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大学生素养的塑造、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志愿精神广泛传播,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并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的进步及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学生志愿服务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的加强,因此全面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进行探究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将自己的技能、知识、财富等贡献给社会,不以得到物质报酬为目的,而将提高公共事务效能、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作为活动目的的各项活,无偿性、资源性、组织性及公益性是志愿服务的四大特点。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无偿的服务的各项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较为明确,具体为以下几点。
1.1随意选择及参与活动
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志愿服务时,多是根据自身兴趣及特长等选择参与的活动,而在活动领域、活动时间、活动方式等选择上,则较大程度上受到期自身的需求影响,具有流动性大、随意性强等特点。
1.2纯洁的活动动机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目的比较纯洁,自愿报名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校内外志愿活动,功利性较小,主要是来自于自身经历积累、社会责任感等,良知、道义、同情心等均是其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及提高自我是其参与志愿活动的主要目的,物质报酬等并未在其计划之内。
1.3群体参与是主要的参与形式
在服务需求的角度上来说,大多数的组织渠道的服务项目需要人数较多,同时需要多次进行活动,因此需要大学生的集体行动。
1.4服务领域广泛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领域广泛,同时涉及到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服务西部及环境光保护等,同时亦包括大型社会活动提供服务等社会事务性工作。
1.5导向鲜明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社会实践活动,既是社会服务活动,同时亦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包括在内,同时具有教育自我、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环境优化的三位一体功能,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从而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向一个新的风向。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者社会群体将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及道德规范作为手段,对组织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产生影响,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形成符合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服务,同时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体现。
2.1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
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及行为方式的导向作用,其功能在内容及方式方面同时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现代社会中,价值取向越加多元,各类社会矛盾逐渐凸显,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均出现较大的转变,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其能够对自身特长优点进行挖掘,从而满足精神发展的需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2.2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凝聚力,从而激励人们不短的开拓进取,志愿服务的精神是不分等级、种族、亲疏及肤色等,对全社会的公民提供关爱及服务,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核心理念。大学生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成员,通过志愿服务对弱势群体、社会进行过帮助,整合不同的社会力量及资源,从而产生巨大合理,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2.3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能够为他人、社会提供具有價值的行动,并从中理解及认识不同人生追求,强调大学生从自我角度来发现教育内容的积极因素,同时自主的通过行动及选择等接受熏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选择性、资源性及参与性等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强化其法律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心灵净化及激励。
3.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这种手段能够将理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实践,能够将思想政治之教育理性与热情在机制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中体现,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强化自身,因此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有着显著的效果。
3.1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在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刻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同时给予大量的设备、经费等支持。
3.2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舞台,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扩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渠道,从而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学校应该与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等社会管理部门,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站,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站作为依托,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民间志愿服务。
3.3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
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等级注册,给予统一管理,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特长、专业、志向、兴趣等,将他们分为专业服务队伍,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及专业化的,之后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训,从而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总之,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下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探索其长远发展的机制,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新跃,周亚东.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92-95
[2]吴丽兵,庆承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解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3-13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志愿精神广泛传播,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并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的进步及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学生志愿服务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的加强,因此全面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进行探究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将自己的技能、知识、财富等贡献给社会,不以得到物质报酬为目的,而将提高公共事务效能、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作为活动目的的各项活,无偿性、资源性、组织性及公益性是志愿服务的四大特点。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无偿的服务的各项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较为明确,具体为以下几点。
1.1随意选择及参与活动
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志愿服务时,多是根据自身兴趣及特长等选择参与的活动,而在活动领域、活动时间、活动方式等选择上,则较大程度上受到期自身的需求影响,具有流动性大、随意性强等特点。
1.2纯洁的活动动机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目的比较纯洁,自愿报名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校内外志愿活动,功利性较小,主要是来自于自身经历积累、社会责任感等,良知、道义、同情心等均是其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及提高自我是其参与志愿活动的主要目的,物质报酬等并未在其计划之内。
1.3群体参与是主要的参与形式
在服务需求的角度上来说,大多数的组织渠道的服务项目需要人数较多,同时需要多次进行活动,因此需要大学生的集体行动。
1.4服务领域广泛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领域广泛,同时涉及到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服务西部及环境光保护等,同时亦包括大型社会活动提供服务等社会事务性工作。
1.5导向鲜明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社会实践活动,既是社会服务活动,同时亦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包括在内,同时具有教育自我、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环境优化的三位一体功能,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从而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向一个新的风向。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者社会群体将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及道德规范作为手段,对组织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产生影响,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形成符合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服务,同时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体现。
2.1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
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及行为方式的导向作用,其功能在内容及方式方面同时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现代社会中,价值取向越加多元,各类社会矛盾逐渐凸显,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均出现较大的转变,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其能够对自身特长优点进行挖掘,从而满足精神发展的需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2.2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凝聚力,从而激励人们不短的开拓进取,志愿服务的精神是不分等级、种族、亲疏及肤色等,对全社会的公民提供关爱及服务,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核心理念。大学生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成员,通过志愿服务对弱势群体、社会进行过帮助,整合不同的社会力量及资源,从而产生巨大合理,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2.3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能够为他人、社会提供具有價值的行动,并从中理解及认识不同人生追求,强调大学生从自我角度来发现教育内容的积极因素,同时自主的通过行动及选择等接受熏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选择性、资源性及参与性等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强化其法律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心灵净化及激励。
3.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这种手段能够将理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实践,能够将思想政治之教育理性与热情在机制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中体现,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强化自身,因此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有着显著的效果。
3.1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在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刻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同时给予大量的设备、经费等支持。
3.2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舞台,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扩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渠道,从而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学校应该与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等社会管理部门,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站,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站作为依托,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民间志愿服务。
3.3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
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等级注册,给予统一管理,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特长、专业、志向、兴趣等,将他们分为专业服务队伍,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及专业化的,之后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训,从而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总之,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下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探索其长远发展的机制,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新跃,周亚东.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92-95
[2]吴丽兵,庆承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解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