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现在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教初一的《孙权劝学》《夸父逐日》这一类情节较明显的课文时,我把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有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让他们把本文与已学过的《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文中领略了意境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1、朗诵、背诵比赛。比赛形式有时是男女生比赛,有时是把全班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揣摩着速度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2、快速查工具书比赛。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阅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比较重视让学生查阅工具书,在查工具书时,用比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查工具书的速度与兴趣。
3、给字词找朋友比赛。“给字词找朋友”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把文言词语进行归类。比赛方法是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时,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词语中,是否在新学的课文注解中又出现的,比较它们的词义(即一词多义)。或以前学过的文言文词语的含义与新学的文言词语意思一样,字词却不一样的(即异词同义)。在文言文复习时,也常常用这种方法。进行比赛时,往往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找得又多又快,竞赛后计算团体总分,优胜组给予加分鼓励。通过竞赛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和求成的动机,从而主动地细读课文,获取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比赛方式,因为他们在这种比赛中既可以寻找到乐趣,又可以学到知识,一举两得,这比“满堂灌”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靠每学期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学习逐步扩展到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能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文言文的阅读水平才能提高。
蓝雪丽,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教初一的《孙权劝学》《夸父逐日》这一类情节较明显的课文时,我把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有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让他们把本文与已学过的《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文中领略了意境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1、朗诵、背诵比赛。比赛形式有时是男女生比赛,有时是把全班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揣摩着速度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2、快速查工具书比赛。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阅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比较重视让学生查阅工具书,在查工具书时,用比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查工具书的速度与兴趣。
3、给字词找朋友比赛。“给字词找朋友”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把文言词语进行归类。比赛方法是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时,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词语中,是否在新学的课文注解中又出现的,比较它们的词义(即一词多义)。或以前学过的文言文词语的含义与新学的文言词语意思一样,字词却不一样的(即异词同义)。在文言文复习时,也常常用这种方法。进行比赛时,往往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找得又多又快,竞赛后计算团体总分,优胜组给予加分鼓励。通过竞赛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和求成的动机,从而主动地细读课文,获取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比赛方式,因为他们在这种比赛中既可以寻找到乐趣,又可以学到知识,一举两得,这比“满堂灌”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靠每学期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学习逐步扩展到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能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文言文的阅读水平才能提高。
蓝雪丽,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