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图象推断的隐性错误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2014年第9期《高中物理图象探讨》文中例4给出的解答,市面某些资料也见类似推断,笔者认为存在一个隐性错误,特提出讨论.
  题目 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出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1中a、b、c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反映Pr变化的图线是c
  B.电源电动势为8 V
  C.电源内阻为2 Ω
  D.当电流I=0.5 A时,外电路电阻为6 Ω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
期刊
随着教育的改革,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将原来的应试教育改变成为了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在这种教学形势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就是重要的培养方向。初中物理是重要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中,要积极地体验物理学习过程,让“体验教学”绽放光彩。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物理体验环境,加强学生的物理素质。  1直觉体验法和探究操作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直觉体验法和探究操作法是经常使用的
期刊
今年高考大纲卷第26题是一道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问题,原题如下:  (2014年全国卷第26题)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和R,地球同步卫星A的圆轨道半径为h,卫星B沿半径为r(r
由于有大量经验累积,绝大部分初中学生对固体产生的压力、压强掌握较好。有关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尽管学生也有一定经验,师生也做过一些实验,也做了相当多的习题,而学生始终掌握不好,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究其原因:(1)液体属流体,有不同于固体的一面,研究、理解起来固然困难些;(2)对重力、压力的概念把握不牢。遇到困难,就更要去认真研究它、去探索,这比盲目做大量的练习效果好得多,这才是学习物理的正道
期刊
戴森公司是无叶风扇的发明者, 这种风扇与传统风扇的工作原理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它没有高速转动的扇叶,由底部的无刷式马达吸入空气,并通过涡轮增压器与喷气式引擎的结合技术,在环形孔中将气流加速,从而卷入和放大机器周围和后方的空气.透过环形孔,可以清楚看到电扇后的景象,甚至把手伸进环形孔也没有问题.这也使得无叶风扇与传统电扇相比,有着众多优点,比如没有震颤感、安全性高、能耗低、噪音小、易清洁.  1 独特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分为不可度量和可以度量两类,我们把可以度量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物理学是以物理概念量化和物理规律公式化为特征的,如果说整
期刊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本节内容一是概念多,易混淆。如焦距、物距和像距,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等概念;二是规律多,难掌握。如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应用不同等。这些会造成学生不易掌握,形成教学难点,易出现教学两极分化现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本节教学难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人语“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鱼”是知识、是目的,“渔”是方法、是手段,“渔场”就是学习场景、是教学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渔场”,即创建有趣的问题情境,构建激活学习兴趣的“引力场” ;创设真实的物理场景,构造探究学习的“电场” ;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情感的“磁场” ;创设和谐的交流气氛,构成合作学习的“电磁场” 。  1创设
期刊
问题解决图式是主体对于某一类题综合性质比如类型、结构以及解题方法的概括性表征,它是有组织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识别与应用的过程即以自己长时记忆中已储存的知识对外部信息的识别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这种识别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已有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必须高于所要识别的外部信息.图式的形成往往是在模板基础上形成的,像运动学这类题有许多变式,每解一道题,模板就会被不断的加工和改变,随着模板的积累就会逐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本质性教学行为,实验是一种探究,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的传统模式,向知识的探究过程的模式转化,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方向转化。新物理课程希望通过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养成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理教学本应该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