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提问式教学便是这样一种手段,强调通过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更加高效地进行思考。基于此,对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提问式教学法的有效性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式教学;趣味问题;课堂氛围
教学的成效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以及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更加关键的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互动反馈、兴趣趋向等内容来灵活地调整教学节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总结知识内容。而这种节奏的把控,往往依赖于教师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下面本文简单介绍教师在课堂上的几种有效的提问方式。
一、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初中数学知识与学生此前接触过的内容有很大差别之处,其更加强调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数学学科不仅学习难度大,而且其知识内容也相对较为枯燥。这样的情况极容易导致教学活动沉寂为一潭死水,使教学有效性降低。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題,如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能够借助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对知识展开联想,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1]。
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知识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时,如果直接问学生“本堂课掌握了怎样的知识内容”,那么学生不仅反应沉闷,同时也不会认真地去对知识进行总结。因此,教师不妨换一个方式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之前学习过的“幂”,想一想如果将“幂”比作同学们按照身高进行排队,那么“同类项”该怎样比喻才比较恰当呢?这样幽默问题的提出立刻便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联想两种知识的特点,从而不仅准确地对“同类项”知识进行总结,同时也促成新旧知识间的衔接。
二、通过渐进性提问,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常都会导致学习者进入盲目的学习状态,不但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路线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且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来为学生设置具有高度契合性、渐进性的问题,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深度思考的状态下准确地向着学习目标前进。
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
1.已知长方形的一条边长=10,其周长=60,求这个长方形面积S的值为多少。
2.其边长可以改变成其他的值吗?
3.什么情况下可以判断长方形有最大值?
4.假如长方形的一条边长为x,那么长方形的面积S为多少?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设定,可以保证学生的思考方向不会偏离主题,并且有效地跟随教师展开学习互动。
三、设计悬念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学科,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包括了对学生思想与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较好的数学思想,从而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准确的切入点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形成数学思维[2]。
例如,在学习了一次性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A、B两人同时去登山,A在山脚下整理装备,B先出发。已知A的登山速度要快过B,那么在过了一段时间A出发后,用两条直线表示两人登山的高度与时间关系,能够从这两条直线上判断出什么?假如在某一时间点内两条直线相交,可以说明什么现象?假如两条线段的起始点不同,那么又会对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综上所述,课堂中的提问方式能够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决定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正确使用提问式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贡青.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法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142.
[2]张赛梅.结合提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J].读与写,2021,18(5):211,224.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式教学;趣味问题;课堂氛围
教学的成效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以及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更加关键的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互动反馈、兴趣趋向等内容来灵活地调整教学节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总结知识内容。而这种节奏的把控,往往依赖于教师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下面本文简单介绍教师在课堂上的几种有效的提问方式。
一、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初中数学知识与学生此前接触过的内容有很大差别之处,其更加强调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数学学科不仅学习难度大,而且其知识内容也相对较为枯燥。这样的情况极容易导致教学活动沉寂为一潭死水,使教学有效性降低。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題,如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能够借助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对知识展开联想,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1]。
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知识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时,如果直接问学生“本堂课掌握了怎样的知识内容”,那么学生不仅反应沉闷,同时也不会认真地去对知识进行总结。因此,教师不妨换一个方式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之前学习过的“幂”,想一想如果将“幂”比作同学们按照身高进行排队,那么“同类项”该怎样比喻才比较恰当呢?这样幽默问题的提出立刻便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联想两种知识的特点,从而不仅准确地对“同类项”知识进行总结,同时也促成新旧知识间的衔接。
二、通过渐进性提问,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常都会导致学习者进入盲目的学习状态,不但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路线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且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来为学生设置具有高度契合性、渐进性的问题,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深度思考的状态下准确地向着学习目标前进。
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
1.已知长方形的一条边长=10,其周长=60,求这个长方形面积S的值为多少。
2.其边长可以改变成其他的值吗?
3.什么情况下可以判断长方形有最大值?
4.假如长方形的一条边长为x,那么长方形的面积S为多少?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设定,可以保证学生的思考方向不会偏离主题,并且有效地跟随教师展开学习互动。
三、设计悬念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学科,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包括了对学生思想与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较好的数学思想,从而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准确的切入点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形成数学思维[2]。
例如,在学习了一次性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A、B两人同时去登山,A在山脚下整理装备,B先出发。已知A的登山速度要快过B,那么在过了一段时间A出发后,用两条直线表示两人登山的高度与时间关系,能够从这两条直线上判断出什么?假如在某一时间点内两条直线相交,可以说明什么现象?假如两条线段的起始点不同,那么又会对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综上所述,课堂中的提问方式能够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决定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正确使用提问式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贡青.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法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142.
[2]张赛梅.结合提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J].读与写,2021,18(5):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