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环保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位水利学家和一位生物学家一起在云南游览怒江时,水利学家叹息说:“这么多水可以发多少电啊,可惜白白流失了!”而生物学家却感叹:“这么美的原生态河流,幸好没有被开发破坏。”这两声叹息,后来衍变成了长达十余年的争论:究竟该不该修建怒江水电站?
开发派和反对派的争论要从2003年说起。2003年,在云南省提交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中,以松塔和马吉为龙头水库,与丙中洛、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等梯级水库组成了“两库十三级”水利开发方案。该规划报告一出台便遭到了环保部门的反对,200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亲笔批示:“对于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此后,怒江水电开发计划一直未能付诸实施。到了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表示要有序启动怒江水电基地建设,随后展开了勘探工作。但是,2015年12月,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首次提出“停止怒江小水电开发”,并大力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当环保人士以为这场“怒江保卫战”终于要取得胜利时,2016年4月,国家能源局先后两次召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会,再次将怒江水电列入了重点水利开发项目。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调查发现,虽然怒江大型水电项目被搁置了13年,但其实当地的水电开发一直在暗中进行,目前怒江的66条支流布满了几十座小水电站,而架桥修路、移民搬迁等前期工作也在低调开展中。为此,5月31日,“自然之友”、“绿色流域”等环保组织走访了国家能源局。在座谈会中,能源局表示:“如果怒江州和云南省政府说不建,也不是必须要建,但是建国家公园和修大坝并不矛盾,总的来说怒江还是应该开发的。”这无疑为众说纷纭中的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又蒙上了一层迷雾。
保护生态还是水电兴乡?沿岸居民的不同意见
据统计,怒江中下游生活着约50万人,分属22个少数民族。记者走访了其中几个村落,就水电站建设的话题对一些村民进行了采访。
一名年近40岁的摊贩表示,他也是支持建造大坝的村民之一,因为大坝会为当地带来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比如人们可以到附近的电力公司去打工。据了解,怒江流域经济落后,整个怒江州工业很少,GDP在云南16个州市中垫底,当地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还有很多贫困学生无法完成高中学业,对他们来说,比生态环保更迫切、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说明怒江水电的开发能让多少人脱贫致富,但据《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的一篇报道显示,如果2030年前建成13个梯级电站,那将为怒江州40多万人口带来近45万个就业机会。 究竟是维持怒江的原生态,还是走“水电兴乡”的道路,在怒江人内部也常年争论不休……
科学发展水电建设营造环境与发展双赢局面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重庆狮子滩水库、江西上犹江水电站是当时以发电为主的水坝。从50年代到70年代,修建大坝的热潮更加高涨,丹江口、三门峡、刘家峡等水电站就是这一时期所建。如今60多年过去,中国已建造8.7万多座大坝,堪称世界之最,水力发电量远远超过美国。这8万多座大坝一面肩负着人们对水、电资源的期望,一面顶着破坏生态环境的质疑,是非功过虽然没有定论,却让人们对水电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有了更深的认识。
2004年,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通过《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表明了水电建设者要用科学的态度促进环境友好和经济可行的水电发展的决心,同时也列举了一些发展水电的科学方法,比如用统筹规划方法建设大坝。大坝除了发电,还有防洪、灌溉、生活供水等功能,所以需要全面布局,合理设计,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而如何减少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宣言呼吁首先要加强对坝址的考察,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因为环境影响评估和规划准则并非全球适用;其次,妥善处置施工产生的弃渣,保护表土,减少水土流失;再次,改善水库调度方法,兼顾河流生态系统需求;另外,还要建造废水处理系统,保障水质……
开发派和反对派的争论要从2003年说起。2003年,在云南省提交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中,以松塔和马吉为龙头水库,与丙中洛、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等梯级水库组成了“两库十三级”水利开发方案。该规划报告一出台便遭到了环保部门的反对,200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亲笔批示:“对于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此后,怒江水电开发计划一直未能付诸实施。到了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表示要有序启动怒江水电基地建设,随后展开了勘探工作。但是,2015年12月,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首次提出“停止怒江小水电开发”,并大力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当环保人士以为这场“怒江保卫战”终于要取得胜利时,2016年4月,国家能源局先后两次召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会,再次将怒江水电列入了重点水利开发项目。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调查发现,虽然怒江大型水电项目被搁置了13年,但其实当地的水电开发一直在暗中进行,目前怒江的66条支流布满了几十座小水电站,而架桥修路、移民搬迁等前期工作也在低调开展中。为此,5月31日,“自然之友”、“绿色流域”等环保组织走访了国家能源局。在座谈会中,能源局表示:“如果怒江州和云南省政府说不建,也不是必须要建,但是建国家公园和修大坝并不矛盾,总的来说怒江还是应该开发的。”这无疑为众说纷纭中的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又蒙上了一层迷雾。
保护生态还是水电兴乡?沿岸居民的不同意见
据统计,怒江中下游生活着约50万人,分属22个少数民族。记者走访了其中几个村落,就水电站建设的话题对一些村民进行了采访。
一名年近40岁的摊贩表示,他也是支持建造大坝的村民之一,因为大坝会为当地带来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比如人们可以到附近的电力公司去打工。据了解,怒江流域经济落后,整个怒江州工业很少,GDP在云南16个州市中垫底,当地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还有很多贫困学生无法完成高中学业,对他们来说,比生态环保更迫切、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说明怒江水电的开发能让多少人脱贫致富,但据《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的一篇报道显示,如果2030年前建成13个梯级电站,那将为怒江州40多万人口带来近45万个就业机会。 究竟是维持怒江的原生态,还是走“水电兴乡”的道路,在怒江人内部也常年争论不休……
科学发展水电建设营造环境与发展双赢局面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重庆狮子滩水库、江西上犹江水电站是当时以发电为主的水坝。从50年代到70年代,修建大坝的热潮更加高涨,丹江口、三门峡、刘家峡等水电站就是这一时期所建。如今60多年过去,中国已建造8.7万多座大坝,堪称世界之最,水力发电量远远超过美国。这8万多座大坝一面肩负着人们对水、电资源的期望,一面顶着破坏生态环境的质疑,是非功过虽然没有定论,却让人们对水电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有了更深的认识。
2004年,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通过《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表明了水电建设者要用科学的态度促进环境友好和经济可行的水电发展的决心,同时也列举了一些发展水电的科学方法,比如用统筹规划方法建设大坝。大坝除了发电,还有防洪、灌溉、生活供水等功能,所以需要全面布局,合理设计,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而如何减少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宣言呼吁首先要加强对坝址的考察,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因为环境影响评估和规划准则并非全球适用;其次,妥善处置施工产生的弃渣,保护表土,减少水土流失;再次,改善水库调度方法,兼顾河流生态系统需求;另外,还要建造废水处理系统,保障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