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芝兰言行生香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sie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中应该更加突出和强调学生的道德素养,而道德素养中,学生的礼仪素养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民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催醒学生们内需的种子,刮起体验之风,让“八礼四仪”教育深入学生日常生活,用优雅的“芝兰”环境,浸润学生,让言行生香。
  【关键词】礼仪教育 民主参与 生活体验 浸润
  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在《谈核心素养的“资格”》一文中指出,在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中应该更加突出和强调学生的道德素养。而道德素养中,学生的礼仪素养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八礼四仪”的养成教育,将影响一代人的素质提升,正如陶先生所说“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
  那怎样让这些礼仪规范深入人心并落到实处,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呢?
  根据陶先生的民主教育理论,笔者尝试让学生们做教育的主人,做贯彻落实礼仪规范的主人,并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实践活动。
  一、民主参与——催醒内需的种子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教育的方法,要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八礼四仪”的养成教育,就应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民主意识,让他们在参与民主的生活中去感悟,去自省,去实践。
  1.媒体助力,发现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了能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我们不妨借助媒体的手段,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实现自我教育。
  学习了“八礼”的有关要求,我们便根据兴趣分成八小组,每一组分别认领任务展开调研。调研前,分别设计了一张表格,命名为( )之礼调查表,调查内容则根据每一项礼仪的实施细则确定。
  以餐饮之礼为例,学生们列出的表格如下:
  学生们通过观察,将所发现的一一填进表格里,对亮点(即做得特别好的地方)或者存在的问题,他们不光做了文字记录,还拍了视频、照片等。
  2.展播讨论,催醒内需的种子
  接着各组将调研发现作展播,大家都觉得震惊,熟悉的生活里,竟然有那么多被忽略的细节。
  看,排头小筠掀起帘子,让教师、伙伴先行;小韩掏出纸巾,为同桌擦去凳子上的汤水;小谭快速光盘,将地上飯粒捡起……这样的行为多么暖心。这不正是餐饮之礼中所提倡的细则吗?
  瞧,小周第一个冲到饭桌边,左挑右拣,吃饭还选“美”?小李边吃边讲。小张的饭桌上全是米粒、菜屑,嘴巴漏了吗……看着这有趣的画面,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画面里的主人公则是一脸羞愧。
  这样强烈的画面对比,加上翔实的数据显示,学生们心中有了直观的判断。小小的心灵里,规则意识悄然产生。谈感想时,大家表示,向榜样学习,吃饭安静,桌面地面干净,并努力光盘。
  没有苍白的说教,但来自生活的鲜活画面,真实的案例,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在这样生动的民主教育中,餐饮礼仪深入人心。
  3.创编细则,让“种子”生生不息
  怎样让这些细则更好地落实呢?针对存在问题,大家编写有关细则,有的图文并茂予以提醒,有的则创编儿歌。这些细则因为是儿童的创作,首先是他们认可的,是切实可行的;其次,是经历儿童创作,他们印象深刻;再次,这些是共同制定的规则,也更具有契约精神。
  看似“无痕”却“有痕”,这样的教育源于学生生活,充分尊重学生权利,发挥每个队员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观察中明理,在实践中导行,唤醒内心礼仪之美的种子。
  二、生活体验——让礼仪之风刮起来
  心理学中有一种从众心理,我们可以发挥这种心理现象的积极作用,让礼仪之风刮起来,让学生们在自主体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这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
  1.如清风吹进日常生活
  晨风轻拂,走进校园,笔者总是先热情问候:孩子,你早哇。学生也会礼貌问候老师,招呼同学。美好的一天在彼此真诚的问候中开始了。
  当然,礼仪教育内容也可以有机融进课堂。比如在讲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送别之礼,折柳送别、踏歌送别等,从中领略古人的“待客之礼”,知道待人要友善有礼。在学习练习时,根据课文中的礼貌用语拓展常用敬语: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
  为了让行走之礼落到实处,笔者引导学生们创编与同学的课间问候语:你好,你的微笑真美!你的话语像春风。轻声慢步的你多绅士……
  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渗透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里,如清风般拂去不尽人意的言行,留下的是遵守礼仪规范的点点滴滴。
  2.活动体验风吹开礼仪之花
  活动中的教育往往最得学生们欢心,因为每一项活动,都是生活体验的契机。端午去社区学习包粽子并给老人送粽子,学生们以社交主人的身份,全身心地践行“八礼”。当彬彬有礼的他们赢得众人的夸赞,礼仪之花也悄悄绽放于每个学生的心间。
  春、秋游活动,也是礼仪教育的良机。鼋头渚春游,我们开展了“寻找最美春天的”活动。大家以眼睛为镜头,以心为纸笔,记录别样的美,又以日记的形式分享。他们笔下的美是多姿多彩的:排队有序之美,男生礼让之美,伙伴分享之美……那一刻,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微笑,因为,那美好的画面中,动人的故事里,他们都是主角。
  3.礼仪之风吹进学生家庭
  经常听教师们说起,学校千教万教,回家等于没教。如何让礼仪教育避免如此“悲剧”?我们充分发掘家庭教育资源,让礼仪之风吹进学生家庭,吹进家庭日常生活。
  重阳节,我们倡议父母带孩子去探望长辈,留下“尊长”的微笑;综合实践活动课,笔者布置实践体验作业,学做饭菜,请长辈先入座用餐;母亲节,学生们为母亲写一封信、做一道菜,表达孝心……家长将孩子所做晒在群里,大伙纷纷点赞。这是对待人之礼、言谈之礼等礼仪规范的综合实践,家庭此刻成为我们的教育共同体。
  风挟花香,千里共享。礼仪养成教育就在这一次次的体验风中,开出文明之花。
  正如陶先生所言:“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我们的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生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丰富而生动的生活里体验着、实践着。
  三、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童心生香
  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让学生们把道德认知转化成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而变成一种习惯,需要掌握儿童的心理,循序渐进。
  首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时间、空间,朝向礼仪规范发展。一旦发现问题发生,可以通过同伴督促、榜样示范、自我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不断肯定、鼓励,于细微处放大,为每一个做得好的学生竖起拇指。在不断强化优秀行为的过程中,在耳濡目染的浸润中,学生们自然会循着礼仪之花的芬芳一路前行,童心生香。
  再次,形成积极的行为效能感。好的行为礼仪规范一定会形成正面积极的影响,让每个学生感受自己的礼仪行为变化对家人、社会、学校的影响。学生看到自己行为变化带来的积极效能,从而转化为行为的力量自律。
