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24-01
摘要:面对美术教育这种情意性动势,我们的美术课程的构建应采取什么对策呢?著名的课程论学者泰勒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即首先确定学校教育的目标,其次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经验,再次考虑这些经验的组织,最后是课程的评价。这些原理具有普遍的意义,美术课程的构建也应从这几方面加以思考。但这里我们重点考虑的是目标、经验的选择与组织,评价方面暂不作论述。
关键词:浅谈 把握 美术 发展 趋势 对策
一、情意性的加强是一个明显的动势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发展。所谓发展一方面指的是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另一方面指的是一些因素趋于合理的调整。任何发展均体现为一种倾向性,因此,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的认识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导致我们在一些更为具体的方面采取相应对策,适应和推动这种发展。情意性的加强是目前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势。这种情意性体现为一种暖性和活性,对应着人的情感、直觉,并与兴趣发生关联。这种动势的出现从本质上说,体现出人们对平衡的追求,实际上是平衡机制在起着调节作用。平衡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追求平衡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人类活动之一的美术教育同样要追求平衡。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的。因此,全体性应该说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基本属性。换句话说,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接受这种美术教育,或者这种美术教育本身未能对绝大多数学生产生吸引力,并使之达到某种最起码的素质要求,那么,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正是情意性。
二、知识目标的弱化与人的目标的强化
学科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现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知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所有学科教育共同“拱顶”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其中每一个学科都能为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有助于他更有成效地把握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目标的地位十分独特,它既是一种目标,但相对人的目标而言又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必须在实现知识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人的一般素质和能力。20世纪已近末端,21世纪熹微初露。人们对未来作了种种预测,同时也对人的素质和能力做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尽管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未来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变化的速率更快的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流动、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为特征的大流动的社会。这种社会特征要求人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之相适应。所以,21世纪的人应该是更为主动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对自己和社会高度负责的人,具有创 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培养具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人是各个学科教育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当然各学科所具 有的目标可能更为具体。
三、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要求的降低与弹性的增强
在确定了美术教学的目标之后,就是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一些学科内容。美术学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是越来越丰富,所以,对美术的学科知识我们必须慎加选择。应该说,这些学科内容的涵盖大体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要降低其要求和难度。而且,其中一些内容的取舍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像明暗调子素描,国内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大纲就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许多教材也体现出来。而实际上,由于知识能力、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法的可能性非常小,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如果要保留这一内容,必须降低要求和难度,没有必要勉为其难地让学生理解明暗调子复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简单的明暗推移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凹凸,学生掌握起来就可能容易得多。同样,条件色的表现也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问题,其取舍也应认真加以考虑。 教学内容要求应体现出一种弹性,让学生主动地选择。
四、美术学科内容组织的逻辑淡化与节奏变化
学科内容必须加以组织,才能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形成整体的教学活动。我们以往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组织逻辑的严密性,以学科知识体系代替教学内容体系,为求整体的逻辑严密而不惜牺牲非常有价值的具体教学内容。实际上,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是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一种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组合,它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则必须考虑时间、环境和学生等因素。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就更为特殊,在历史上学科中心盛行之时,国外的一些美术课程论 学者就为之烦恼过,因为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毕竟比起科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要松散得多。所以,极端地考虑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于教学是弊多利少。
实际上,努力追求美术教学内容组织逻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其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任何课程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其具体的实施环境和条件,设计再严密再完整的课程,如果在一种分散的环境中实施,其严密性 和完整性也将不复存在。美术课程所面对的正是这么一种分散的环境。美术课在小学每周为两节,在中学为每周一节,美术课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而这个周期要进行众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校外和家庭的各种活动,学生的情趣和思维并没有独赐给美术。度过这一周期之后,当学生再次面对美术的时候,我们煞费苦心所设计的课程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还会存在多少呢?平心而论,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每个学生都会像专业人士一样成天思考的都是美术问题。既然再严密再完整的美术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都将变得松散,那么我们苦苦地对之加以追求又有多少意义呢?与其如此,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具体课题的精心设计上,让学 生在每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均有所获。
五、对未来美术教材的构想
课程构建的直观体现是教材,我们在对未来美术教材进行设计时,应突出下面几个特点。
(一)精选的知识内容与生动有趣的课题形式相结合。
(二)以突出学法统领教材编写。
(三)加强弹性以适应不同的学生。
(四)多种媒体的教材形式。
新的形势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作出种种的思考和应对。目前,教学大纲的修订已在有关部门的思考范围之内,新一轮教材的修订与编写也即将开始。值此时候,笔者不揣简陋,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以求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以便更深入、准确地把握相关问题,推动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
