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如何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灵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一谈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就问题意识培养的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通过学习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想问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设计有趣、生动的实验等途径,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首先,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巧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如讲《平面镜》这一节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学习过的“猴子捞月亮”、 “杯弓蛇影”的故事;学《光的直线传播》时讲“凿壁偷光”的故事;讲到《滑动摩擦力》时,先通过提问“你们捉过黄鳝和泥鳅吗?”“好捉吗?”“怎样才能捉住?”等这些物理现象,是学生既熟悉又无法解释的问题,使他们好奇不已,形成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再者,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是最富有启发性,最富有说服力,也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设计一些有趣、生动的实验,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即使一个不起眼的实验,往往也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开动脑筋。如讲《大气压》时,杯能装水,纸能托水吗?设计演示实验:用纸将水托起来,且朝各个方向都能够托住,使水不流出来。当学生看到出乎自己想象的实验现象时,感到异常惊奇和兴奋,“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空气有这么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到底有多大?”“怎样来测量?”从而启发学生质疑。
  二、通过学习氛围营造,激发学生敢问热情。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营造宽松、自由、和谐、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变教学“我说你听”为一起讨论,相互交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这样,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提供适宜的土壤,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例如,在讲《水资源危机和节约用水》这一节,我首先让学生课前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杂志,借助网络资源等各种途径,了解有关水资源危机和节约用水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探讨、解决。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通过学习智慧挖掘,激发学生乐问热情。
  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有的教师通常只看到那“空的一半”。如果换个角度,盯住学生的“满的一半”,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智慧火花,呵护他们,让他们在教师的期望和鼓励作用下产生自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刚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可能没有切中要害甚至带几分幼稚,他们的猜想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且缺少逻辑性,对此教师不能轻视、不能嘲笑、不应该求全责备.而是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想尽办法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有一点点闪光点。这样使学生有机的融入物理教学中,体验提问的乐趣。
  四、通过学习质疑方法点拨,激发学生会问的热情。
  仅仅敢问、乐问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有问题可问,尤其是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习惯了“师问生答”式的教学,再加上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对问题往往不能问到关键之处。为此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的指导,使学生“会问”。
  首先,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比如:学习《摩擦力》后,展示生活中所用的自行车、老虎钳等用具,让他们观察思考,引导他们提出“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哪些地方防止了摩擦?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会怎样?”等问题。
  其次,由于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应用性很广的学科。初中物理涉及到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五大板块,在生活应用中这五大板块知识交错穿插、相互联系。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应教会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创新、多方面思考,学会提问。如在初步学了电能这一知识点后,我向学生展示了用电热水壶加热水的场景,让学生就电热水壶的结构或使用过程的具体情况,提出若干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所提问题可以涉及力学、热学、电学等各个部分,并针对所提的问题作出解答。
  再次,从教材内容本身的不明确之处、“矛盾”之处寻找问题。在沪教版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活动只给予了探究过程,并没有结论,此时就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大胆的去设想。如,学习了“电流”的定义后,如何根据定义计算电流的大小?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时,可大胆去设想各处电流的关系是怎样?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性地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更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物理知识。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应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面下功夫,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让学生在写作中有好的心态入手,让学生体验大作家及本班自己同学的随笔,找出随笔中的真、随、趣,意在激发学生的活力;再具体教学生写好随笔的方法。整堂教学,说明老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本,善于激发学生活力,多给学生一些抒写心灵的渠道。也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充满生机、奔腾不息!  【关键词】心态 真、随、趣 活力 联想 感受 自写胸襟    曾经有一个关于“如何生活得更幸福”的讨论,我认为是“找不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一、潜心会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化学课是初中学生接触的新的一门学科。因此如何教好初中的化学课对于教师及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教育 建议    目前我们的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教育理念等仍存在很多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结合我们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优化初中的化学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中学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本文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从一定意义上讲,阅读和写作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在同一载体上进行的丰富积累和积累运用,形成语感和表达交流,学生多种方法和方法运用的双向互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可以这样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好比同胞而生,必须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以学生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展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
[摘 要]作文评语作为一种特殊文体,会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作文的热爱程度,进而影响着学生对作文的投入,决定着其作文水平的发挥。因此,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评语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 评语    一、高中作文评语的现状    作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批作文写评语,不能摆脱个人程式化倾向,绞尽脑汁精心写就的评语,却被学生匆匆一瞥冷落一旁。评语简直就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概念,对于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从初中化学的教学角度谈谈对化学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化学概念在教学中的地位    化学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刚学化学时,我们首先就碰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概念,这些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学校教育工作来说,教师是生产力,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因为在任何一个机构组织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学校,教师是相对稳定的,学生则始终处于一种流动变化状态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近似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提醒学校管理者应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教师身上。从某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
【摘要】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情境的创设、课堂有效活动的开展以及有效教学评价的进行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笔者纵观所听的各级各类化学观摩课、研讨课乃至平时的随堂听课,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如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