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ox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内容、丰富学生语言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在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离相应的教学目标还有距离,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思想是行动的指导,观念意识对现实实践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教育思想是教育教学行为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其教学行为,影响其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决定着其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义务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但是受绩效考核、社会环境、思想惯性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乡村初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是相对落后,影响他们的教学效率。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突出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以自己的分析理解来替代他们的阅读思考;学生的阅读活动非常之少,阅读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的,需要一定量的实践来不断积累的,是建筑在亲历体验上的强化和升华,而不是他人直接的讲解和灌输能够嫁接的。现在很多语文教师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学生的实践感悟活动,依靠自己的讲解灌输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很难形成真切的体悟,也就不可能得到相应的能力。
  (二)语文文本的整体性感知不强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材料都服务于这个整体,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都是为了强化主题思想,阅读文本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语文阅读不是对字句的过分斟酌,而是对整体思想的领悟和全局结构的体会。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和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语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文本分段分析,逐句讲解,力求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词句和句意的理解固然是基础,但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才是根本,且词句都是为主题思想来服务,要真正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和手法的妙处,首先需要真正理解文本的思想主题。不少教师将文本肢解,一篇完整的文章变成了不同的文段碎片,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更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学生不能直接感知文本的感情,无法整体品悟文章的思想,忽视了思想情感的陶冶,原本生动鲜活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交流,变成了生硬机械的技能训练,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应试教育阅读影响学生能力发展
  方式是实现目标的基础条件,考试是检测和量化的一种手段,方式和手段替代目标,造成本末倒置。很多教师将考试当作了教学的唯一目标,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让人更好地生活和发展,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升人的品味和境界,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仅仅为了考试,学生辛苦九年就为了一次中招通过,十二年寒窗只为一次高考过关,这样的教育是最大的失败。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化,学习思想,拓展他们的视野,不断积累知识,锻炼阅读能力,这是教学的重点。但是,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先确定考试的重点,根据考点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反复记忆这些考点,而对于文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修养则是弱化,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想,不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更不能真正提升的道德境界,考试也就失去了根本,也就不可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二、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的对策分析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会学生游泳,一定要讓学生下到水里亲自体验,而不能教师在水里,学生在岸上,这样是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游泳技能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初中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为他们留下足够的阅读时间和探究空间。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自己阅读,感知基本的思想情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体会语言和手法的表现能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做好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相互探究,不断强化他们的阅读体验,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以此来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阅读《散步》这篇文本,组织学生回忆以往的散步经历,在散步中产生分歧时,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再认真阅读文本。这样的设计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缩短与文本的距离,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促进新知识建构,培养阅读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不断强化阅读热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每个教师需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是服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既然是服务,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能让学生完全随着自己的标准,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由感知和发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文本,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社会认识和人生体悟,他们在阅读文本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感知,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他们的基础和感悟能力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层次的认识。这些都是学生的客观现实,也是他们的个性基础所在,教师与学生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就不能完全以及教师的理解感悟来要求学生。让学生自由表达,勇于思考,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认识,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才能不断强化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
  例如,学习《背影》这篇经典散文,让学生在阅读感知人情美、人性美的基础上,再次鼓励学生自选角度细读慢品,用心体会用语的妙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可以自由表达,有的学生说“外貌不美,情却真”;有的学生认为“语言朴实,含义深刻”;有的指出“贴切的比喻写不尽父爱情深”等等。这样的安排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学会选择欣赏角度,得到自己的审美体验,真正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做好组织诱导启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
  教师是阅读的主导,所有的活动都要在教师的组织下才能进行,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阅读体验。教师需要做好组织和引导,要在善于启发和诱导,让学生能够逐步深入,不断拓展,相互探究,真正让学生全面感知、深入理解,点燃革命的思维火花,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教师为学生设置一定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法阅读教学,做好相应的点拨和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以此来激活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路,增强学生感知领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例如,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题目开始,让学生思考分析。就某个问题,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有着相对的观点,教师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鼓励学生通过根据文本进行辩论。这样的开放性阅读教学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深入文本,感知文本的思想内涵,并形成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做到真正理解,并能表达得有理有据,将阅读感知和表达应用能力综合培养。
  总之,教育部门对初中学生阅读在量和质方面都给出相应的评价校准,初中学生阅读量不低于260万字,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思想,培养他们感知和鉴赏的基本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真正促进学生阅读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红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3(12).
  [2] 方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初探[J].华夏教师,2014(01).
  [3] 李让.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
其他文献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理解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学校德育中,品德课和校园文化建设应增加中国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的元素,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诠释,并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发挥传统德育资源的现代功能。本文通过列举挖掘小学品德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组织教学活动的例子,探索将传统文化浸润于日常品德学科教学,使学生们通过相关活动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把传统文化加以传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故事回顾:  餐后自主活动后,小朋友们收拾玩具准备回活动室,在收拾塑料小方桌时,方祯和林彦希发现有两张小方桌被紧紧地套在一起了。他们试图把其掰开,掰了好一会儿,没有掰开。于是他们又叫了旁边的李泽裔来帮忙一起掰,还是掰不开。林彦希说:“我掰上面,你们俩掰下面!”这样又掰了好一会儿,还是掰不开。这时,他们流露出难过的神情,对我说:“老师,我们不够力,还是你来吧!”我观察了一会儿,没有直接去帮忙,而是对
幼小衔接,孩子需要什么?  二十以内的加减?认识500个汉字?学习拼音……  爸爸妈妈们担心孩子入学后跟不上,  抓紧时间把孩子送进幼小衔接班。这样,真的够了吗?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幼小衔接应该注意的事情。其实,孩子上一年级最让人头疼的不是成绩,而是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上课不能安心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会阅读,书写困难,自理能力差……看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
【摘要】课堂互动是一个整体性动态生成的过程,理想的英语课堂应是互动的、知性灵动的天地。建立和谐关系,营造融洽的互动氛围;运用有效的互动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真实任务活动,在互动中产生语言的习得;挖掘文本情境,拓展教学内容的互动深度。  【关键词】课堂互动;和谐关系;文本情景;互动提问;真实任务  课堂是互动教学的基地,是一种以教材为媒介,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振兴足球要举国体制市场体制结合》,“搞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要夯实我国足球的社会基础,推动我国整体足球水平在普及中追求卓越”,同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的政策文件,将足球事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家庭教育纳入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议程,对教育而言,人才的培养较以前更加需要学校、家
本报综合消息 3月25日,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工会全系统2018年教职工春季运动会在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运动场举行。来自全市各高校、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单位、市教育局机关的24支代表队、450多名运动员一起参与比赛,全场气氛热烈、群情激扬。大家在专注比赛、享受比赛的同时增进了友谊,体会了运动的快乐。  深圳市教育工委副书记范坤出席活动并致开幕词,他代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向各单位、学校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到“本地区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资源。”这些建议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乡土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巧妙地对乡土文化加以整理、提炼,成为丰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乡土文化
“区域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相对宽泛,它既是必修三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承接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桥梁”。它也顺应了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人地和谐”理念,即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经济社会条件作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如果一道题既能考自然地理又能考人文地理,同时又符合当今国策,自然成为了高考的热点。在2017年的全国三套卷中,该考点均占了二十余分,并且都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如全国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国家义务教育大范围的普及,尤其是在农村,以往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普遍得到了解决,但也产生了新的现象和问题。据国家教育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存在着很多中学生辍学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得知:大量学生的辍学来自于厌学的心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量中学生的厌学并辍学是各教育领导和专家一直关心的问题。而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