摘要:面对美术教育这种情意性动势,我们的美术课程的构建应采取什么对策呢?著名的课程论学者泰勒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即首先确定学校教育的目标,其次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经验,再次考虑这些经验的组织,最后是课程的评价。这些原理具有普遍的意义,美术课程的构建也应从这几方面加以思考。但这里我们重点考虑的是目标、经验的选择与组织,评价方面暂不作论述。
关键词:浅谈 把握 美术 发展 趋势 对策
一、情意性的加强是一个明显的动势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发展。所谓发展一方面指的是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另一方面指的是一些因素趋于合理的调整。任何发展均体现为一种倾向性,因此,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的认识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导致我们在一些更为具体的方面采取相应对策,适应和推动这种发展。情意性的加强是目前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势。这种情意性体现为一种暖性和活性,对应着人的情感、直觉,并与兴趣发生关联。这种动势的出现从本质上说,体现出人们对平衡的追求,实际上是平衡机制在起着调节作用。平衡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追求平衡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人类活动之一的美术教育同样要追求平衡。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的。因此,全体性应该说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基本属性。换句话说,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接受这种美术教育,或者这种美术教育本身未能对绝大多数学生产生吸引力,并使之达到某种最起码的素质要求,那么,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正是情意性。
二、知识目标的弱化与人的目标的强化
学科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现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知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所有学科教育共同“拱顶”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其中每一个学科都能为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有助于他更有成效地把握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目标的地位十分独特,它既是一种目标,但相对人的目标而言又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必须在实现知识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人的一般素质和能力。20世纪已近末端,21世纪熹微初露。人们对未来作了种种预测,同时也对人的素质和能力做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尽管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未来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变化的速率更快的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流动、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为特征的大流动的社会。这种社会特征要求人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之相适应。所以,21世纪的人应该是更为主动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对自己和社会高度负责的人,具有创 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培养具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人是各个学科教育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当然各学科所具 有的目标可能更为具体。
三、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要求的降低与弹性的增强
在确定了美术教学的目标之后,就是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一些学科内容。美术学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是越来越丰富,所以,对美术的学科知识我们必须慎加选择。应该说,这些学科内容的涵盖大体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要降低其要求和难度。而且,其中一些内容的取舍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像明暗调子素描,国内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大纲就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许多教材也体现出来。而实际上,由于知识能力、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法的可能性非常小,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如果要保留这一内容,必须降低要求和难度,没有必要勉为其难地让学生理解明暗调子复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简单的明暗推移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凹凸,学生掌握起来就可能容易得多。同样,条件色的表现也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问题,其取舍也应认真加以考虑。 教学内容要求应体现出一种弹性,让学生主动地选择。
四、美术学科内容组织的逻辑淡化与节奏变化
学科内容必须加以组织,才能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形成整体的教学活动。我们以往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组织逻辑的严密性,以学科知识体系代替教学内容体系,为求整体的逻辑严密而不惜牺牲非常有价值的具体教学内容。实际上,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是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一种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组合,它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则必须考虑时间、环境和学生等因素。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就更为特殊,在历史上学科中心盛行之时,国外的一些美术课程论 学者就为之烦恼过,因为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毕竟比起科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要松散得多。所以,极端地考虑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于教学是弊多利少。
实际上,努力追求美术教学内容组织逻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其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任何课程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其具体的实施环境和条件,设计再严密再完整的课程,如果在一种分散的环境中实施,其严密性 和完整性也将不复存在。美术课程所面对的正是这么一种分散的环境。美术课在小学每周为两节,在中学为每周一节,美术课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而这个周期要进行众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校外和家庭的各种活动,学生的情趣和思维并没有独赐给美术。度过这一周期之后,当学生再次面对美术的时候,我们煞费苦心所设计的课程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还会存在多少呢?平心而论,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每个学生都会像专业人士一样成天思考的都是美术问题。既然再严密再完整的美术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都将变得松散,那么我们苦苦地对之加以追求又有多少意义呢?与其如此,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具体课题的精心设计上,让学 生在每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均有所获。
五、对未来美术教材的构想
课程构建的直观体现是教材,我们在对未来美术教材进行设计时,应突出下面几个特点。
(一)精选的知识内容与生动有趣的课题形式相结合。
(二)以突出学法统领教材编写。
(三)加强弹性以适应不同的学生。
(四)多种媒体的教材形式。
新的形势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作出种种的思考和应对。目前,教学大纲的修订已在有关部门的思考范围之内,新一轮教材的修订与编写也即将开始。值此时候,笔者不揣简陋,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以求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以便更深入、准确地把握相关问题,推动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