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人文学科,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语文不但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还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工具。因此,本文主要要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氛围;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如何学好语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这门重要的课程时,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营造十分需要学生的配合,而学生的配合又离不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正如卢梭所言:“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师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适当的对学生予以鼓励。俗话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即便放到语文课堂上也是行之有效的。很多教师常常批评孩子的错误,这种教学方式利大于弊,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可能因为一顿严肃的责骂而丧失。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如果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应当及时的表扬学生的积极行为,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失误,教师仍应以鼓励为主,适当的给予言语上的肯定,然后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变得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越来越和谐。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教授学生进行“自我暗示”的这一方法来达到。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默默暗示自己爱学语文,喜欢语文,以期刺激学生们的心理,达到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的目的,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小目标,一旦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后就立即对学生给出奖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巨大的兴趣后,语文课堂良好气氛的形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了。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这就需要教师时常审视自身,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师生间一旦形成了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就容易投入到课堂中来,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教师上课时通常与学生保持着一定距离,教学的态度也是偏向于严师。为了创设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当用怎样的教学态度来进行授课呢?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用和蔼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保持善意的微笑,即便批评学生也应当注意言语措辞,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另外,小学语文的良好课堂氛围营造还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应当保有敬畏之心,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谨记自身教书育人的职责,在课堂上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座位旁来回走动,提醒学生注意听课,与学生还需要有眼神交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等等。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态度的同时,应注意努力为学生学习做良好的示范。
三、重视语文课堂的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互动有利于师生相互交流,增进师生情感,继而产生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好语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主要方式是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的回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进行回答。教师对课本的问题提问需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答非所问而是要切中问题的关键。
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提问,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泼的教学氛围。重要的是,教师提的问题还需要有价值,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并且质量高的问题会对学生学习语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做到由浅入深,将难度较低的问题慢慢向高难度引进,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百家争鸣”,避免设置一个具体的答案限制学生活跃的思维。
四、把握教学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氛围营造还要求教师把握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学生在与课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后,才能够发挥创造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把握情感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将会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把握情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有关道德和伦理这两方面的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倾注感情的为学生范读课文,讲述课文背后的历史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理解抗日战争时祖国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明白现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还可以适当延伸课外知识,为学生科普抗日战争,让学生铭记革命先辈的英勇不屈抗战才换来了如见的平静和谐的生活。把握情感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充满感情的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的情感,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打好基础。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后,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就会显得协调平和,教师的讲解也会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学生的良好学习效果就会变得更为明显。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氛围营造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态度,以身作则为学生起模范作用;再次需要教师重视语文课堂的互动,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最后需要教师把握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角色中,为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打好基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氛围;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如何学好语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这门重要的课程时,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营造十分需要学生的配合,而学生的配合又离不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正如卢梭所言:“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师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适当的对学生予以鼓励。俗话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即便放到语文课堂上也是行之有效的。很多教师常常批评孩子的错误,这种教学方式利大于弊,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可能因为一顿严肃的责骂而丧失。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如果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应当及时的表扬学生的积极行为,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失误,教师仍应以鼓励为主,适当的给予言语上的肯定,然后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变得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越来越和谐。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教授学生进行“自我暗示”的这一方法来达到。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默默暗示自己爱学语文,喜欢语文,以期刺激学生们的心理,达到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的目的,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小目标,一旦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后就立即对学生给出奖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巨大的兴趣后,语文课堂良好气氛的形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了。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这就需要教师时常审视自身,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师生间一旦形成了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就容易投入到课堂中来,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教师上课时通常与学生保持着一定距离,教学的态度也是偏向于严师。为了创设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当用怎样的教学态度来进行授课呢?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用和蔼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保持善意的微笑,即便批评学生也应当注意言语措辞,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另外,小学语文的良好课堂氛围营造还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应当保有敬畏之心,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谨记自身教书育人的职责,在课堂上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座位旁来回走动,提醒学生注意听课,与学生还需要有眼神交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等等。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态度的同时,应注意努力为学生学习做良好的示范。
三、重视语文课堂的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互动有利于师生相互交流,增进师生情感,继而产生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好语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主要方式是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的回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进行回答。教师对课本的问题提问需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答非所问而是要切中问题的关键。
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提问,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泼的教学氛围。重要的是,教师提的问题还需要有价值,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并且质量高的问题会对学生学习语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做到由浅入深,将难度较低的问题慢慢向高难度引进,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百家争鸣”,避免设置一个具体的答案限制学生活跃的思维。
四、把握教学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氛围营造还要求教师把握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学生在与课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后,才能够发挥创造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把握情感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将会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把握情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有关道德和伦理这两方面的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倾注感情的为学生范读课文,讲述课文背后的历史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理解抗日战争时祖国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明白现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还可以适当延伸课外知识,为学生科普抗日战争,让学生铭记革命先辈的英勇不屈抗战才换来了如见的平静和谐的生活。把握情感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充满感情的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的情感,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打好基础。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后,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就会显得协调平和,教师的讲解也会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学生的良好学习效果就会变得更为明显。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氛围营造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态度,以身作则为学生起模范作用;再次需要教师重视语文课堂的互动,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最后需要教师把握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角色中,为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打好基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