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作为启蒙式学习的一大学习方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表现形式及应用。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 教学运用
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课改活动,小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的重视,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孩子能力的提高而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向导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欢迎,它可以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探究中解决问题,然而在现实小学教育中,合作学习仍然存在弊端,下面就此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1.合作学习的概念及起源
作为目标导向活动的合作学习,是让不同资质的学生,通过某些目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达到一定的学习活动效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起源美国,20世纪80年代合作学习在不断的推进中形成一种实效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改善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作学习是老师课上引导为辅,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合作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
2.合作学习的现状及问题
对于新课程提倡的小学教育模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我们经常可以在小学课堂上看到它的影子,而在当今的这股合作学习的热潮下,由于缺乏对小组学习合作的理解,在小组活动中往往存在错误的操作,这就导致小组学习效率的低下。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过于形式化,无实质性效果。
我们经常看到:当提出的问题无人回答时,教师便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完全尊重其他人的看法,有的甚至完全忽视其他人的想法,还有的把课堂讨论变成娱乐聊天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一种小组讨论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合作学习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2合作内容不够合理。
小组合作实验内容过易或者过难,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验中如果太过简单,学生会不屑一顾,导致积极性下降,不能各展所长,各取所需。如果实验太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就会自信心受挫。例如在“电磁铁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不同的因素会导致不同的磁力,这样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做大量的材料准备,而且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下无法对每个小组都进行很好的指导。
2.3合作仅仅是少数人的合作。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往往变相成为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的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很多学生懒于动手动脑,依赖性强,在小组讨论中完全指望别的组员,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只会让其中一人做代表性的发言,这样学生便很难很好地合作并发挥所长。
3.合作学习合理的解决办法
3.1合理有效的划分学习小组。
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为了讨论的方便,便把同学之间的前后桌作为小组的划分依据,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资质不同,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男女搭配小组比只有同性的小组讨论问题的质量高得多。因此,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应更注重小组成员的合理划分,让各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优点和长处,使小组学习效率和质量最大化。
3.2明确分工任务。
在每次分组实验或讨论之前,老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资质进行分工,在第一次实验之前可以适当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分组,在刚开始的实验中可以不进行各个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各个学生熟悉各自的任务角色,在后面的实验中进行不定期的调整,这样可以适当避免学生在讨论中的“搭车”现象,而且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3老师正确引导。
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活动中,老师都应全场巡视,适时做好监督工作。在每一次的活动中,以朋友的身份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教他们如何与其他人沟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观察参与活动者的广度,确保每一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
4.结语
合作学习这一教育模式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分析研究问题的空间,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应适当增加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奉安.小学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7):4-5.
[2]张德宏.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3):285.
[3]赵志军.关于小学科学合作学习的优势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21):334-335.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 教学运用
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课改活动,小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的重视,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孩子能力的提高而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向导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欢迎,它可以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探究中解决问题,然而在现实小学教育中,合作学习仍然存在弊端,下面就此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1.合作学习的概念及起源
作为目标导向活动的合作学习,是让不同资质的学生,通过某些目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达到一定的学习活动效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起源美国,20世纪80年代合作学习在不断的推进中形成一种实效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改善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作学习是老师课上引导为辅,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合作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
2.合作学习的现状及问题
对于新课程提倡的小学教育模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我们经常可以在小学课堂上看到它的影子,而在当今的这股合作学习的热潮下,由于缺乏对小组学习合作的理解,在小组活动中往往存在错误的操作,这就导致小组学习效率的低下。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过于形式化,无实质性效果。
我们经常看到:当提出的问题无人回答时,教师便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完全尊重其他人的看法,有的甚至完全忽视其他人的想法,还有的把课堂讨论变成娱乐聊天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一种小组讨论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合作学习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2合作内容不够合理。
小组合作实验内容过易或者过难,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验中如果太过简单,学生会不屑一顾,导致积极性下降,不能各展所长,各取所需。如果实验太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就会自信心受挫。例如在“电磁铁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不同的因素会导致不同的磁力,这样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做大量的材料准备,而且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下无法对每个小组都进行很好的指导。
2.3合作仅仅是少数人的合作。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往往变相成为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的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很多学生懒于动手动脑,依赖性强,在小组讨论中完全指望别的组员,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只会让其中一人做代表性的发言,这样学生便很难很好地合作并发挥所长。
3.合作学习合理的解决办法
3.1合理有效的划分学习小组。
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为了讨论的方便,便把同学之间的前后桌作为小组的划分依据,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资质不同,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男女搭配小组比只有同性的小组讨论问题的质量高得多。因此,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应更注重小组成员的合理划分,让各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优点和长处,使小组学习效率和质量最大化。
3.2明确分工任务。
在每次分组实验或讨论之前,老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资质进行分工,在第一次实验之前可以适当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分组,在刚开始的实验中可以不进行各个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各个学生熟悉各自的任务角色,在后面的实验中进行不定期的调整,这样可以适当避免学生在讨论中的“搭车”现象,而且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3老师正确引导。
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活动中,老师都应全场巡视,适时做好监督工作。在每一次的活动中,以朋友的身份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教他们如何与其他人沟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观察参与活动者的广度,确保每一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
4.结语
合作学习这一教育模式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分析研究问题的空间,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应适当增加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奉安.小学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7):4-5.
[2]张德宏.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3):285.
[3]赵志军.关于小学科学合作学习的优势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21):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