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课没几天,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出现了数起学生自杀事件。学生轻生让我们感到非常痛心,也让许多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担忧,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多么重要。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但唯独父母是“无证上岗”。家长教育具有典型的“三无”特性:第一,教育对象无法选择。子女一出生即为父母的教育对象;第二,教育工作无法辞职。学校教师有轮流更替,父母则是终身制;第三,教育遗憾无法弥补。父母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犯下的错误、留下的遗憾很难弥补。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就尤为重要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呵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
在多年与家长接触中,笔者发现,一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有四种现象很突出:
1.父母包办、事无巨细,生怕学生犯错,替学生做选择;
2.总是以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把期望强加给学生,自以为是;
3.总是批评、指责、打骂、呵斥、说教学生;
4.实施所谓的“快乐教育”,任由学生自由发展,没有约束。
在这四种家庭教育状态下,学生要么任性没有规矩,要么不自信、自卑焦虑。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面对新时代的教育特性,笔者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引导好家庭教育,改变家长某些不良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效果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此,笔者很高兴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
一、制止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温暖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暴制暴,只能让学生口服心不服,容易阳奉阴违,学会说谎,产生暴力倾向或行为。有一位家长总是说孩子喜欢说谎、不老实。在平时的学习中,笔者也发现这学生一到听写、测验就喜欢做一些偷看书本和偷看旁边同学答案的小动作。在与父母沟通中,笔者发现,这位学生不敢瞅他父亲一眼。学生有些无关重要的、很自然的小动作,父亲都非常严厉地瞪眼或者呵斥,学生马上默不作声或者一动不动了。这样的学生看上去很听父母的话,其实内心是不认可父母的教育的。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叛逆、暴躁的脾气,而且为了不受家长的责罚,就会编造谎言推卸责任。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笔者耐心与学生家长沟通,要求他们要平和地与學生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了防止学生家长控制不住情绪还是对学生任意呼斥,笔者要求家长如果想打骂学生先给笔者打电话。经过笔者的疏导,及时阻了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慢慢地,这名学生的家长的教育方法变温和了,学生也改变了说谎的坏习惯。父母要想和学生平等交流,同理心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
二、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学会接纳学生的错误
“孩子太难教,甚至都想放弃了”家长中持这种态度的大有人在。笔者利用班级微信群展开了这样的讨论:孩子难教怎么办?笔者先让家长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不自觉。笔者问了一句:“你们哪位家长学习自觉的?”结果大家沉默了。孔子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年人都做不到的,怎么要求学生却理所当然了?家长要求学生完美,可是学生要求家长完美了吗?在笔者的循循善诱下,家长们慢慢学会接纳学生的不足,耐心陪伴学生成长。许多成年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年龄尺度来要求学生,这对学生是多么不公平。
三、拥有欣赏学生的眼光,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在家长眼里,“优秀的孩子似乎都是隔壁家的孩子”。工作三十一年来,家长们跟笔者谈论学生时,还没有一个会主动夸自己孩子的,总是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不好的“标签”。每当这个时候,等他们停下话后,笔者都会一本正经地说:“您以后不要这样说我的学生,我很不高兴,也希望以后不要再这样评价我的学生!”家长们听笔者这样一说,都会愣住了。笔者接着说:“孩子身上的问题,不是天生的,多数是你们家长造成的。”然后,笔者耐心跟家长交流,直到他们心悦诚服。在每个单元测验后,笔者只允许家长跟学生分析学习情况,根据存在问题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不允许因为分数进行简单粗暴的责罚。凡是家长有责打学生的,笔者都会马上找他们聊天,引导他们向学生道歉并改进教育方法。为了让家长学会欣赏学生,笔者会经常不定期发布要家长回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作业,让学生们在肯定中积极乐观成长。给学生自信,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欣赏学生。
四、授予学生“尚方宝剑”,当好学生的“保护伞”
很多教师都说笔者治班非常有办法,学生们都特别听笔者的。其实,笔者的法宝就是引导好家长,给予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生就是家庭的缩影,学生身上有问题,家长身上找答案。要解决学生身上的问题,从源头治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进步了,最高的奖励就是得到教师的“免罚金牌”——一个月内家长不能责骂处罚,只能跟学生以朋友身份讲道理。家长们说,学生们为了得到教师“免罚金牌”这个“尚方宝剑”,不仅听话了、努力了,而且家长自己在教育学生时也能控制情绪了,亲子关系越来越好,教育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够好,而是家长的某些教育方式不太适合。教育相对来说是“拼爹拼妈”。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应尽自己的力量给孩子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每个学生都值得被给予尽可能多的机会。引导好家长,就拼好了“爹妈”。笔者很享受自己与家长沟通的过程,感受到因为家长的进步带给学生们的受益,这就是笔者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愿我们每一位师者,都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路上的“守护神”,都是学生心灵中最可依靠的一根“救命稻草”。
