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熟悉、亲切、现实的生活数学进入课堂,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他们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来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发现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把知识用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师应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呢?关键是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我试从执教的《比的应用》一课谈点拙见。
一、课前安排调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蕴含在生活中
“比”是学生学过的一个概念,生活中好多地方都会用到比。所以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某些事物各组成的比,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获得一些比的实例,既让学生认识了数学包含于生活,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准备,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新使用教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课原有例题是“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对我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没有兴趣。所以我就在学生调查到的众多比中,抓住了一个学生比较熟知的“喝糖水时,糖与水的比是1∶28”为例,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
首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说从这个比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接着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喝饮料,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喝糖水。如果老师想按这个比例配制435克的糖水,需要糖与水各多少克呢?”学生立刻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然后,我又提出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问题:“糖和水的重量都求出来了,谁能现场配置这435克的糖水呢?”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像这样,将数学和生活完美结合,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改变练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就必须回到生活中并服务于生活。我把课后的一道题稍加改动变成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张老师家与其他三家合用一个电表,十月份共付电费128元,其中张老师家用76度电,王叔叔家用80度电,赵叔叔家用58度电,李叔叔家用106度电。收费的同志说:一共4家每家交32元钱吧!”李叔叔说:“行。”赵叔叔说:“不行,这样分配不合理。”同学们,你觉得这样分配合理吗?如果你是收费员,你该让这四家人怎样交电费呢?
抓住生活中的问题创设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作者单位 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教育体育局)
一、课前安排调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蕴含在生活中
“比”是学生学过的一个概念,生活中好多地方都会用到比。所以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某些事物各组成的比,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获得一些比的实例,既让学生认识了数学包含于生活,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准备,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新使用教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课原有例题是“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对我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没有兴趣。所以我就在学生调查到的众多比中,抓住了一个学生比较熟知的“喝糖水时,糖与水的比是1∶28”为例,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
首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说从这个比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接着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喝饮料,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喝糖水。如果老师想按这个比例配制435克的糖水,需要糖与水各多少克呢?”学生立刻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然后,我又提出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问题:“糖和水的重量都求出来了,谁能现场配置这435克的糖水呢?”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像这样,将数学和生活完美结合,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改变练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就必须回到生活中并服务于生活。我把课后的一道题稍加改动变成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张老师家与其他三家合用一个电表,十月份共付电费128元,其中张老师家用76度电,王叔叔家用80度电,赵叔叔家用58度电,李叔叔家用106度电。收费的同志说:一共4家每家交32元钱吧!”李叔叔说:“行。”赵叔叔说:“不行,这样分配不合理。”同学们,你觉得这样分配合理吗?如果你是收费员,你该让这四家人怎样交电费呢?
抓住生活中的问题创设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作者单位 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