  第四,创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事件。如“四仪”——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这些都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事件。学校、教师、家庭要重视这些关键事件,以此来促动学生心灵,滋养学生生命。这些成长中的关键事件会成为学生生命的底色,陪伴学生一起成长。
  当然,所有的礼仪规范养成教育不可能一下子全面抓起来,我们还根据社会热点、学校要求、不同的节庆日,设立阶段性推进的重点礼仪训练,在推进过程中,螺旋式提升。
  陶先生说:“民主教育应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平等,互助,齐心协力,共同进步。”教育中,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把教育的权利还给他们,教师只是他们中的一个,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营造一个优雅成长的“芝兰”环境,让师生一起浸润其中,慢慢地,慢慢地,心有芝兰,言行生香。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管理要整体着眼,创设积极的育人氛围,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主要做法有:改变管理方式重塑管理作风,确定适当目标培养认同感,抓住教育契机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引导非正式团体促进和谐发展,善用期望效应激励班级成员,协助正确归因保持评价一致。  【关键词】班级管理;氛围;风气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18-02  【作者简介】吴
【摘 要】中小学基础教育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以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着力点。要提升中小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尊重教育规律、丰富教育民主、建构现代学校制度、坚持依法治教。本文仅从学校的微观层面,就建构现代学校制度的角度,对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育治理能力 教育治理水平 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关键词】识写教学;低年段;因字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5-0041-03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教者会陶醉于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应有的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有时会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导致教学方法程式化,学生只是机械地识写,兴趣索然,
毛尖,知名作家、影评人,籍贯浙江宁波。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学位,中文系硕士学位,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当世界向右的时候》《慢慢微笑——毛尖自选集》《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等。    我读过毛尖的两本书,《非常罪,非常美》和《慢慢微笑》,想象中的她是个敏锐的、瘦而高的女子。但是丽娃河畔(华东师大内)的会晤,让我
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上,举办了首届华东地区“苏派”教学高层论坛系列活动,笔者有幸参加并应邀主持数学论坛,有机会听了四节华东地区的名师同题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收获很大,下面就罗鸣亮老师和李桂芳老师分别执教的这两节四年级数学课,谈一些体会。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比较难上的课。一方面,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比较抽象枯燥,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另一方面,求近似数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知识;比较;儿童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5-0051-0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作为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起始课,内容涉及众多知识点的学习,承载着建立后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认识这一基本任务,其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一、课前思考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虽有一定的
主持人语  苏格拉底、孔子、苏霍姆林斯基、卢梭等一个个伟大的名字,辉映在寥廓的教育星空。教育家的伟大,在于他的思想光辉穿透了岁月的年轮,烛照在后世的教育大地上,激励着今天的教育者沿着历史的足迹,开创新的教育航程。“阅读教育家,书写教育史,成为教育家。”这是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赋予培养对象的历史使命。  三年来,第二批培养对象中的小学校长们在导师的引领下,自觉将“阅读教育家”作为每天的“必修课”。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上第六单元的一篇书信体课文。内容是巴金先生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内容真实具体,语言从容舒缓,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和殷切的期待,抒发了要让自己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启迪。  (一)  初次试教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尝试挖掘这篇文章的独特文本价值,紧扣“书信”这一特殊体裁,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哪一点引发了你的感想?如果你就是那个班的孩
一位教师网上发帖: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以来,老师的积极性不高,总是未按先学后教的模式上课,怎样激发老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呢?  这是各校进行课改过程中都存在并很现实的问题,只是程度、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领导、老师都认为绊脚石太多。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很多学校都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课改现实状况就像一块厚橡皮,不断地压缩、拉伸、变形,当就要变成另一种形状的时候,一松手,终是功亏一篑
——2014年3月26日,北京大学和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在北京签署协议备忘录,根据这份协议,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北京大学及其指定组建的中国组委会负责主办,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筹办工作正式开始。世界哲学大会开始于1900年,五年一届,北京大学代表团是2013年在雅典举行的第23届大会上通过与巴西代表团的公平竞争,成功赢得第24届大会主办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