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 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 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 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1 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 。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 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 ,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 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 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 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2 教师观的转变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 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 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 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 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 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3 教材观的转变
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学 、中学、中专、大学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构成有机的整体。各层次的教材内容缺乏传递性和发展性,致使体 育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处于陈旧和滞后状态,缺乏时代性和超前性,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实际需 要不相一致。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 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 ,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 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 、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此,笔者认为,不同类别的学校应从本专业出发,设置和安排教材内容,不能千篇一律 。如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教材中增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对某些运动 项目的技术动作进行力学分析,了解和掌握科学训练手段;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增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战 地救护等内容,了解做某一项目技术动作时哪些肌肉参与作功,如何训练其功能及健康方面的指导;对海洋、 航海专业可增加水上项目、海上自救、生存能力锻炼及专业技能项目等内容。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体育知识, 又巩固了本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总之,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 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4 器材观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改进或变换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学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如在篮、排球教学中,将篮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些,篮球变小些,那么学生就能像美国“NBA”明星那样能扣篮;同样,将排球网的高度适当降低些,学生扣球、拦网效果会更好,战术更丰富。学生既能体验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乐趣,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篮、排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在田径项目考核中,选用技评与运动成绩结合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视先进、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只顾追求运动成绩,而忽视技术动作的学习。目前在田径教学中,铅球的重量为男子小学3公斤,中学4~5公斤,中专、大学6~7.26公斤;女子3~4公斤,因为铅球标准重量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确实太重了,在技术教学中无法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仍然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侧向滑步投掷。其结果,必然造成铅球运动水平和成绩普遍较低,并且容易使学生对铅球项目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自觉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适当降低重量的器械,加强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如铅球的背向滑步或旋转式投掷技术,并在考核中增加技评考核的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增强对铅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以掌握技术动作为本,使动作质量更高,姿态更美,技术更先进,为今后有机会从事专项训练和比赛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教学中,适当降低器材标准,将主要精力注重于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利大于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 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 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 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 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 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 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 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 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 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6 小结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大、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 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 步探索的问题。
1 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 。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 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 ,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 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 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 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2 教师观的转变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 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 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 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 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 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3 教材观的转变
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学 、中学、中专、大学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构成有机的整体。各层次的教材内容缺乏传递性和发展性,致使体 育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处于陈旧和滞后状态,缺乏时代性和超前性,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实际需 要不相一致。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 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 ,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 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 、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此,笔者认为,不同类别的学校应从本专业出发,设置和安排教材内容,不能千篇一律 。如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教材中增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对某些运动 项目的技术动作进行力学分析,了解和掌握科学训练手段;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增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战 地救护等内容,了解做某一项目技术动作时哪些肌肉参与作功,如何训练其功能及健康方面的指导;对海洋、 航海专业可增加水上项目、海上自救、生存能力锻炼及专业技能项目等内容。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体育知识, 又巩固了本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总之,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 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4 器材观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改进或变换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学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如在篮、排球教学中,将篮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些,篮球变小些,那么学生就能像美国“NBA”明星那样能扣篮;同样,将排球网的高度适当降低些,学生扣球、拦网效果会更好,战术更丰富。学生既能体验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乐趣,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篮、排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在田径项目考核中,选用技评与运动成绩结合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视先进、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只顾追求运动成绩,而忽视技术动作的学习。目前在田径教学中,铅球的重量为男子小学3公斤,中学4~5公斤,中专、大学6~7.26公斤;女子3~4公斤,因为铅球标准重量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确实太重了,在技术教学中无法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仍然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侧向滑步投掷。其结果,必然造成铅球运动水平和成绩普遍较低,并且容易使学生对铅球项目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自觉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适当降低重量的器械,加强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如铅球的背向滑步或旋转式投掷技术,并在考核中增加技评考核的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增强对铅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以掌握技术动作为本,使动作质量更高,姿态更美,技术更先进,为今后有机会从事专项训练和比赛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教学中,适当降低器材标准,将主要精力注重于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利大于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 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 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 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 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 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 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 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 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 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6 小结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大、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 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 步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