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口述;写作;讲评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104—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惯用的指导方法过于死板,往往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观察、口述、写作、讲评”的模式,即让学生先亲身观察,再口头表达,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书面作文,最后由教师讲评。经过长期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使学生们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口头表述能力,以口述促写作,加之教师对写作技巧的指导和适时的点评,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写作不再是难事。
一、观察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如,在一次写景作文的指导中,笔者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山上,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按从近到远、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周围的环境,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与同伴互相交流。
二、口述
对小学生来说,要提高作文能力,必须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起,因为只有把话说对、说好,才能写出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回到教室,笔者便组织学生一起口述,有的学生描述得杂乱无章,没有重点,一会儿脚下的青草,一会儿远处的公路。也有一部分学生按照我教的方法以一定的顺序进行了描述,如看到了山下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了树上小鸟欢快的歌唱,闻到了一阵阵的花香等等。在大家积极的讨论中,学生们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和别人的进行了比较和补充,从而理清了思路,抓住了重点,激发了灵感,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了准备。
三、写作
1.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和拟一个好标题。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都要想清楚。因此必须要求学生拟提纲,用提纲帮助他们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
2.重视开头和结尾。开头写好了,文思自然如泉涌,但学生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需将常见开头方式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开门见山型、提问型、概括揭示型、描写环境型和倒叙型等。“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结尾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出彩的结尾耐人回味,为文章的精华之一,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选材和立意选择最合适的开头和结尾方式。
3.训练自读自改。完成习作后,笔者让学生用自读的方式去发现自己文章的毛病或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时教给学生具体的修改步骤:一读,读一读文章是否朗朗上口,语句是否通顺;二想,想想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立意是否明确、条理是否清楚;三改,进行必要的删改。修改后,再把全文通读一遍,不当之处再改,再读。
四、讲评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为了尽可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我特意找出好中差三篇作文,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请学生讲讲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从语言上分析的,如用到的拟人、排比等修辞是否恰当;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如是否遵循了一定的写作顺序,详略是否得当等。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让学生朗读自己作文的好标题,精彩的开头、结尾或文中的佳句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写景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通过交流,激发学生提出个人见解,表达修改意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104—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惯用的指导方法过于死板,往往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观察、口述、写作、讲评”的模式,即让学生先亲身观察,再口头表达,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书面作文,最后由教师讲评。经过长期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使学生们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口头表述能力,以口述促写作,加之教师对写作技巧的指导和适时的点评,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写作不再是难事。
一、观察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如,在一次写景作文的指导中,笔者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山上,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按从近到远、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周围的环境,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与同伴互相交流。
二、口述
对小学生来说,要提高作文能力,必须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起,因为只有把话说对、说好,才能写出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回到教室,笔者便组织学生一起口述,有的学生描述得杂乱无章,没有重点,一会儿脚下的青草,一会儿远处的公路。也有一部分学生按照我教的方法以一定的顺序进行了描述,如看到了山下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了树上小鸟欢快的歌唱,闻到了一阵阵的花香等等。在大家积极的讨论中,学生们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和别人的进行了比较和补充,从而理清了思路,抓住了重点,激发了灵感,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了准备。
三、写作
1.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和拟一个好标题。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都要想清楚。因此必须要求学生拟提纲,用提纲帮助他们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
2.重视开头和结尾。开头写好了,文思自然如泉涌,但学生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需将常见开头方式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开门见山型、提问型、概括揭示型、描写环境型和倒叙型等。“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结尾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出彩的结尾耐人回味,为文章的精华之一,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选材和立意选择最合适的开头和结尾方式。
3.训练自读自改。完成习作后,笔者让学生用自读的方式去发现自己文章的毛病或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时教给学生具体的修改步骤:一读,读一读文章是否朗朗上口,语句是否通顺;二想,想想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立意是否明确、条理是否清楚;三改,进行必要的删改。修改后,再把全文通读一遍,不当之处再改,再读。
四、讲评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为了尽可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我特意找出好中差三篇作文,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请学生讲讲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从语言上分析的,如用到的拟人、排比等修辞是否恰当;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如是否遵循了一定的写作顺序,详略是否得当等。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让学生朗读自己作文的好标题,精彩的开头、结尾或文中的佳句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写景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通过交流,激发学生提出个人见解,表达修改意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