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1070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有效的课堂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往往有很多时候教师在有意或无意间创设了无效课堂,使教学留住了形式,留不住“根”。笔者在此结合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剖析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现象,以和同行共勉。
  一、课前无效现象
  1.案例
  笔者曾经在执教剑桥少儿英语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那是新授“What do you like doing”和“What does … like doing”两个句型的时候,由于是第一个句型先学,学生早已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对“I like doing…”的回答比较熟练,对“He/She likes doing…”的回答不太熟练。教师为了激励学生,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拉,就拿出了事先准备的一大袋桔子作为奖品,给一次性答对的学生以奖励,却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学生对突然出现的桔子过于兴奋,没得到的学生为了得到桔子在前后左右同学的帮助下支离破碎、磕磕绊绊地回答了问题;得到了桔子的同学因为一时没接住桔子,不小心摔破了,就在座位上慢慢地研究桔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寥寥无几……
  2.诊断结论:教师课前的无效备课
  曾经以为,只要有各种精美的玩具、华丽的图片、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就能显示备课的认真、周到,也能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却不曾重视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对象。本案例中,正是没有对教学对象进行认真备课,对他们所具有的特性没有分析透彻,才导致课堂的一时失控。于是教师再完美的设想,也都成了无效的海市蜃楼。
  3.改进措施
  其实真实有效的课堂不一定需要多么华丽的教具,多么奢华的教案。不论什么方式,只要是适合教学对象、能服务于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教案都是好教案。对于本案例中的句型教学,可以采用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取代实物激励性教学。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信息沟”,丰富学生语言,增强句型间的对比性。所谓信息沟,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差距。信息沟能促使拥有不同信息的双方通过交际,传递和交流信息,缩短或填补信息差距,达到一定的信息平衡,从而提升语言交际的意义。本例中,教师可以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为代表制作几张简单的名片,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来完成问题之间的转变,学生之间隔着名片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很自然地展开了交际活动,远比原有的方式更有凝聚力。
  二、课堂无效现象
  1.案例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授课教师教学了6个代表职业的单词和句型:“What is your job? I’m…”将全班分为6个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每位学生穿上一种职业装(如teacher,farmer,policeman,driver,worker,doctor),然后进行小组活动。活动前教师没有对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做出明确要求。教师一宣布活动开始,学生们立即组合成组,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但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在观望,有的学生忙着穿戴服装,多数学生则在说笑。老师要求各小组汇报时,学生也只是用“What is your job ? I’m…”进行一问一答,如此简单的对话,有必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语言知识呢?
  2.诊断结论:无效性合作学习
  要使合作学习活动取得应有的效果,首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不明确学习活动的内容,那课堂就成了纯粹的游戏场所。
  3.改进措施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服装道具,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打破组与组之间的界限,互相采访各种职业的人,同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拓展问句“What is your job? ”看哪个小组拓展得多,到展示时往往会出现“What’s your cat’sjob”等富有童趣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可以使新句子得以拓展与应用。
  三、课后无效现象
  1.案例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一般过去时以后,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几个时态能有清晰的认识,给学生布置作业,抄写5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一般过去时的概念,结果学生一片哗然,有的埋头苦抄,有的甚至动起了“歪脑筋”——用两根笔芯同时抄……
  2.诊断结论:无效的课后作业
  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力求学生做到自主思考,巩固所学内容,而不是机械反复地抄写。
  3.改进措施
  为了巩固这几个时态,老师可以用几个综合性的时态填空题来解决学习难点:
  (1)She usually _________(go)to school on foot.
  (2)Tomorrow I _________ (go)to the zoo with Amy.
  (3)Listen! They _________ (sing)Now.
  (4)Where _________ you _________(go)last Sunday ?
  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气氛活跃,更不能让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而应分析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积极为他们营造生动、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育无痕,有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
  
  (责任编辑:符洁)
其他文献
(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江苏丹阳212300)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行文优美,包含哲理的短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随爷爷来到海边,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过夜的情景,告诉人们,孩子只有经历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本文作者特别注意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课文前半部分(1—6自然段)通过描写美丽宜人的海边自然风光,映衬了强强对海边生活环境的依恋和向往;后半部分(7-1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中是有水的。认识空气中的水是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的。经历假设与收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探究推理的逻辑学。  2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有水。能够观察水蒸汽在冷表面凝结的现象,并推断出水来自于空气。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课堂教学实录部分    一、导入,引出研究问题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上一堂科学课。你们在科学课上最喜爱做什么?  生:做
[背景]    第二天就要对全市开课了,我满怀激情地进班上第一课时。笔者自诩是善于朗读的,真庆幸有《母亲的恩情》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让我可以露一小手了。《游子吟》是学生早巳会背的,一读起来似唱儿歌,于是,我决定来个声情并茂的范读,当我声泪俱下时,教室中一片哄堂大笑,好多孩子都笑到了桌底下,只有个别学生很茫然地看着我。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万丈深渊。让一群七岁的孩子理解50岁的孟郊写的《游子吟》所蕴
有了目标,就有了教与学的方向。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练习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明确。在减负增效的今天,是否应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反思?传统教学中有许多优秀的宝贵的经验,在继承的同时是否一定要坚守传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西某市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初中学校横向融通情况调研结果的分析,了解了该市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开展普职融通的基本情况、具体模式和做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推进全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 普职融通 问题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
摘要:历史与美术学科采取导入引领、并列对接、归纳重组等模式进行教学的衔接尝试,解决了历史必修三教学中力不从心的问题。学科之间教学的衔接,改变了单个学科视角的“阈限”,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美术;学科衔接  我们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中外美术史时,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教材内容过于简略和教师本身美术素养的欠缺。如果我们开拓视野,从中学整体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发现高中美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动漫仿真技术不仅运用在动画影片的艺术视觉领域,而且还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军事领域、工程设计领域和教育领域。采用动漫仿真技术可以直观逼真地还原显示工程设计的真实情况,特别是采用游戏攻关式的动漫仿真技术时更赋予了其智能化的特点,更加丰富了人机互动的活动内容,应用在教育领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充实,并在攻关过程中得到不断内化与巩固。  一、实践运用与研究背景  基于动漫仿真技
听课、看课是学习,但也成了第三只眼睛,旁观者清嘛。因经常听课、看课,放眼现今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语文课堂阅读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研讨课、评优课等,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教学,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即使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原来,很多老师认为第一课时就学学生字、凑读课文,为第二课时扫清障碍,没什么好上的。第一课时无形中成了单纯的识字教学,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是有效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当前,不少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师抱怨教材没有农村味,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难度大,品德课不好教。其实不然,农村学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文化资源等等。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品德老师应该立足农村,因“地”制宜,因“人”设课,努力利用农村的特点开发品德课程资源。    一、因“地”制宜——开发
当前,多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新教材正在实验中,由于版本众多,而且每一版本处理同一知识内容时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十分困惑。为此,笔者就“一次函数”这一内容在浙教旧版和浙教新版教科书以及人教版、华师大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例题素材、习题类型,编排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以便为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一次函数”在浙教旧版及三个版本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呈现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