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人只能被时代所塑造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km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人可以塑造一个时代,一般的人只能被时代所塑造。我就是这样一个被不完美的时代所塑造的不完美的人。这部文集(《谢冕编年文集》十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二年六月版,1260元)保留了迄今能够搜集到的全部文稿,天真、无知、鲁莽,还有激情和沉思。我用文字记载了我的一生,我的人生的一切都袒露在这里了。许多文集的作者都想修改或重写自己的原作,我坚持的是原本的样子,即“一字不改”。人生的每一步,可能意味着成功,也可能意味着失败。逝水难寻旧步,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不可修改的历史。
  我有点不安,花了这么多钱,又惊动了这么多朋友。其实,这不是我的谦虚,是我过了中年以后的觉悟:学问是做不完的,除了特别有才情的人,一个人穷其一生做不了太多的学问。古人我不知道,近代以来的学问家,我印象深刻的有王国维和闻一多,他们都活得不长,但他们的学问却是惊天动地的广博。我当然无法和他们比,甚至也无法和今天在座的同辈和晚辈比。
  过了中年以后,我的人生是成熟了。我知道自己有限的长处,也知道自己无限的短处。人都有年轻气盛的时候,青年时代我没有目空一切,却少不了少年轻狂。那时有很多幻想,开始想做诗人,后来发现这时代与诗歌的自由精神不适应,诗人的梦很早就破灭了(文集中绝大多数诗都是不准备发表的)。后来做了一名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刻板的生活,严格的纪律,我都坚持过来了。但是我的热血青年梦也终于破灭。
  我最后选择了北大。我曾经说过,选择北大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功,这里的环境和空气都适合我。我认定这是我梦想的乡土。做学问家的梦从那时就开始了。但我的坚持很有限,只是浩瀚无际的星空中的那么一点点微弱的星,我在那上面进行那么一点点微弱的耕耘。关于我的工作,大家所谈与我的认识大体相近,只是赞誉过多,评价略高。
  我一生只做了一点事情,但可以告慰诸位的是,我做这些事时,都会想到我是北大的一位学者。我尊重这个学校的历史,我要无愧于这个学校的传统。我曾经给北大现任校长写过信,建议用:“独立的学术 自由的思想”做北大的校训。当然我知道这建议不会被采纳。明知不会被采纳,我也要这样表达。我一生信奉和追求的境界,就是:思想的自由、学术的独立。
其他文献
现代英文中的discourse这个词,由拉丁词头dis——“穿越、分离、对衬”,和词根coursus“线路、行走”两部分组成,大致的意思是指对事物演绎、推理、叙说的过程。它在各种西方文字的词典里都作说话、讲演、论述解,但是作为西方当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词典里的解释远远不能概括它的内涵。在中国大陆,discourse通常被译为“话语”,在港台和其它地方的华语刊物上,则译成“述说”、“叙述”、“说
其实,人有多种活法,不必强求划一;否则,这世界便无色彩可言。我们的男人穿过大一统或蓝或灰的中山装,而女人则潮涌般向“江青服”看齐,结果,只是盲目、狂热、残酷和悲剧的一幕。从那以后,我们多出了一颗能够转动的头脑,也懂得了这世界不简单不寂寞的一面。  十多年来,这世界并没有什么改变。如果说改变,那就是我们这块特有的土地上,哗然移植了许多不曾有过的奇花异草。我们确实买力地去做了这事,虽然做得很不够,很不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宗教问题是重大且意义独特的文化主题和社会主题。其中包含的若干根本性问题、难题,及其身陷于中却又常常被熟视无睹的种种悖论式困境,若能得到某些标示,或许可以重启思想的视界。  难题Ⅰ: 宗教概念在中国的特殊语境:名与实  在中国,宗教的难题,从学理的角度,首先表现为宗教的名与实之间的一定程度的悖谬。  我们知道,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或者一个重要层面,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步。
找这个题目让我受了整整两年的折磨,或许更久。说或许是因为我找到后才恍悟,原来一直莫名其妙的某根神经疼痛竟然也与此有关。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张修桂先生的大作《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皇皇一巨册,同事们都感慨不已。为此我们几个年辈相若的不期而遇在当时的资料室讨论过几次。与谭其骧先生一样,张先生也是到了七十岁才推出他的第一部个人著作(谭先生当时出版的是《长水集》,人民出版社一九八
一九九五年第一期《读书》韩少功《心想》一文,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现代化与心灵拯救。  唯工业,唯技术,唯物质的工业文明与其说使人类失掉了个性的灵魂,人文的文化,真实的自然,不如说人类驾驭现代化进程措施不力,自甘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和牺牲品。难道人类从走出蒙昧以来所苦苦追求的自由和解放到头来只是自我蒙蔽,作茧自缚?难道世俗文化既解放了人性也扼杀了人性?难道文明会消灭文明本身,创造就等于消灭,如
一     阿凡提,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这个来自新疆的名字一经传入,便流行于汉语世界。但在全世界,无论西欧或南美,人们多用霍加·纳斯尔丁的名字称呼他。中文译本也很多。如戈宝权先生译自俄文的《纳斯尔丁的笑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其中依据苏联突厥学家的分类,有“基本的传统的笑话”和“从十九世纪手写本集子中选出的补充的笑话”等重要栏目。日本的突厥学家雅夫则以Ercümed Ekr
一篇《心想》、一篇《绿色道路的哲学思考》,把一串串对人与自然、文明的思辩摆在读书人面前,那是许多象我这样的半个知识分子都花了一些时间想过的问题,但已经被四面八方的激流冲成漂零的印象。如今借着这股文字的力量,聊且拾起若干。  从生存上来说,人不仅要认识自然,而且要改造自然;从本质上来说,人不仅要认识社会,而且要改造社会;从生活上来说,人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要改造自己。这就是人类的全部意义。宇宙让生命
不同的告别    皮特·桑普拉斯和安德列·阿加西,同是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传奇人物,从1989年罗马的泥地赛到2002年美网的决赛,两人总共交手34次,其中16次直接决定了冠军的归属,堪称网球史上最伟大的对手。  早在2006年温网开赛前阿加西就宣告了退役的时间:美网将是他的最后一项赛事,美网的任何一轮都可能是他的最后一场职业比赛。  桑普拉斯在2002年美网决赛击败阿加西夺得个人职业生涯的第1
北京大学未名湖西,有一座高雅古朴的宫殿式建筑,灰色筒瓦的屋顶、红色的柱子、蓝绿色调的斗拱彩画。楼前的麒麟、丹墀均系圆明园旧物,由光绪帝的胞弟爱新觉罗·载涛购得。这栋建筑曾被叫做施德楼、贝公楼,现在则是北京大学的校长办公楼,又称“红一楼”,周其凤的办公室就在一层。近几天,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多次拨打他的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  2011年12月25日,湖南某媒体发表了题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王司寇府患鼠,命仆捕杀之。一鼠踞玉屏风上,驱之不去,捕之不获,仆乃以石击之。司寇亟止之,曰:“投鼠忌器”。  鼠闻,窃喜,日跳梁于博山炉、翡翠屏、玉如意、琉璃盏之间。仆虽日伺其隙而不得也。  一日,至厨下,踞泔水缸上,目眈眈而视仆,以为其器可恃。仆犹疑不敢击。适司寇至,急举石投之,一击而中,缸碎鼠毙。仆曰:“何投鼠而不忌器?”司寇曰:“愚哉!金玉之器,或当忌之;瓦缶之器,何忌之有?若并忌瓦缶,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