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教育”浪潮下教育机构教师课堂效果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79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贯彻“十九大”精神,优先发展新时代教育事业、实现伟大中国梦。我国教育起源于商代,经历了从商周的“庠序私学”、隋唐科举学校直至近代把教育划分为初等、中等、高级教育,学校集中培养的模式,对当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互联网、智能科技、生产力高速发展,倒逼教育朝着“个性化”“定制化”“高效化”趋势发展,作为公立教育的补充,市场化教育应运而生。市场教育机构作为公立课堂的补充,不仅仅是学习时间的延续,同时也承载着针对性培养人才的责任与义务,继而,市场教育机构老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就机构老师课堂效果做简单分析、交流。
  关键词:教育机构;教学;课堂;效果;三步法
  一、 学生为何来机构学习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收集、整理、完善这个命题,首先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大致了解,以便更好地服务家长、学生;但只能简述“通解”,特殊情况也只能鞭长莫及了。
  (一) 学科因素
  1. 跟不上学校老师课堂节奏、课后练习效率低
  2. 课前预习不到学校老师课堂传授部分知识
  3. 考试中,部分题目似曾相识,却没有思路
  4. 学校部分疑难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5. 在部分学科上突破、提优
  (二) 非学科因素
  1. 学生感觉自己也够勤奋、课堂能听懂,但成绩总是不达预期
  2. 考试成绩波动比较大、学生很困惑
  3. 曾经老师“掌中宝”的优越感逐渐丧失,似乎沦为“路人”,思想负担重
  4. 大部分同学提前学了,自己也要提前学习
  二、 如何快速了解学生、并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1. 前期与相关老师(课程规划老师、班主任等)、家长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学校老师评价等情况
  2. 参考学生近期学案、试卷、错题集情况,准确判断学生“内在原因”
  3. 最好能够现场帮助学生解决部分疑难,让学生信服自己专业、学识
  4. 授课以鼓励、引导、激发为主,但需前期铺垫基础知识
  三、 如何让学生更高效有获得感、进步(三步法)
  (一) 达成共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确保日后课堂效率、进度、反馈机制常态化,与学生达成一定的共识尤为重要。例如,按时到校、按时完成课后练习、课堂记笔记等共识,这样作为前提保障,便于学生加强自律性。
  (二) “进步”的理解
  “进步”是学生、家长、课程规划老师、班主任和老师的共同期望,然而,结果必定伴随过程,因此对于进步的理解有三个层次,即
  第一层次:学习几堂课后,对于该学科的“亲近度”是否增加了
  第二层次: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学习或作业过程中思路是否比以前明晰了
  第三层次:卷面的分数是否有增长了
  通过这样的具体化理解,方便学生自我监督反馈,同时也有利于和家长、班主任达成一定的共识,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同时,有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进度、难度等,更高效帮助孩子。
  (三) “双循环”良性机制
  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让双方能够理解,为什么仅仅依赖一周几个小时的课程就能帮助孩子,希望能深入思考,那么不难得出得出结论。
  教育机构学习作为学校的一个补充和外延,需要达到“共振效果”而非背道而驰,这势必需要将周中学校学习和周末机构学习有机结合,形成“双循环”良性机制。
  学生周中在学校需要整理、归纳疑难问题,三类:
  1. 自认为会的知识,做错的
  2. 题目很“面熟”,但是思路混乱甚至没有思路的
  3. 一直害怕考的知識点或具体题目
  引导学生将这三类题目及时内化,可以寻求同学、老师帮助,如果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周末上课前或课中抽出少量时间解决。
  因此,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入学动机、快速掌握学生情况、实践“双循环”机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尽快出效果。
  参考文献:
  [1]费丽,汤赛南.中小学生家长对校外辅导的认知与态度调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3(11).
  [2]王吉,刘东芝.对补习教育研究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27).
  [3]柴雪.学前课外补习教育的现状分析[J].才智,2013(11).
  [4]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
  作者简介:
  王西洋,上海市,上海尚孔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安全重于泰山。学生的安全,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学校和教师在家长和社会中的形象和威望。而恰恰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非常的模糊,对一些安全隐患不能那么轻易地观察和识别到,这就有可能给小孩子的身心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甚至影响其一生。所以加强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安全意识水平,减少和避免更多的危险发生就迫在眉睫。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摘要:在小學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最令学生和教师头疼的问题。我们的作文训练一般局限于课上的写作,训练技巧与方法也比较单一,效果不显著。从学生角度来说,写作角度不容易找,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知识储备较少,遣词造句不够熟练。这种枯燥单一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不能取得长足进步的。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小学作文写作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技巧;听说读写;写作立意   一、 引言  在小学
摘要: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的主要内容就是数和形这两点,这些内容涉及到了全部小学教学教材的教学主线,也属于小学数学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需要在课堂教学时期进行数和形的转化以及结合,指导学生借助正确的方法来深入掌握代数以及几何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应用  一、 引言  数形结合属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措施,这
摘要:高三地理课堂,既要面向高考为学生升学服务,更要致力于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实现两者之间深度融合,落实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建构知识网络,形成思维定势;然后辨析知识疑点,突破思维定势;最后直面高考真题,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综合思维;知识网络;思维定势;深度学习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
摘要:教学中,通过设计趣味游戏、搭建探索平台为计算教学打开另一扇窗。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运算技巧,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克服计算教学中的重重难点,摆脱“抽象”“重复”“机械”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字游戏;创造力;数学素养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疑导思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充
摘要:幼儿的日常生活是音乐活动的来源,而且在游戏中融入生活的教学,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孩子的天性就十分喜爱游戏,因此当前在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就是游戏化教学。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生动的唱法以及乐器打击伴奏等各种有趣和直接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从而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因此本文主要是对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体会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音乐课程;游戏化;实践体会  一、 前言  《
摘要:生命课堂的生成,离不开深度对话,如何使对话依托文本,摆脱形式,走向深度,进而关照生命呢?本文总结出如下策略:对话文本语言,感悟文字生命;对话作者思想,反哺生命视野;对话现实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关键词:深度对话;生命课堂;生成策略  对话,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对话,就会给课堂注入生机,让课堂灵动起来。反思当下的课堂,很多虚浮和无效现象在对话中出现,发现是由于认识的局限、
摘要:当前,在小学作文中,存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假”“大”“空”。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主要还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导致学生处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积累一些生活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引入写作之中,使自己所写出的文章扣人心弦。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生活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进行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生活作文;扣人心弦;素材积累  如果把作文的主题比作
摘 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创造多种条件,营造恰当氛围,使学生喜欢诗词,感受到诗词的美并逐步培养理解诗词美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的美诗佳词就像天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传播先进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是指导高中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增进社会理解的基础课程。新媒体时代,网络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既要完善课堂教学,更需要与时俱进,有效整合多方媒体资源,赋予高中政治教学以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从新媒体时代高中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出发,探索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的必要性及可采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