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性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强大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开放性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它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堂的开放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
关键词:开放度 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教学环境 教学手段
我校组织观看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郑坛执教的《学会宽容》获得了一等奖。我觉得他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把这节课设计成了开放性的课堂。开放性课堂教学(师生、生生、课外实践多渠道获得信息)作为一种与封闭性课堂教学(从老师那里得到信息是学生的唯一渠道)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强大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从这节录像课来看,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生关系的开放。郑老师教态自然,自始至终以谦和的态度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课程的内容,眼神与话语之间充满了激励。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挥者或领导者,而是学生团队中平等的首席长官,确立了资源分享的同学型师生关系。同学型师生关系是对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孔子强调“教学相长”,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是与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因为同是学习者,所以,原来学生因与教师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他们对教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种心理认同的结果是心理自由,而有了心理自由,学生就不会产生逃避的念头。与此同时,对学生来说,教师又是众多同学中唯一一个不一样的“同学”。这个不一样的“同学”必然会受到大多数同学的特别关注,由此衍生出心理的“向师性”。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向师性”正是教师实现教学影响力的基础,因为它只有期待、亲近,而没有排斥、回避,这样的师生关系不管对于老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
2.教学评价的开放。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而开放式教学评价着重于以下方面:①学生会不会提问;②会不会思考;③会不会表达;④会不会搜集、处理信息;⑤会不会合作讨论;⑥会不会动手实验、操作等。在郑老师的课上,我们随时可以听见他看似随意、实则用心地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的激励性评价,比如:你提的问题真有新意;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很简洁、很流利地表达出来,真不错;这位同学的知识面很广;这个小组的同学分工明确,合作效果好等等,充分体现了老师前卫新颖的课程理念和课堂上机智的应变能力。
开放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内在激励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将学习动力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源于他人的肯定而引起的积极情绪,这是外在的激励;一类源于自己对学习的成功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从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看,其学习动力的来源通常会由以外在激励为主逐步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开放性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使内在激励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这是因为,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老师、同学的激励性评价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也使他们更乐于体验这种来自心灵的内在激励。
3.教材的开放。从这节课来看,学生信息的来源有:时代内容(马刚被害案)、生活内容(本校学生小宽的例子)、课外书内容(同学们的旁征博引)等,这些正体现了新课标对教材开放性的要求。教材可以来自书本,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的实际经验等。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
4.课堂设问的开放。郑老师以“如果你是小宽,你会……”、“设想小宽会怎么做”等富有弹性的开放性问题发问,既给了学生自我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又能与课本密切结合,更能让学生融入典型事例的情感之中,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尤其是在分析“马刚被害”事件时。郑老师在出示了马刚被害案的故事后,首先设问:“母亲面对杀死自己儿子的被告,会向法官提出怎样的请求呢?”在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猜测后,郑老师播放母亲梁建红向法官求情的录像,同学们被梁建红以德报怨、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着,此时眼泪开始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打转转。老师紧接着问:“凶手宋晓明会做出什么反应?”同学们三言两语说完后,郑老师播放凶手宋晓明跪着喊梁建红妈妈的录像,此时同学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哭泣。老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请同学们评价这位母亲。当同学们都围绕着“大爱无疆”这条主线发言时,郑老师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最后一道设问:“母亲从情感上宽恕了杀人凶手,法律会不会宽恕他,免除追究他的法律责任呢?”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法律不会免除他的责任,因为宽容是有原则的,很轻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同时也很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教学手段的开放。郑老师在这节课上适时、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还在课堂上播放了“马刚被害案”的视频材料,当同学们看到母亲梁建红在法庭上为杀害儿子的凶手宋晓明求情,宋晓明感恩涕零、双膝跪地管梁建红叫“妈妈”时,大家都被震撼了,教室里一片抽泣声。这样的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生动、灵活,丰富了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开放的有效方法。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单凭教师讲授,很难吸引学生。由于多年来口头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麻木甚至厌倦,而将多媒体技术适时、恰当地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它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去,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当然,开放性课堂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比如教学目标的开放、练习设计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等,因这些在本节课体现不是十分明显,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开放性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它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堂的开放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
