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99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新课程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思想,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更是教学生涯的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目前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专业化发展。
  1.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此次课程改革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课程体系有了重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教育形势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教师根据教育事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总结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只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把器乐引入课堂
  教学小学低段常见的儿童打击乐器(木鱼、三角铁、串铃、碰钟、双响筒等)时,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乐器并初步掌握演奏方法,学会用耳朵来辨别它们各自不同的音色。这样,学生们既感到有趣,印象深刻,同时又调动了主动性。我们应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演奏乐器,让他们积极地动脑动手,培养创新思维。
  3.1乐器教学与唱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的识谱、视唱、合唱、学唱歌曲等,都可把学吹口琴、竖笛或口风琴等作为辅助手段。
  3.1.1视唱时先作节奏练习,然后用乐器视奏,待有了音高概念后再视唱,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3.1.2新授歌曲时,通过反复聆听,唱唱奏奏,熟悉旋律,为新歌教学扫除音准的障碍。
  3.1.3歌曲的合唱部分。先分别用乐器演奏,然后用合奏中的感觉进行合唱,学生的合唱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3.2乐器教学与动的有机结合
  在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时,用乐器为其伴奏,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观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统一。
  3.3器乐教学与听的有机结合
  3.3.1运用口琴、竖笛、口风琴听辨出音程后,教师在琴上弹出音程,学生听辨后用乐器奏出,如果教师弹奏的是和声音程,学生则分成两组,听辨后同时奏出。这种练习可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
  3.3.2在音乐欣赏时,用乐器演奏作品的主题音调,通过听听、奏奏、唱唱进一步熟悉音乐主题。
  乐器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教学有法,亦无定法”,特别是“新课程、新教材”又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对器乐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逐步改进,使之完善,让器乐教学更加符合音乐教育的规律和音乐教学的实际。
  4.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要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未学习歌曲时我用的音乐就是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地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换多种形式,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5.启发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
  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的正确处理,对歌曲的情感和形象的表现非常重要,也是小学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生在无伴奏的集体演唱中为了照顾整齐而拖腔跑调。这里不排除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但更多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启发,诱导学生去想象,造成对音乐形象认识不清,导致学生一离开伴奏就枯燥无味地歌唱。
  一般说来,小学歌曲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直观,词句优美形象,容易与学生的内心体验产生共鸣。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用音像结合、形象化的范唱范奏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模仿,并根据歌曲内容启发学生,用稚嫩的思想去想象歌曲中的人或物在想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在说什么,语气怎样,在干什么,是如何做的用什么动作,等等。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入歌曲意境,然后师生共同定出与歌曲情绪和形象相适宜的演唱速度和力度,在有表情的反复练唱中,让歌曲的力度、速度的表现成为一种自然。
  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对乐句、乐段有了初步的认识,歌曲的结构逐渐复杂化。因此,教师还应启发他们分析乐句与乐句间、乐段与乐段间的速度和力度的对比、变化,引导他们更好地表现歌曲的艺术情境。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网络环境下,中职班主任的工作开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班主任只有善于把握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树立班级管理的新观念,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沟通渠道,才能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适应中职教育的新变化、新要求。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中职教育 班主任工作 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职学生中的普及,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中职
【摘要】散文《落花生》为许地山先生杰作,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被誉为经典之作。文章拟从张培基和刘世聪两位知名译者译作出发,以翻译美学之翻译审美过程赏析《落花生》两个英译文本。翻译主体是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个性主体,而要做好散文翻译的再创造,译者需要很好的兼顾其信息与美学,这样才能很好的做到神似。  【关键词】《落花生》 散文翻译 翻译审美过程 译本分析 文章重构  【Abstract】The pa
摘要: 班主任应该提高自己的修养,包容学生,专心做好班主任工作。应该用心理解、用情呵护学生。应该欣赏学生,赞扬学生。关注学生心智发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 班主任 德育 用心 用情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先行者,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班主任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不断学习,并通过努力,成为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合格班主任。  一、在班主任日常
班主任有时见到学生做错了事情,除了批评,似乎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但学生最反感的就是这一次次的批评,教育效果不佳。经过反思,我认识用爱心教育学生的效果比较好。  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在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是权威人物,他们愿意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班主任的态度、思想品质等对学生有着极深的影响,就应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另外,班主任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系统、扎实的基础
摘要: 班主任往往会对班级内的后进生管理普遍感到头疼,总有一种“孺子不可教”的感觉,慢慢地失去耐心,越来越疏远这些学生。可事实上,因为这部分学生本来的思想行为习惯不是很好,你越是疏远,他越是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越来越难以管理。其实对于后进生,只要教师抛弃偏见,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真诚,就完全能够转化。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工作 技巧运用  当代中学生的主流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针对看组合体三视图的重要性及在读图中枯燥的现实,介绍了趣味读图卡的设计过程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认为趣味读图卡对增加学生的读图趣味性及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
会议
当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曾在《中国教育报》看到过一篇《当好班主任的“五个要”》的文章,作者谈了他近三十年班主任工作的感想,我当班主任的时间不是很长,认为班主任工作离不开三心:耐心、细心、诚心。  一、对学生要有耐心  “耐心”,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能力强的班主任不会轻易发怒,而是会耐心地引导和教育;当学生有异常的行为时,能观察入微,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能鼓励其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