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相反,如果没有自己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永远不会有创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倡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而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却很少见到学生主动提问,即使是所谓启发式教学,也一般是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虽然也去思考了问题,但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设置的问题,其实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会逐渐泯灭,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也容易逐渐被扼杀掉。所以我认为设疑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只有当问题从他心里自发冒出来时,他的理解力、领悟力、创造力等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在师范(含中师、幼师)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让学生先提出该课文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小组(一般每小组包括前后左右四人)交流的基础上,再将重点及疑难问题提交班里,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而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重要之处及答疑时讲得不清不深的地方教师再给予补充明确。我将学生的主动提问称之为“民主提问”。实践证明,民主提问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一:民主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自主学习是一种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学习,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去刻意培养;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让学生主动提问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因为在提出问题之前,他们会去主动思考,否则不可能提出问题。这种主动领悟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独立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学生提交到班里的问题通常是经过小组商定后确定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又是在群体合作中进行的,因而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①,从这更可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其二:民主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样的问题由学生提出来比教师提出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其价值一方面是通过课堂上的开放式提问讨论答疑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为一无所知是不可能提出什么问题的;价值的另一方面就是思考的力量,因为只要能提出问题,就证明他动过一番脑筋,是其进行独立思考的结果。
另外,从答疑的情况看,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它们似乎更贴近学生的心理与认知实际,所以学生答疑的兴致与热情空前高涨,有些创造性的回答简直让你拍案叫绝。譬如在解答《傅雷家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你认为傅雷是个什么样的人”时,有两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学生甲:一个慈祥的人;一个博学的人,不仅懂文学、外语,而且精通音乐、艺术。
学生乙补充: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人,这种爱,不是一种简单的嘘寒问暖的爱,而是一种负责任的、深沉的关爱。能与儿子倾心交谈思想问题,这种爱是多么深沉,这样的父亲是多么伟大!
如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样,类似这样的全面而深刻的回答比比皆是,而这些正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其三:民主提问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我们对学生的要求重在对知识的继承与复制,而往往轻视了对其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时代却呼唤创意新奇、能力高强的人,让学生民主提问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方面的不足。在提问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会对课文内容(包括注释等)、作者或教师的观点大胆“质疑”,这种求真向善、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的批判精神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表现。
比如在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作者在阐述要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时说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并引用了曾文正(即曾国藩)先生的一句名言“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进行论证。我也以此作为至理名言强调给学生。不料有位学生却当场“反驳”:虽然我们应当忠实于自己的职业,但是也不能将“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道理作为我们信奉的教条。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其实应该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以不懈的努力,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高峰,去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从而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迈上人生更高的阶梯。
很明显,这位学生是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而这种思维正是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表现。
既然让学生民主提问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呢?如何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具有民主教学的意识,为学生“民主提问”意识和氛围创造条件。在具体操作上,应当循序渐进。
首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不善于学习的人学习语文难以生“疑”,主要原因是学得不够深入,不善动脑。生“疑”是动脑的一种体现。实际上,语文学习处处皆“疑”,字词句篇,内容形式,尤其是作者的写作动机、作品的主题、文章的独到之处、阅读的实际意义等等,篇篇有疑,而又各不相同。
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把学生放在心上、把笑意写在脸上、把鼓励挂在嘴上,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慢慢地学生自会克服心理障碍,放下思想包袱,主动提问并积极探求。
再次,要点拨学生善于解析问题。“提问的热情被点燃,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势必良莠不齐,当然所有问题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课堂上一一解决;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最有代表性也最有价值的问题来分析讨论”②。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把重要问题的价值点评到位,让大家意识到其价值并受到启发,同时又不损伤其他学生的自尊心,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成功者,充满成就感,培养和增强自信。
最后,要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
总之,学生善于提问尤其是善于提一些有创意的问题是主动思考、善于学习的一种表现。教师培养学生的“民主提问的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注释:
①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21世纪教育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2
② 《关于“问题意识与问题教学”的对话》[J] 袁湛江等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4:10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幼儿师范学校)
其一:民主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自主学习是一种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学习,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去刻意培养;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让学生主动提问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因为在提出问题之前,他们会去主动思考,否则不可能提出问题。这种主动领悟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独立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学生提交到班里的问题通常是经过小组商定后确定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又是在群体合作中进行的,因而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①,从这更可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其二:民主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样的问题由学生提出来比教师提出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其价值一方面是通过课堂上的开放式提问讨论答疑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为一无所知是不可能提出什么问题的;价值的另一方面就是思考的力量,因为只要能提出问题,就证明他动过一番脑筋,是其进行独立思考的结果。
另外,从答疑的情况看,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它们似乎更贴近学生的心理与认知实际,所以学生答疑的兴致与热情空前高涨,有些创造性的回答简直让你拍案叫绝。譬如在解答《傅雷家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你认为傅雷是个什么样的人”时,有两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学生甲:一个慈祥的人;一个博学的人,不仅懂文学、外语,而且精通音乐、艺术。
学生乙补充: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人,这种爱,不是一种简单的嘘寒问暖的爱,而是一种负责任的、深沉的关爱。能与儿子倾心交谈思想问题,这种爱是多么深沉,这样的父亲是多么伟大!
如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样,类似这样的全面而深刻的回答比比皆是,而这些正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其三:民主提问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我们对学生的要求重在对知识的继承与复制,而往往轻视了对其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时代却呼唤创意新奇、能力高强的人,让学生民主提问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方面的不足。在提问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会对课文内容(包括注释等)、作者或教师的观点大胆“质疑”,这种求真向善、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的批判精神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表现。
比如在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作者在阐述要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时说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并引用了曾文正(即曾国藩)先生的一句名言“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进行论证。我也以此作为至理名言强调给学生。不料有位学生却当场“反驳”:虽然我们应当忠实于自己的职业,但是也不能将“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道理作为我们信奉的教条。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其实应该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以不懈的努力,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高峰,去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从而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迈上人生更高的阶梯。
很明显,这位学生是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而这种思维正是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表现。
既然让学生民主提问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呢?如何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具有民主教学的意识,为学生“民主提问”意识和氛围创造条件。在具体操作上,应当循序渐进。
首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不善于学习的人学习语文难以生“疑”,主要原因是学得不够深入,不善动脑。生“疑”是动脑的一种体现。实际上,语文学习处处皆“疑”,字词句篇,内容形式,尤其是作者的写作动机、作品的主题、文章的独到之处、阅读的实际意义等等,篇篇有疑,而又各不相同。
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把学生放在心上、把笑意写在脸上、把鼓励挂在嘴上,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慢慢地学生自会克服心理障碍,放下思想包袱,主动提问并积极探求。
再次,要点拨学生善于解析问题。“提问的热情被点燃,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势必良莠不齐,当然所有问题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课堂上一一解决;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最有代表性也最有价值的问题来分析讨论”②。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把重要问题的价值点评到位,让大家意识到其价值并受到启发,同时又不损伤其他学生的自尊心,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成功者,充满成就感,培养和增强自信。
最后,要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
总之,学生善于提问尤其是善于提一些有创意的问题是主动思考、善于学习的一种表现。教师培养学生的“民主提问的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注释:
①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21世纪教育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2
② 《关于“问题意识与问题教学”的对话》[J] 袁湛江等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4:10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