关键词:开放度 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教学环境 教学手段
我校组织观看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郑坛执教的《学会宽容》获得了一等奖。我觉得他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把这节课设计成了开放性的课堂。开放性课堂教学(师生、生生、课外实践多渠道获得信息)作为一种与封闭性课堂教学(从老师那里得到信息是学生的唯一渠道)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强大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从这节录像课来看,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生关系的开放。郑老师教态自然,自始至终以谦和的态度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课程的内容,眼神与话语之间充满了激励。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挥者或领导者,而是学生团队中平等的首席长官,确立了资源分享的同学型师生关系。同学型师生关系是对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孔子强调“教学相长”,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是与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因为同是学习者,所以,原来学生因与教师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他们对教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种心理认同的结果是心理自由,而有了心理自由,学生就不会产生逃避的念头。与此同时,对学生来说,教师又是众多同学中唯一一个不一样的“同学”。这个不一样的“同学”必然会受到大多数同学的特别关注,由此衍生出心理的“向师性”。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向师性”正是教师实现教学影响力的基础,因为它只有期待、亲近,而没有排斥、回避,这样的师生关系不管对于老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
2.教学评价的开放。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而开放式教学评价着重于以下方面:①学生会不会提问;②会不会思考;③会不会表达;④会不会搜集、处理信息;⑤会不会合作讨论;⑥会不会动手实验、操作等。在郑老师的课上,我们随时可以听见他看似随意、实则用心地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的激励性评价,比如:你提的问题真有新意;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很简洁、很流利地表达出来,真不错;这位同学的知识面很广;这个小组的同学分工明确,合作效果好等等,充分体现了老师前卫新颖的课程理念和课堂上机智的应变能力。
开放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内在激励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将学习动力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源于他人的肯定而引起的积极情绪,这是外在的激励;一类源于自己对学习的成功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从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看,其学习动力的来源通常会由以外在激励为主逐步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开放性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使内在激励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这是因为,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老师、同学的激励性评价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也使他们更乐于体验这种来自心灵的内在激励。
3.教材的开放。从这节课来看,学生信息的来源有:时代内容(马刚被害案)、生活内容(本校学生小宽的例子)、课外书内容(同学们的旁征博引)等,这些正体现了新课标对教材开放性的要求。教材可以来自书本,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的实际经验等。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
4.课堂设问的开放。郑老师以“如果你是小宽,你会……”、“设想小宽会怎么做”等富有弹性的开放性问题发问,既给了学生自我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又能与课本密切结合,更能让学生融入典型事例的情感之中,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尤其是在分析“马刚被害”事件时。郑老师在出示了马刚被害案的故事后,首先设问:“母亲面对杀死自己儿子的被告,会向法官提出怎样的请求呢?”在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猜测后,郑老师播放母亲梁建红向法官求情的录像,同学们被梁建红以德报怨、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着,此时眼泪开始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打转转。老师紧接着问:“凶手宋晓明会做出什么反应?”同学们三言两语说完后,郑老师播放凶手宋晓明跪着喊梁建红妈妈的录像,此时同学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哭泣。老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请同学们评价这位母亲。当同学们都围绕着“大爱无疆”这条主线发言时,郑老师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最后一道设问:“母亲从情感上宽恕了杀人凶手,法律会不会宽恕他,免除追究他的法律责任呢?”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法律不会免除他的责任,因为宽容是有原则的,很轻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同时也很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教学手段的开放。郑老师在这节课上适时、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还在课堂上播放了“马刚被害案”的视频材料,当同学们看到母亲梁建红在法庭上为杀害儿子的凶手宋晓明求情,宋晓明感恩涕零、双膝跪地管梁建红叫“妈妈”时,大家都被震撼了,教室里一片抽泣声。这样的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生动、灵活,丰富了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开放的有效方法。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单凭教师讲授,很难吸引学生。由于多年来口头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麻木甚至厌倦,而将多媒体技术适时、恰当地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它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去,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当然,开放性课堂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比如教学目标的开放、练习设计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等,因这些在本节课体现不是十分明显,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开放性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它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堂的开放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