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是一个动态的师生活动过程。无论课前准备多么充分,教学预设多么完美,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总是不可避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以巧妙的教育机智艺术及时引导,适当点拨,让课堂在遭遇“意外”中邂逅“美丽”。
一智慧,在答案“意外”中闪现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学生答“春天”。这一回答让课堂充满了诗意,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语文教学强调精心预设,但当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意料时,如果教师选择忽略而过,课堂将会失去一次精彩“生成”;如果教师选择启发、引导,就会捕捉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正是有了“意外”的回答,课堂才会格外“美丽”。
二情感,在挑错“意外”中升华
教师不是圣人,课堂上也会出现差错,如果学生给你指出来,请你首先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然后勇敢地放下“面子”承认错误,这样反而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笔者在板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将“德”字中间写成三点(平常都这么写),学生给我指出来。我认真地查看了教材,然后在黑板上订正了三遍。那一课,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活跃且富有创造性。
三难点,在质疑“意外”中突破
古人说:“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语文教学,是一个从无疑到生疑再到解疑的循环上升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教者需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反复回味、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唯一的听众》时,学生对老太太装成聋子听众这一问题产生了疑问。
师:老太太是在什么情况下装成聋子的?
生:“我”在林子里拉小提琴的时候。
生:“我”一再受到父亲和妹妹的嘲讽,不敢在家里练习时。
生:当我面对拉小提琴感到沮丧、灰心,准备放弃时。
师: 如果老太太不装成聋子,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生:“我”将会失去信心。
生:“我”再也不会拉小提琴了,
师:老太太的做法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效果呢?
生:她用“善意的谎言”保住了我的自尊,让“我”增添了继续练习的信心。
生:老人用充满理解、包容的目光鼓励“我”坚持不懈,使“我”打消了顾虑,有了坚持的勇气。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降低坡度分层答疑解惑,进而教会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思维,在争辩“意外”中跳跃
“理不辩不明。”学生通过思考、辩论,活跃、拓展了思维,对问题的思考更全面,掌握知识会更准确、更深刻;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对于“爱因斯坦算不算最伟大的人”进行辩论:
生1:那么有名的大科学家,当然最伟大。
生2:出名就伟大?那秦桧也很伟大喽?
生3:爱因斯坦的胡子、头发全都乱蓬蓬的,穿得乱七八糟,家里、工作室里也一塌糊涂。
生4:他连自理能力都没有,不能算是最伟大的人。
生5:他为什么不会收拾自己呢?爱因斯坦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没时间整理房间,收拾卫生。
生7:爱因斯坦虚心接受小女孩的批评,善于学习,这不说明他是最伟大的人吗?
生8:爱因斯坦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
生9:1999年,爱因斯坦被评选为“世纪伟人”;2009年,被评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师:现在,大家觉得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生(齐声):是。
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逐渐认识到无论是从爱因斯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还是从其谦虚好学等方面来说,他的的确确是“最伟大的人”。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意外,创造了别样的精彩;意外,是另一种美丽;意外,也许还是另一种收获。把握意外,让意外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课堂生成的促成点。正是遭遇“意外”,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变得格外“美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孙庄仁桥小学)
责任编辑:王芸
一智慧,在答案“意外”中闪现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学生答“春天”。这一回答让课堂充满了诗意,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语文教学强调精心预设,但当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意料时,如果教师选择忽略而过,课堂将会失去一次精彩“生成”;如果教师选择启发、引导,就会捕捉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正是有了“意外”的回答,课堂才会格外“美丽”。
二情感,在挑错“意外”中升华
教师不是圣人,课堂上也会出现差错,如果学生给你指出来,请你首先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然后勇敢地放下“面子”承认错误,这样反而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笔者在板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将“德”字中间写成三点(平常都这么写),学生给我指出来。我认真地查看了教材,然后在黑板上订正了三遍。那一课,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活跃且富有创造性。
三难点,在质疑“意外”中突破
古人说:“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语文教学,是一个从无疑到生疑再到解疑的循环上升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教者需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反复回味、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唯一的听众》时,学生对老太太装成聋子听众这一问题产生了疑问。
师:老太太是在什么情况下装成聋子的?
生:“我”在林子里拉小提琴的时候。
生:“我”一再受到父亲和妹妹的嘲讽,不敢在家里练习时。
生:当我面对拉小提琴感到沮丧、灰心,准备放弃时。
师: 如果老太太不装成聋子,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生:“我”将会失去信心。
生:“我”再也不会拉小提琴了,
师:老太太的做法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效果呢?
生:她用“善意的谎言”保住了我的自尊,让“我”增添了继续练习的信心。
生:老人用充满理解、包容的目光鼓励“我”坚持不懈,使“我”打消了顾虑,有了坚持的勇气。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降低坡度分层答疑解惑,进而教会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思维,在争辩“意外”中跳跃
“理不辩不明。”学生通过思考、辩论,活跃、拓展了思维,对问题的思考更全面,掌握知识会更准确、更深刻;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对于“爱因斯坦算不算最伟大的人”进行辩论:
生1:那么有名的大科学家,当然最伟大。
生2:出名就伟大?那秦桧也很伟大喽?
生3:爱因斯坦的胡子、头发全都乱蓬蓬的,穿得乱七八糟,家里、工作室里也一塌糊涂。
生4:他连自理能力都没有,不能算是最伟大的人。
生5:他为什么不会收拾自己呢?爱因斯坦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没时间整理房间,收拾卫生。
生7:爱因斯坦虚心接受小女孩的批评,善于学习,这不说明他是最伟大的人吗?
生8:爱因斯坦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
生9:1999年,爱因斯坦被评选为“世纪伟人”;2009年,被评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师:现在,大家觉得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生(齐声):是。
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逐渐认识到无论是从爱因斯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还是从其谦虚好学等方面来说,他的的确确是“最伟大的人”。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意外,创造了别样的精彩;意外,是另一种美丽;意外,也许还是另一种收获。把握意外,让意外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课堂生成的促成点。正是遭遇“意外”,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变得格外“美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孙庄仁桥小学)
责任编辑: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