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我们怎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把学习过程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呢?
一、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的语文学习现状
(一)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1.只要是课本里的文章,无论多好都认为是作业,就开始应付,抱着完成作业的态度去学习,根本没有学习兴趣可言。兴趣的丧失意味着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容易遗忘,造成学生厌学、老师迷茫、家长心急如焚。
2.课本里出现过的作家,已经成了学生反感神经上最敏感的弦,只要是他们的作品,学生都反感阅读。其实这不是学生有了问题,多年来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这样的逆反心理。这就给目前出现的很多垃圾读物提供了市场,也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和汲取。
(二)机械式的学习方法极难改变
1.学生学习语文时不会记笔记,甚至记了笔记也不知道如何运用笔记上的知识或方法。在多次调查中我问学生笔记本平时看吗,80%的学生笑着说:“看,老师和家长经常看。”还有20%的学生说在老师帮助复习时去看。
2.学生对于写作没有构思,没有腹稿,基本上是无的放矢。写作本身也是一种兴趣,只有在强烈的表达欲望下,写作才有动力,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为了改变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注重学生学习语文过程这一理论贯穿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四大环节,即听、说、读、写中,有意识地在学习环节中进行培养,会取得很大的效果。
二、在听、说、读、写中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交流和表达中。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听我讲一些古代故事,甚至一些我自己小时候读书的趣事,于是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一爱好,把我从书中读来的故事、趣闻、杂谈以及有趣的书籍讲给学生听,他们听得越投入,我就讲得越起劲。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读的课外书大多是我讲过的,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引导方法。学生有兴趣听,这就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二)有了第一步“听”的兴趣,我开始培养学生“说”的趣味。每当我所讲的内容很符合学生胃口的时候,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表示一下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或体会或经历,于是,我及时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一时间群情激昂,每个学生都争着发言,这时候我并不急于评判他们说的是对还是错,我所欣喜的是他们有了说的欲望,感受到了表达的喜悦,能得到这个收获已经足够。当学生有了表达欲望的时候,我开始培养学生“说”兴趣。我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一到三位学生讲他们看过的书籍,要求他们一定是说而不是读,更不是背诵。大家“说”的兴趣就更浓了。当然,这样也就为“读”做好了铺垫。
(三)学生有了“说”的兴趣,并且在说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充实自己的资源。因为只有读更多的书籍,才能有更多的东西去讲,才会有更多的听众,有更多的崇拜者。当然,学生阅读的兴趣跟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教师喜欢什么风格,学生也会有这方面的倾向,在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就会逐渐加强。阅读的加强正好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
(四)我们语文学习的最终落点在写作上,写作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写好作文呢?本人认为在有表达欲望的情况下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并以之为乐。当学生的听、说、读、写兴趣提高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欲望也会随之产生,教师就应该给他们一个表达的平台,一个交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才会有意义并且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既是对学生生命活动的肯定,也是对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教学规律的尊重。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从理解学生开始,尊重他们有享受过程带来快乐的权利,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拥有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焕发生命的光彩,让祖国文化能进一步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一、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的语文学习现状
(一)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1.只要是课本里的文章,无论多好都认为是作业,就开始应付,抱着完成作业的态度去学习,根本没有学习兴趣可言。兴趣的丧失意味着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容易遗忘,造成学生厌学、老师迷茫、家长心急如焚。
2.课本里出现过的作家,已经成了学生反感神经上最敏感的弦,只要是他们的作品,学生都反感阅读。其实这不是学生有了问题,多年来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这样的逆反心理。这就给目前出现的很多垃圾读物提供了市场,也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和汲取。
(二)机械式的学习方法极难改变
1.学生学习语文时不会记笔记,甚至记了笔记也不知道如何运用笔记上的知识或方法。在多次调查中我问学生笔记本平时看吗,80%的学生笑着说:“看,老师和家长经常看。”还有20%的学生说在老师帮助复习时去看。
2.学生对于写作没有构思,没有腹稿,基本上是无的放矢。写作本身也是一种兴趣,只有在强烈的表达欲望下,写作才有动力,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为了改变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注重学生学习语文过程这一理论贯穿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四大环节,即听、说、读、写中,有意识地在学习环节中进行培养,会取得很大的效果。
二、在听、说、读、写中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交流和表达中。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听我讲一些古代故事,甚至一些我自己小时候读书的趣事,于是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一爱好,把我从书中读来的故事、趣闻、杂谈以及有趣的书籍讲给学生听,他们听得越投入,我就讲得越起劲。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读的课外书大多是我讲过的,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引导方法。学生有兴趣听,这就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二)有了第一步“听”的兴趣,我开始培养学生“说”的趣味。每当我所讲的内容很符合学生胃口的时候,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表示一下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或体会或经历,于是,我及时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一时间群情激昂,每个学生都争着发言,这时候我并不急于评判他们说的是对还是错,我所欣喜的是他们有了说的欲望,感受到了表达的喜悦,能得到这个收获已经足够。当学生有了表达欲望的时候,我开始培养学生“说”兴趣。我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一到三位学生讲他们看过的书籍,要求他们一定是说而不是读,更不是背诵。大家“说”的兴趣就更浓了。当然,这样也就为“读”做好了铺垫。
(三)学生有了“说”的兴趣,并且在说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充实自己的资源。因为只有读更多的书籍,才能有更多的东西去讲,才会有更多的听众,有更多的崇拜者。当然,学生阅读的兴趣跟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教师喜欢什么风格,学生也会有这方面的倾向,在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就会逐渐加强。阅读的加强正好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
(四)我们语文学习的最终落点在写作上,写作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写好作文呢?本人认为在有表达欲望的情况下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并以之为乐。当学生的听、说、读、写兴趣提高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欲望也会随之产生,教师就应该给他们一个表达的平台,一个交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才会有意义并且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既是对学生生命活动的肯定,也是对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教学规律的尊重。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从理解学生开始,尊重他们有享受过程带来快乐的权利,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拥有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焕发生命的光彩,让祖国文化能进一步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