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熟悉、亲切、现实的生活数学进入课堂,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他们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来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发现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把知识用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师应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呢?关键是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我试从执教的《比的应用》一课谈点拙见。
  一、课前安排调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蕴含在生活中
  “比”是学生学过的一个概念,生活中好多地方都会用到比。所以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某些事物各组成的比,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获得一些比的实例,既让学生认识了数学包含于生活,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准备,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新使用教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课原有例题是“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对我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没有兴趣。所以我就在学生调查到的众多比中,抓住了一个学生比较熟知的“喝糖水时,糖与水的比是1∶28”为例,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
  首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说从这个比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接着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喝饮料,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喝糖水。如果老师想按这个比例配制435克的糖水,需要糖与水各多少克呢?”学生立刻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然后,我又提出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问题:“糖和水的重量都求出来了,谁能现场配置这435克的糖水呢?”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像这样,将数学和生活完美结合,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改变练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就必须回到生活中并服务于生活。我把课后的一道题稍加改动变成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张老师家与其他三家合用一个电表,十月份共付电费128元,其中张老师家用76度电,王叔叔家用80度电,赵叔叔家用58度电,李叔叔家用106度电。收费的同志说:一共4家每家交32元钱吧!”李叔叔说:“行。”赵叔叔说:“不行,这样分配不合理。”同学们,你觉得这样分配合理吗?如果你是收费员,你该让这四家人怎样交电费呢?
  抓住生活中的问题创设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作者单位 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教育体育局)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期提高人的语言能力非常重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能力等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种渠道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抓住契机,丰富幼儿感知;适当训练,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游戏活动,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  关键词:语言能力;丰富感知;适当训练;游戏交流 语言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交往的工具,“藕花深处田田叶,叶上初生并蒂莲”,语言伴随着人的一生,随着人类社会
摘要:传承千年的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象征,它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带给读者丰富的内心体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最为重要,只有引导学生抓住了意象,才能抓住诗人独特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读诗、赏诗,并在读、赏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凝聚,是客观物象在经过诗人情感的升华而创造出的独特之象。教师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由于各种原因,在学校里总有班风不正的班级,这样的班级被称为“差班”。这样的班级人人躲,学生不屑与“差班”的学生交往,教师更是唯恐接手。而我有幸,连续多年中途接手了这样的班级,当了五次九年级的“差班”班主任。庆幸的是,在我的教育下,这样的班级却能发生很大的改变。就我看来,其实“差班”不难教,关键看教师的教法。  一、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  事实上,“差班”学生漠视学校规则的表象掩盖下,是对教师欣赏目光
摘 要:“三阶段赏识游戏作文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前提,以游戏作文教学为主线,以赏识式批改为主导,以作文创新为目标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三阶段教学法;作文教学;赏识教育;快乐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我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前提,以游戏作文教学为主线,以赏识式批改为主导,以作文创新为目标,总结出了“三阶段赏识游戏作文教学法”,效果显著。  第一阶段:游戏中快乐作文,
数学的学习就是不断产生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学生通过这个循环过程,逐步构建完整、准确的知识框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更要鼓励学生发问,教师在课堂中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一、增强学生信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信息源和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走下讲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李镇西在他的《心灵写诗》中写道:欢乐与苦涩,黯淡与辉煌,诅咒与无奈,纯真与虚伪,泪水与汗水,自信与违心,骄傲与尴尬……不管肯定还是否定,赞扬还是批评,这一切都是我们经历的。我想这足以说明,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从教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对自己说:“教育,不能简单化,它是一门艺术。”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个交互平台,而如今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教师在电子白板上自由地板书,教师不再是“鼠标的点击者”,学生也不用再当“录音机”。电子笔可以任意选择颜色、调节粗细,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最重要的是,教师又可以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交流。细节决定成败,电子白板的一点“小”改变让理想中的课堂得以
现在的小学生阅读课文常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课文无法读深读透。要使小学生达到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深切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所谓阅读教学中的创设情境,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创造具体生动的场景,让学生与作者同情、同境,并力求同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它的精髓是学生的学路、教师的教路与作者的思路“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越俎代庖已经成为历史,孩子是课堂的主人。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他指出:“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陶先生认为:“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学生演课本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演好一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已近十年,为跟进社会和教育的变化,更好地满足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修改完善,定稿为《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传递着新理念,蕴含着新策略。如何使我们每节课简洁、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能自觉地朝向并蕴含着最高目标的精神指向,并使它能够成为通向最高目标的步骤而存在,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