比如“hiss”, “creak”, “cracked”,译文中译为“嗖嗖”、“吱喳声”、“咯咯作响”,文楚安选择的这几个词都形象生动地重现了原文中的场景,使译文读者也能感受到如原文中萨尔的感受。
  3.内在意指网络的破坏Destruction of Underlying Networks of Signification。例1. and then Dean got on the bus that said Chicago and roared off into the night. There went our wrangler.
  饭后,狄安上了公共汽车前往芝加哥,随着轰响汽车在夜色中消失了。我们的牧人就这样上路了。
  内在意指网络的破坏指的是译者需要意识到整个文本中形成的词汇网络,这些词汇单独看来可能并不重要,但却为文本增添了一种内在的统一性和意义。例1中,对于本就是出生在路上的狄安来说,再次上路并没有生疏感,之于狄安,这反而这是生活中的常态。给人感觉狄安其实就是流浪汉。所以译者也在该页添加了脚注“wrangler, 牧人,牧工。此处喻指流浪汉。”很明显,这也是译者体会到了作者选词的用途,这些看似很小的词,都在呼应着小说的主题“在路上”,也时时刻刻提醒着读者,书里的主人翁随时准备着启程上路。
  三、结语
  通过上述对文楚安版《在路上》“变形倾向”的分析,不难发现译者通过重新组织语言、添加脚注以及不断在译文中呼应主题等手段,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异”,如此处理,不仅没有降低原作的“声音”,更让译文读者在清楚理解的同时也体会到原文读者的阅读感受。
  参考文献:
  [1]Berman,A.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C].Venuti,L.The Translator Studies Reader.London
其他文献
【Abstract】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word-form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beneficia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atthose two languages not only have much in common in the way of creatin
【Abstract】This article records the reading experi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second language incidental vocabulary incidental summary, lear
【摘要】本文将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国内化妆品广告语进行批判话语分析,试图探究广告话语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本文将对国内化妆品的广告语料进行体裁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体裁分析具体会从宏观结构,词汇,科学术语,数词和预设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意识形态分析则会侧重于分析化妆品广告是如何体现广告商们的意识形态以及这些意识形态又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关键词】广告话语;批判话语分析;意识形态  【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Ⅰ. IntroductioAdvertisement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The advertisement is a kind of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its under the influence and restrict of local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水平也日渐提高,精神物质文化也逐渐迈入全球化的阶段,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作为当前文化全球化的最具代表性的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怡情能力,是一种非民族与民族语言之间的交流,对于人们打破传统文化模式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可以有效推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因此,跨文
政治话语是一国治国理政和对外关系理念的传话筒.政治话语翻译既要体现准确性,又要讲究民族性,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区别于其他话语,显示政治话语的权威性,把政治话语的作用发
【摘要】复杂形容词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空算子移位是一种隐形移位现象,其是语言内在论的有力证据,对探究语言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空算子移位的视角出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复杂形容词结构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复杂形容词结构句法性质相似,都发生了空算子移位现象;差异表現在二者形容词的补足语上,英语中形容词选择了C
【摘要】张培基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其在翻译领域贡献突出。王椒升也以其自然简单的翻译风格为众人所知。本文选取这两位译者关于郁达夫《故都的秋》的译作,采取译作对比,定量定性的方法,从形式方面,即用词,句式,及逻辑三个层面,对张培基和王椒升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他们各自在翻译各个方面的差异,以期为翻译学习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故都的秋》;译作;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汤小洁(1993- ),女
【摘要】作为“垮掉的一代”文学研究专家,文楚安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对“垮掉派”文学的研究和翻译。本文以贝尔曼的“否定分析”理论为基础,讨论贝尔曼的“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短语及习语的破坏”、以及“语言叠加的抹杀”这三种变形倾向在文楚安版《在路上》的体现,希望以此可引起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们对这些变形倾向的关注,更加注重文化传递。  【关键词】贝尔曼;变形倾向;《在路上》  【作者简介】桂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