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新生学习的有效性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we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感知到社会对自己的呼唤,为将来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在精心地准备着,努力学习,努力实践,努力从各个方面去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改造和完善自我,这是主流。但也不否认,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有36%的学生,感到迷茫、困惑、彷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学习和发展,蹉跎了大好时光,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将影响这部分大学生今后人生发展的走向,也对今后社会的发展必然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值得去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找到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部分大学新生学习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第一,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经济因素。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学生家庭开始承担高额的学费。一名普通高校的学生每年需交纳学费5000元,各种生活费和其他学费还需要5000元,每生每年须承担一万元的学习生活费用。这让一部分经济水平不高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打工挣学费,导致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成绩下降。二是就业因素。高校分配体制的改革,学生的双向选择,未来求职沉重的压力让学生感受到了焦虑、无奈,甚至让一部分人感到了学习的渺茫与无助,对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对学习也产生了恐惧感。三是外来诱惑因素。物质的享乐和网络游戏的吸引,也让一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进取。
  第二,高等教育负面因素给大学生学习带来的学习压力。首先,标准化教育,忽略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近年来,高校教师面临着许多职业压力,教师的学历、职称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否,与个人的声誉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并且许多指标是非常具体的,只有教学质量是难以量化的指标,因而就导致教师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行为倾向,忽略了教学工作,造成了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上的单一、枯燥和乏味,无法满足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的多种需求。
  第三,“学非所爱”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转换专业(院系)十分困难。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冬生老师调查,有18.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当前所修读的专业(院系)。二是课程学习缺少选择性。现行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的刚性很强,课程、教材、教学大纲划一化依然存在,学生在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时间等方面缺少自由。最后,考试形式简单、内容单一。目前高校现行的考试方法中普遍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法,以闭卷为主。据对某高校的调查,采用开卷的占22%;采用闭卷的占53%;采用开闭卷相结合或口试、小论文等其他方式的占25%;尤其在考试中采取闭卷笔试的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命题也以反映机械记忆的能力为主。
  第四,大学生自身发展方面不完善的因素。一是理想和目标的缺失。部分大学生还没有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理想,不能科学地规划人生和自己的学习时间,大量的课外时间被低效的活动和肤浅的娱乐所代替,荒废了大量的时间。二是情感因素。情感问题是大学校园一个敏感而热门的话题。青年学生在享受甜蜜的情感体验的同时,由于受到自身经济条件和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容易产生情感困扰。让人难以安于学习。
  
   二、提升大学新生学习效率的方略举措
  
  第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和实效性,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引导学生确立理想和目标,激发学习的信念。理想和信念必须是在自己的苦难、精神的磨砺中产生,而不是由他人代替自己去树立的。必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磨练和体验的情境,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向上延伸的精神需求,这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去的通病就是一厢情愿地取消探索的过程,直奔结果,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隔离,使得教学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改革力度,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将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学习理论的必要性,在社会生活的磨练中自发地确立刻苦学习的强烈信念。
  第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进考试制度。改变学习管理制度,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专业和课程的自由,在学习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允许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探索和驾驭。北京大学自2003年开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从2003年起,北大不再按专业招生,而是按院系招生。所有从2003年以后进入北大的学生,前两年一律以基础课为主,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成绩来选择专业。此举一出,赞成者比反对者多出了22倍(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结论)。这足以显示出学生对学习自由的渴望。
  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情感教学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器官共同参与下,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传统的教学弊端就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受,忽略了学生动机欲求和内心渴盼,单向度强行灌输,造成了课堂的单调与乏味,让学生产生了逃离课堂的消极心理。改变过去那种重理性而轻感性的传统做法,加大感性教学的力度,注重情感教育和激励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获得心灵的感动,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学习的魅力。
  改革考试制度:一是改变考试的目的,改变过去那种检查知识获取程度的目的,而代之以衡量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的评价尺度。二是改革考试内容,减少记忆知识的考核,应增加应用、创新知识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坚决废除“教多少考多少”的传统做法。三是实现考试形式多样化。实行考查、考试、答辩与口试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方法。
  第三,开设学习指导课程。长沙大学已于2003年开始开设学习指导课程《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学习指导课程的引导,帮助青年大学生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传授了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步督促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观、全面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和创新学习观。
其他文献
一、组织公平感的定义与结构    组织公平感是组织或单位内的人们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组织中的公平可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为组织公平的客观状态。在这一层面上人们可以不断地改善和发展各种组织制度,建立相应的程序和措施来达到组织公平感,但是绝对的、终极的组织公平是很难实现的。第二层面为组织公平感,即在组织中成员对组织公平的主观感受。这二者有联系,但也存在差别。一个“公平的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低,  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助人行业,长期面临高强度高压力情境:多重的社会角色,每天超负荷地工作,面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面对家长、社会越来越高的期望,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频繁变化的教学改革等等,与之相对的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角色的冲突,专业素质欠缺,专业发展缓慢,专业自主受限等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专业水平得不到
教师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高境界的特殊职业,这一职业不仅具有社会百业道德的共性,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或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中。主要体现在:从学校所具有的传授知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和教师肩负的社会重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从教育优先发展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先一步、优一等、高一格的超前性;从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博学多识等等的职责和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
研究背景:  电压依赖型钠通道负责动作电位的起始,在神经元兴奋性的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编码I型钠通道α亚基(Nav1.1)的SCN1A基因与癫痫关系最为密切,其突变可以导致多种不同
一、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    1.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要形成一定的教育能力,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科学知识,即教师所任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论体系以及学科发展趋向;二是教育学科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体系。教师掌握了本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明确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用这些教育理论和方法具体指导教学的实践,使教学过程既把握住共性,又了解到个性,面向全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目),意为扮演的角色,后来引申为一个人的内外属性。目前心理学家对人格概念的描述也不尽相同,但可归纳为比较一致的认识:即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她是包括人所有方面品质的有机整体,从态度、认识到价值取向等等,从而使一个人成为有利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理想的人格具有示范作用,中国历代教育都注重“身教”,提倡教师为人师表。一个教师具有了“躬身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