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嗜欲,务俭静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a,游幸无度,田猎不时。如此则徭役烦,徭役烦则人力竭,人力竭则农桑废焉。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珠玉珍玩,黼黻絺绤b,如此则赋敛重,赋敛重则人才遗,人才遗则饥寒之患生焉。乱世之君,极其骄奢,恣其嗜欲,土木衣缇绣,而人裋褐不全c;犬马厌刍豢d,而人糟糠不足。故人神怨愤,上下乖离,佚乐未终,倾危已至。此骄奢之忌也。(《帝范·诫盈》)
  注释:
  a 鸷(zhì):凶猛的鸟。
  b 黼黻(fǔ fú):礼服上装饰的华美花纹。 絺绤(chī xì):
  葛布。
  c 缇绣(tí xiù):华丽的丝织品。 裋褐(shù hè):短而窄的衣服,多为劳动人民穿着。
  d 刍豢(huàn):肉类食品。
  大意:
  作为君主,要以节俭养性,以清静修身。君主节俭,百姓便不会劳苦不堪;君主清静,百姓便不会被骚扰不已。百姓劳苦,自然怨声载道;百姓被骚扰,自然政局不稳。君主喜好新奇的技艺和放荡的乐曲、凶猛的鸟兽,到处游幸而没有节制,到处打猎而不守时序,这样就导致徭役繁重;徭役繁重,就会使民力枯竭;民力枯竭,农桑之业就会荒废。君主喜欢高耸的亭台和幽深的池塘,喜爱雕琢刻镂的建筑,广纳珠玉珍玩,喜好装饰繁复的华丽布帛,这样就会导致赋税沉重,赋税沉重就会导致人们四处逃散,人们逃散就会产生饥寒的危机。乱世君主骄奢至极,放纵自己的嗜好和欲望,他们的建筑居所装饰着华丽的丝织品,而百姓却衣不蔽体;他们的狗马饱餐肉食,百姓却没有足够果腹的糟糠。因此百姓和上天都怨愤不已,统治者和百姓离心离德,统治者们放纵的快乐还没结束,国家倾覆的危机已经到来。这正是骄奢的
  可怕。
  【解读】
  《帝范》凡十二篇,唐太宗李世民撰。作为开创“贞观之治”的君主,李世民担忧太子“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于是“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并结合自身治国理政经验,著成此书,用于告诫、教诲太子。
  《周易·丰卦》:“《彖》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中国人自古便知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的道理,人的欲望尤其如此。君主欲壑难填,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最终导致身死国灭的例子比比皆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懂得克制个人的欲望,爱惜民力,使民以时的统治者也不乏其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环视当今社会,一些党员干部从人民公仆堕落为腐败分子、国贼禄蠹,与他们私欲的无限膨胀有极大关联。一心追逐私利、权位,不择手段,必然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一心追逐逸乐、享受,来者不拒,必然置理想信念于度外。私欲的过度膨胀,使他们忘乎所以,我行我素,最终滑入违法乱纪、腐化堕落的深渊。古人深知欲望之可畏,因此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自勉。人都有七情六欲,也无需成为禁欲主义者,但明了“月盈则亏”“无欲则刚”的道理对节制无限膨胀的欲望,对修身治国一定有所裨益。(翊程)
其他文献
西汉建立之初,各种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而有所增益。但随着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在百废待兴的文化方面,西汉则力求有所发展。丞相萧何不仅收集档案材料和流散在民间的珍贵书籍,而且在广开献书之路中建立了“石渠”“天禄”“麒麟”等皇家藏书阁。他在替汉高祖营建未央宫时,为显示天子的威风,用“署书”(写匾额的字体)题写前殿的匾额,足足构思了三个月,观看的人多得像流水。有人说这是汉朝人讲究书法的表现。《金壶记》曰:“
期刊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宿州刺史李直臣因贪赃受贿被判处死刑。李直臣不甘伏法,以重金贿赂宫中宦官,企图通过其向御史中丞牛僧孺说情。中唐以来,宦官势力迅速膨胀,干预朝政,飞扬跋扈;面对他们,不仅朝中大臣不敢得罪,连皇帝也要忌惮三分。不料牛僧孺却不吃这一套,坚持奉公执法,“坚执不回”,坚决顶了回去。为李直臣说情的宦官既无奈又恼怒,竟直接找上了皇帝,请求唐穆宗过问此案。唐穆宗特意把牛僧孺叫来,说:“李直
期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
期刊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国家与民族之希望,首在教育;教育之重担,则首在教师。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言:“为师者,修自身方能布师道。志存高远,乐道自得,严师重道,师道尊严,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以德为主,德才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人格感染,潜移默化,这
期刊
法国学者卢梭曾指出:“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对教育子女而言,最要紧的莫过于接受系统而正规的学前教育。在初涉文化知识的阶段,如何端正心思、凝聚意念、一丝不苟地识字读书,已成为不能绕过的成长门槛。  古代中国,最理想的人生模式当属“修身
期刊
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职业和阶层虽然不同,但在喜爱读书、热爱学习上却有着共识。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驰骋在思想的疆场,从书中开阔了眼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学习到修身的方法,掌握了治国济世的智慧……古人之重视读书,正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手不释卷。百姓重视读书  汉朝的匡衡,出身贫寒,在没有做官之前,勤奋读书。当时,他很穷困,但想尽各种办法去争取读书的机会。匡衡白天工作,晚上想看书,“勤学而无烛”,“
期刊
大宰之职a,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b: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  民c。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d,以举邦治。二曰官职e,以辨邦治。三曰官联f,以会官治。四曰官常g,以听官治。五曰官
期刊
秋虫  〔唐〕白居易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白氏长庆集》)  【品读】  唐人白乐天的五言绝句,多是清丽且脍炙人口的,诵来每每叫人心意起悦,唇齿生香。比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句读来叫人遐想无尽浮念翩翩,这一首,倒似乎更让人觉着亲切,觉着心绵意绵。写风声,写弦韵,写虫鸣,白诗人皆喜用“切切”二字。比之前两者,自觉这“切切”二字用于后一者中,倒最为好,最
期刊
印章在中国文化中较为独特。文房四宝,我以为还应该加上一宝,就是印。印的文化内涵绝不是区区的一枚方章,印章是它的形制,从内涵上说,印是社会信誉的标志。明朝人甘旸写了一部论印的书《印章集说》,说“上古作印以昭信也”,一语阐明了印章的社会意义。这句话对于解读中国印的文化精神十分重要,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说,在上古,印就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上古是个什么概念呢?《竹书纪年》有记,“昔黄帝得龙图,中有玺章
期刊
文若怀独见之照a,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人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b,故委图霸朝c,豫谋世事。举才不以标鉴,故人亡而后显;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而至后定。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  董卓之乱d,神器迁逼e,公达慨然f,志在致命。由斯而谭,故以大存名节g。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h,源流趣舍i,抑亦文若之谓。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且哲,名教有寄乎!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