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的重要时期,为了让学前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中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是值得尝试的。
【关键词】游戏教学 学前教育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076
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模式,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保持集中,能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教学法是广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合理的游戏设置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对幼儿的成长发展也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一)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处于成长发育的起步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呈现出形象、直观的特点。根据幼儿的这一特征,教师通过游戏把生活中的素材和幼儿的感悟融入其中,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这些素材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让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更加丰富,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是集体性的活动,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时需要彼此之间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要想将自己的想法真正表达出来,需要以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表述,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商讨,明确游戏的目的、内容、规则,因此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游戏的集体性极强,幼儿需要融入集体和其他同伴共同参与游戏活动,那么在游戏开始前,幼儿首先需要对游戏的内容、规则等细节进行商讨,对游戏的内容展开广泛的讨论。通过协商来制定游戏规则,这些行为的实施都需要幼儿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幼儿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只有这样,幼儿之间才能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集体荣誉感,对集体和自我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表现,对幼儿未来融入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二、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有效互动,了解游戏喜好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前,必须要加强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通過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来了解幼儿的游戏喜好。教师不能够以自身的意志来干扰或者是支配幼儿,而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尽可能的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类型来组织幼儿开展学习活动,还要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确保幼儿在参与游戏时不会发生意外。因此,教师必须要和幼儿建立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游戏类型,培养幼儿大胆表现,敢于表达的意识,从而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充分展现,教师才能根据幼儿的反馈优化教学对策。在充分把握幼儿兴趣喜好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整合,如此才能够确保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展现,使幼儿的身心获益。
(二)创设良好环境,吸引幼儿参与
游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具体实施以及实施结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是否真正理解了游戏教学的本质。教师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有必要为幼儿的学习开展创设或者提供各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出民主、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幼儿园中的教学道具和器材是否能够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认真观察确认相关场地和器材的设置是否合理。比如幼儿园的墙壁、走廊、教室就可以选择幼儿喜欢的饰品、图画或者是色彩予以装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来为幼儿园增加一些装饰,让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此外,教师还应该合理划分不同的游戏区域,比如美工区、体育区、益智区、手工区等,让幼儿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三)合理改编游戏,鼓励幼儿创新
有些游戏活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学价值,但是基于幼儿自身安全问题,这些游戏活动不太适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改编,并引导幼儿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比如一些传统民间游戏“斗鸡”“抽陀螺”等,在玩耍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危险。还有一些如“卖扁担”“打麦子”的游戏太过古老和陈旧,放到现在已经难以吸引幼儿的目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做合理的改编。比如“老鹰抓小鸡”,按照过去的游戏规则,小鸡被老鹰捉到之后就必须要退出游戏,但是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很多,有些幼儿在旁等待,逐渐失去耐心和兴趣,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展开游戏。再如“跳房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拓展更多的玩法,比如单脚跳、越格跳、单双脚交替跳等。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游戏结合起来,比如将儿歌游戏和“骑竹马”“跳房子”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游戏活动会变得更加有趣。
(四)结合知识教学,实现寓教于乐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应当意识到,游戏教学并不单纯只是为了让幼儿获得有趣的活动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还应当注重对幼儿心智的启蒙和思维方式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展开游戏时,还有必要将知识教学渗透其中,使幼儿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实现寓教于乐。比如游戏“变魔术”,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矿泉水瓶中用笔刷涂抹各种各样的彩色颜料,然后再将矿泉水瓶注满水,让瓶中的彩色颜料溶解、交汇,这时候可以发现水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教师在引导幼儿做游戏时,就可以渗透一些科学知识的讲解,比如红色和蓝色融合会成为什么样的颜色?红色和黄色融合又会成为什么样的颜色?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对色彩的认知。再比如折纸游戏中,教师又可以适当地为幼儿讲解一些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让幼儿通过各种各样的折纸方式让纸张变形、活动,感受纸张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便于幼儿空间观念、图形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形成。
总之,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础常识,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意识到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价值,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致力于挖掘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始终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当继续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特色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文慧.浅谈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有效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9(35):18-19.
