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利害,善辨人言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善于言说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从言说中总结经验的民族。从古至今,众多与言说相关的谚语流传:“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告诫人们听从忠言;“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提醒大家不要轻易议论他人;“众口铄金”“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祸从口出”,更是凸显了语言蕴藏的巨大威力;“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甚至将言说和国家兴亡密切相连。每天,在我们耳畔环绕着种种言说,有如春阳之暖的褒扬、教诲以及劝勉,也有如秋风之寒的贬低、斥责乃至诽谤。不同的言说者怀着不一样的心态和动机,不同的言说关系着我们自身、他人乃至群体的利害。那么,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言说者,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言说呢?
  明人刘基在他的《郁离子》一书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拿乌鸦和喜鹊来举例子,说大家都知道乌鸦和喜鹊的叫声和事情的吉凶本来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即使很聪明、很明了其中道理的人仍然不能免俗:听到乌鸦叫厌恶不已,听到喜鹊叫欣欣自喜。因此,人们常常虽深知“忠言”之忠,语重心长,却由于“逆耳”而厌弃,更谈不上听从;相反,明知“谀言”之“谀”,居心叵测,却往往被虚饰浮华的吹捧搞得迷惑犹豫。
  此时,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利害关系,对他人的言说加以辨别,趋利避害,择善而从,自然就不会落入“谀言”的陷阱。但刘基敏锐地指出了一个事实:我们所面对的言说者,都会将“利害”作为陈说的工具,都会有理有据,言之凿凿,信誓旦旦,教我们趋近安宁,远离危险。他们的共同目的在于说服我们,让我们相信并听从他们的意见;他们的区别在于,有些人真诚善意,忠心耿耿,有些人则虚伪阴险,别有用心。刘基揭示了辨言之难,更揭示了识人之难。
  先哲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仅要学会“听其言”,更要学会“观其行”。天花乱坠的慷慨陈词不等于身体力行、埋头苦干,巧言令色的吹嘘追捧更不等于心悦诚服、亦步亦趋。更何况表里不一、左右逢源、翻云覆雨、阳奉阴违者,大有人在。
  刘基说:“惟能灼见利害之实者,为能辨人言之忠与邪也。”所谓利害,一种是他人口中言说的利害,一种则是现实中真切存在的利害,而后者就是刘基所说的“利害之实”。如何透过云遮雾罩的语言烟幕,灼见事实真相,明了事实来龙去脉,通晓利害就成为重中之重。“灼见利害之实”就成为辨言、辨人的“试金石”。当真相、利害了然于胸,语言的烟幕就会散去,言说者的真面目就暴露在我们面前:正邪黑白,真诚虚伪,君子小人……判然而别。当然,要获得“灼见利害之实”的能力恐怕非一日之功,需要切身体会、终生修行。
其他文献
大宰之职a,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b: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  民c。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d,以举邦治。二曰官职e,以辨邦治。三曰官联f,以会官治。四曰官常g,以听官治。五曰官
期刊
秋虫  〔唐〕白居易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白氏长庆集》)  【品读】  唐人白乐天的五言绝句,多是清丽且脍炙人口的,诵来每每叫人心意起悦,唇齿生香。比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句读来叫人遐想无尽浮念翩翩,这一首,倒似乎更让人觉着亲切,觉着心绵意绵。写风声,写弦韵,写虫鸣,白诗人皆喜用“切切”二字。比之前两者,自觉这“切切”二字用于后一者中,倒最为好,最
期刊
印章在中国文化中较为独特。文房四宝,我以为还应该加上一宝,就是印。印的文化内涵绝不是区区的一枚方章,印章是它的形制,从内涵上说,印是社会信誉的标志。明朝人甘旸写了一部论印的书《印章集说》,说“上古作印以昭信也”,一语阐明了印章的社会意义。这句话对于解读中国印的文化精神十分重要,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说,在上古,印就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上古是个什么概念呢?《竹书纪年》有记,“昔黄帝得龙图,中有玺章
期刊
文若怀独见之照a,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人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b,故委图霸朝c,豫谋世事。举才不以标鉴,故人亡而后显;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而至后定。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  董卓之乱d,神器迁逼e,公达慨然f,志在致命。由斯而谭,故以大存名节g。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h,源流趣舍i,抑亦文若之谓。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且哲,名教有寄乎!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
期刊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a,游幸无度,田猎不时。如此则徭役烦,徭役烦则人力竭,人力竭则农桑废焉。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珠玉珍玩,黼黻絺绤b,如此则赋敛重,赋敛重则人才遗,人才遗则饥寒之患生焉。乱世之君,极其骄奢,恣其嗜欲,土木衣缇绣,而人裋褐不全c;犬马厌刍豢d,而人糟糠不足。故人神怨愤,上下乖离,佚乐未终,倾危已至。
期刊
我们的河洛访古,缘于前一年某次饭局上的临时起意。待转过年,我受大家委托开始规划路线,找来不少前人的考察记作参考。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二百多年前清人黄易(1744—1802)所作嵩洛访碑之行的记录。  听到黄易这个名字,对金石学或乾嘉学术略有了解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黄易号小松,又号秋盦,出生和成长于浙江钱塘(即今杭州)。他有着多重身份,曾经一度在河南和山东做官,主持河政,干得很不错,但持续终生
期刊
《史记》“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在陈述历史、论说文化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观察社会现象后的若干判断,其爱憎好恶的情感倾向是鲜明的。司马迁在对他看到的世界进行评议的同时,还发表了许多高明的见解。例如对于“浮说”“浮辞”的批判,至今仍然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一、太史公笔下对“浮”的贬抑  《史记》中出现“浮”字,有些作为动词使用,如“浮江”“浮海”。但也将“浮”作为形容词使用,体现
期刊
“西域”这个词儿的含义并不是固定的。约略言之,可以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西域包括古代中国以西的地域,没有什么一定的边际。唐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讲到了今天的新疆一带一直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阿富汗、伊朗,甚至阿拉伯的一些地方。狭义的西域则多半指今天新疆一带。  西域地处欧亚大陆中间偏东的地带,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横贯此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地方。人类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
期刊
賈谊(前200—前168)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和文学家,其生命虽然短暂,但一生勤于笔耕,留下了大量的文章。贾谊所写的文章就体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专题论文、辞赋、奏疏等,其中专题论文及奏疏被后人结集成书,就是《新书》。书中所体现的思想和主张颇受后人重视,在今天不无借鉴意义。一、贾谊生平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绝句:“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
期刊
生来死去的人何只恒河沙数?真正的大诗人和大艺术家是在一口气里就可以数得完的。何以同是人,有的能创造,有的不能创造呢?在一般人看,这全是由于天才的厚薄。他们以为艺术全是天才的表现,于是天才成为懒人的借口。聪明人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用不着去下功夫。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于是艺术方面就无学问可谈了。  “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有许多学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