责任编辑
在多年与家长接触中,笔者发现,一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有四种现象很突出:
1.父母包办、事无巨细,生怕学生犯错,替学生做选择;
2.总是以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把期望强加给学生,自以为是;
3.总是批评、指责、打骂、呵斥、说教学生;
4.实施所谓的“快乐教育”,任由学生自由发展,没有约束。
在这四种家庭教育状态下,学生要么任性没有规矩,要么不自信、自卑焦虑。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面对新时代的教育特性,笔者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引导好家庭教育,改变家长某些不良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效果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此,笔者很高兴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
一、制止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温暖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暴制暴,只能让学生口服心不服,容易阳奉阴违,学会说谎,产生暴力倾向或行为。有一位家长总是说孩子喜欢说谎、不老实。在平时的学习中,笔者也发现这学生一到听写、测验就喜欢做一些偷看书本和偷看旁边同学答案的小动作。在与父母沟通中,笔者发现,这位学生不敢瞅他父亲一眼。学生有些无关重要的、很自然的小动作,父亲都非常严厉地瞪眼或者呵斥,学生马上默不作声或者一动不动了。这样的学生看上去很听父母的话,其实内心是不认可父母的教育的。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叛逆、暴躁的脾气,而且为了不受家长的责罚,就会编造谎言推卸责任。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笔者耐心与学生家长沟通,要求他们要平和地与學生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了防止学生家长控制不住情绪还是对学生任意呼斥,笔者要求家长如果想打骂学生先给笔者打电话。经过笔者的疏导,及时阻了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慢慢地,这名学生的家长的教育方法变温和了,学生也改变了说谎的坏习惯。父母要想和学生平等交流,同理心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
二、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学会接纳学生的错误
“孩子太难教,甚至都想放弃了”家长中持这种态度的大有人在。笔者利用班级微信群展开了这样的讨论:孩子难教怎么办?笔者先让家长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不自觉。笔者问了一句:“你们哪位家长学习自觉的?”结果大家沉默了。孔子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年人都做不到的,怎么要求学生却理所当然了?家长要求学生完美,可是学生要求家长完美了吗?在笔者的循循善诱下,家长们慢慢学会接纳学生的不足,耐心陪伴学生成长。许多成年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年龄尺度来要求学生,这对学生是多么不公平。
三、拥有欣赏学生的眼光,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在家长眼里,“优秀的孩子似乎都是隔壁家的孩子”。工作三十一年来,家长们跟笔者谈论学生时,还没有一个会主动夸自己孩子的,总是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不好的“标签”。每当这个时候,等他们停下话后,笔者都会一本正经地说:“您以后不要这样说我的学生,我很不高兴,也希望以后不要再这样评价我的学生!”家长们听笔者这样一说,都会愣住了。笔者接着说:“孩子身上的问题,不是天生的,多数是你们家长造成的。”然后,笔者耐心跟家长交流,直到他们心悦诚服。在每个单元测验后,笔者只允许家长跟学生分析学习情况,根据存在问题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不允许因为分数进行简单粗暴的责罚。凡是家长有责打学生的,笔者都会马上找他们聊天,引导他们向学生道歉并改进教育方法。为了让家长学会欣赏学生,笔者会经常不定期发布要家长回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作业,让学生们在肯定中积极乐观成长。给学生自信,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欣赏学生。
四、授予学生“尚方宝剑”,当好学生的“保护伞”
很多教师都说笔者治班非常有办法,学生们都特别听笔者的。其实,笔者的法宝就是引导好家长,给予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生就是家庭的缩影,学生身上有问题,家长身上找答案。要解决学生身上的问题,从源头治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进步了,最高的奖励就是得到教师的“免罚金牌”——一个月内家长不能责骂处罚,只能跟学生以朋友身份讲道理。家长们说,学生们为了得到教师“免罚金牌”这个“尚方宝剑”,不仅听话了、努力了,而且家长自己在教育学生时也能控制情绪了,亲子关系越来越好,教育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够好,而是家长的某些教育方式不太适合。教育相对来说是“拼爹拼妈”。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应尽自己的力量给孩子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每个学生都值得被给予尽可能多的机会。引导好家长,就拼好了“爹妈”。笔者很享受自己与家长沟通的过程,感受到因为家长的进步带给学生们的受益,这就是笔者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愿我们每一位师者,都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路上的“守护神”,都是学生心灵中最可依靠的一根“救命稻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