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关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他们的素质发展。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围绕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自主能力
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拥有自主性的独立型人才。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一学科,且化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教师总是手把手地教学生,致使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自主能力不足。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教学模式应尽快转变,自主式的学习应代替被动式的学习。教师应学会“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必要性
1. 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这一师生关系的转变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开辟了新的教育时代。但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仍然无法放低姿态,惯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锻炼,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无疑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教师的“带领式”学习,这便使他们的主体地位更加显现。
2. 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除了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外,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较快,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抽象性的、难度较高的学科,开展化学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态度和严密的思维,从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在观察、总结实验现象时也需要经历分析、思考的全过程。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次思维锻炼的好机会。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策略
1. 利用微课增强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微课正是新时代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简短、精炼的视频内容代替教师的指导。在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完全“放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无疑是不现实的,利用微课既实现了引导,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举两得。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中,教师可将主要的实验步骤在微视频中展示出来:准备碳酸钙(或石灰石)、稀盐酸,检查气密性后,将碳酸钙(或石灰石)放入反应器内,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将燃烧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火焰熄灭时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自主动手开展实验,遇到问题时向教师“求救”。这样的实验教学才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答疑解惑,保证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安全性。
2. 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仅仅学会了实验方法还不够,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得出准确结论,以往这一环节都是由教师负责的,如今,总结结论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如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最终使他们自己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首先,制订本次实验的目标: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通过研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对催化剂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的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出之前所学的内容: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随后引导学生展开实验,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問题:过氧化氢要发生分解需要什么条件?实验中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是不是发生反应而生成了氧气?二氧化锰在实验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最终,学生在亲历实验和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问题答案及本次实验的化学反应式。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动手操作,却使学生收获颇丰,实现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授课模式,让学生亲力亲为,自主感受,这样才能让他们记得更牢、感悟更深,成长为社会所需的、独立性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琳.初中化学教学实验中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J].黑龙江科学,2013(12):152.
[2]蒲新梅.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4(17):69.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自主能力
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拥有自主性的独立型人才。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一学科,且化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教师总是手把手地教学生,致使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自主能力不足。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教学模式应尽快转变,自主式的学习应代替被动式的学习。教师应学会“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必要性
1. 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这一师生关系的转变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开辟了新的教育时代。但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仍然无法放低姿态,惯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锻炼,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无疑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教师的“带领式”学习,这便使他们的主体地位更加显现。
2. 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除了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外,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较快,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抽象性的、难度较高的学科,开展化学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态度和严密的思维,从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在观察、总结实验现象时也需要经历分析、思考的全过程。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次思维锻炼的好机会。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策略
1. 利用微课增强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微课正是新时代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简短、精炼的视频内容代替教师的指导。在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完全“放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无疑是不现实的,利用微课既实现了引导,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举两得。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中,教师可将主要的实验步骤在微视频中展示出来:准备碳酸钙(或石灰石)、稀盐酸,检查气密性后,将碳酸钙(或石灰石)放入反应器内,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将燃烧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火焰熄灭时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自主动手开展实验,遇到问题时向教师“求救”。这样的实验教学才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答疑解惑,保证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安全性。
2. 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仅仅学会了实验方法还不够,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得出准确结论,以往这一环节都是由教师负责的,如今,总结结论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如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最终使他们自己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首先,制订本次实验的目标: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通过研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对催化剂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的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出之前所学的内容: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随后引导学生展开实验,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問题:过氧化氢要发生分解需要什么条件?实验中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是不是发生反应而生成了氧气?二氧化锰在实验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最终,学生在亲历实验和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问题答案及本次实验的化学反应式。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动手操作,却使学生收获颇丰,实现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授课模式,让学生亲力亲为,自主感受,这样才能让他们记得更牢、感悟更深,成长为社会所需的、独立性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琳.初中化学教学实验中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J].黑龙江科学,2013(12):152.
[2]蒲新梅.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4(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