[2]张诗雨.游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5):149+151.
【关键词】游戏教学 学前教育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076
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模式,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保持集中,能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教学法是广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合理的游戏设置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对幼儿的成长发展也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一)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处于成长发育的起步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呈现出形象、直观的特点。根据幼儿的这一特征,教师通过游戏把生活中的素材和幼儿的感悟融入其中,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这些素材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让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更加丰富,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是集体性的活动,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时需要彼此之间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要想将自己的想法真正表达出来,需要以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表述,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商讨,明确游戏的目的、内容、规则,因此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游戏的集体性极强,幼儿需要融入集体和其他同伴共同参与游戏活动,那么在游戏开始前,幼儿首先需要对游戏的内容、规则等细节进行商讨,对游戏的内容展开广泛的讨论。通过协商来制定游戏规则,这些行为的实施都需要幼儿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幼儿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只有这样,幼儿之间才能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集体荣誉感,对集体和自我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表现,对幼儿未来融入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二、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有效互动,了解游戏喜好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前,必须要加强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通過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来了解幼儿的游戏喜好。教师不能够以自身的意志来干扰或者是支配幼儿,而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尽可能的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类型来组织幼儿开展学习活动,还要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确保幼儿在参与游戏时不会发生意外。因此,教师必须要和幼儿建立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游戏类型,培养幼儿大胆表现,敢于表达的意识,从而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充分展现,教师才能根据幼儿的反馈优化教学对策。在充分把握幼儿兴趣喜好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整合,如此才能够确保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展现,使幼儿的身心获益。
(二)创设良好环境,吸引幼儿参与
游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具体实施以及实施结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是否真正理解了游戏教学的本质。教师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有必要为幼儿的学习开展创设或者提供各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出民主、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幼儿园中的教学道具和器材是否能够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认真观察确认相关场地和器材的设置是否合理。比如幼儿园的墙壁、走廊、教室就可以选择幼儿喜欢的饰品、图画或者是色彩予以装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来为幼儿园增加一些装饰,让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此外,教师还应该合理划分不同的游戏区域,比如美工区、体育区、益智区、手工区等,让幼儿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三)合理改编游戏,鼓励幼儿创新
有些游戏活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学价值,但是基于幼儿自身安全问题,这些游戏活动不太适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改编,并引导幼儿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比如一些传统民间游戏“斗鸡”“抽陀螺”等,在玩耍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危险。还有一些如“卖扁担”“打麦子”的游戏太过古老和陈旧,放到现在已经难以吸引幼儿的目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做合理的改编。比如“老鹰抓小鸡”,按照过去的游戏规则,小鸡被老鹰捉到之后就必须要退出游戏,但是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很多,有些幼儿在旁等待,逐渐失去耐心和兴趣,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展开游戏。再如“跳房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拓展更多的玩法,比如单脚跳、越格跳、单双脚交替跳等。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游戏结合起来,比如将儿歌游戏和“骑竹马”“跳房子”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游戏活动会变得更加有趣。
(四)结合知识教学,实现寓教于乐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应当意识到,游戏教学并不单纯只是为了让幼儿获得有趣的活动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还应当注重对幼儿心智的启蒙和思维方式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展开游戏时,还有必要将知识教学渗透其中,使幼儿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实现寓教于乐。比如游戏“变魔术”,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矿泉水瓶中用笔刷涂抹各种各样的彩色颜料,然后再将矿泉水瓶注满水,让瓶中的彩色颜料溶解、交汇,这时候可以发现水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教师在引导幼儿做游戏时,就可以渗透一些科学知识的讲解,比如红色和蓝色融合会成为什么样的颜色?红色和黄色融合又会成为什么样的颜色?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对色彩的认知。再比如折纸游戏中,教师又可以适当地为幼儿讲解一些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让幼儿通过各种各样的折纸方式让纸张变形、活动,感受纸张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便于幼儿空间观念、图形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形成。
总之,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础常识,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意识到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价值,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致力于挖掘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始终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当继续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特色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文慧.浅谈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有效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9(35):18-19.
[2]张诗雨.游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5):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