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1】
刘奶奶今年66岁,最近因为密码问题深感烦恼。原来,她的工资卡密码、存折密码原本都是自己的生日,但子女担心这样不安全,让她把密码改得复杂一些,且每张银行卡的密码要不同。刘奶奶听了子女的建议,但又担心自己记不住,就把所有的密码记在小笔记本上,放在钱袋里。就在上个月,刘奶奶逛菜市场时钱袋被偷。在到银行办完挂失手续之前,刘奶奶一直处于担忧状态。此后,她再也不敢把密码“记录在案”,而是强迫自己用脑记忆,为了防止忘记,一有空就背读密码,长期下来,整个人变得精神恍惚,消瘦许多……
【生活实例2】
在销售行业工作的李先生,有过一次电子邮箱被盗用的经历后,便时刻怀疑、担心自己的其他密码被人破解,于是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更改密码。在同事眼里,他完全处于一种神经质状态。而且,李先生自身也经常感到紧张,身心疲惫,记忆力减退,甚至胸闷气短……
对于上述现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专科主任医师许红教授认为,可以诊断为中重度的“密码综合征”。所谓“密码综合征”,即是指在各种密码应用中引起的一系列紧张、焦虑、担忧、恐惧和强迫表现等心理症状的总称,中重度时,还可伴随有躯体性症状,这是一类新型的身心卫生问题。
应激和强迫情绪是诱因
“应该说,‘密码综合征’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发病原因除了密码本身带来的应激因素外,还与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不良生活事件以及其他应激因素相关,尤其与个性特征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患上‘密码综合征’的人,多具有过分追求完美、优柔寡断、缺乏安全感,或是胆小、内向、多疑、刻板、偏执、依赖、自卑等性格特征。”临床心理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张磊表示,“当因密码的改换、更替造成负性情绪后,如果得不到缓解,时间一久,就必然会引起‘密码综合征’”。
更严重的是,“密码综合征”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调节,还可进一步可导致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以及各种躯体形式障碍等身心问题的发生,而不良生活事件如失业、婚姻失败、家庭关系不和,以及其他应激因素如学习工作或生活压力等,也均可间接诱发“密码综合征”。
那怎样预防“密码综合征”的发生呢?许红教授建议,首先应正确看待密码的作用;其次要合理地运用和设置密码,可根据个人的思想和原则,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将密码与自己的姓氏、名字,喜欢的数字、颜色等联系在一起,密码不必设置太多,切忌设置过多复杂难记的内容;同时要放松心态,如果出现密码引起的情绪问题,注意自我调节,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使大脑皮层能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状态,告诉自己要真诚信任他人,克服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等不良个性,在忘记密码时转移注意力或休息之后再行回忆,放松心态,并通过旅游、阅读等方式陶冶情操,扩大胸怀,消除多疑心态。不知如何自我调节者,则建议寻求专业神志病科专家、心理咨询怀的帮助。若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或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设置密码也是一门学问
为了避免“密码综合征”的发生,除了要从身心方面进行防控之外,还要学会科学设置密码。很多人认为,设置密码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所有人都自然而然会的事,殊不知,设置密码也是一门学问。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现代密码理论与技术教授高飞就是密码学领域的专家。他认为,简单有规律的密码最易被破译。比如很多人喜欢用姓名、生日、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或123、abc等连贯数字或字母当做密码,这种设置很容易被人猜到或破解。
高飞教授建议,除了银行卡限定的6位密码之外,其他生活中用到的密码应尽可能设置为12位左右的长度。“现在很多网站也有密码安全强度参考,如果密码都是数字,会提醒你安全强度太低,建议你加字母或特殊字符。按照这个参考尽量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一些,‘数字 字母组合(区分大小写) 特殊字符’混合型设置是相对安全的。”同时,要学会把各种密码进行分层管理,如将密码归类,邮箱类、交通工具类、银行卡类,使用有序字母或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组合,方便记忆;常用密码可大脑记忆,其余密码可以用一个特殊的代号记在自己经常会看到的地方,切记要用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代号。
另外,为了防止密码泄露,高飞教授建议大家平时上网不要浏览不安全的网页;不要轻易点开垃圾邮件里的链接;不要把密码轻易告诉别人;对于要求你提供账号、密码等信息的电话、短信等要慎之又慎;对于比较重要的账号,建议在不容易忘记的情况下,以6个月为1个周期更换密码。
刘奶奶今年66岁,最近因为密码问题深感烦恼。原来,她的工资卡密码、存折密码原本都是自己的生日,但子女担心这样不安全,让她把密码改得复杂一些,且每张银行卡的密码要不同。刘奶奶听了子女的建议,但又担心自己记不住,就把所有的密码记在小笔记本上,放在钱袋里。就在上个月,刘奶奶逛菜市场时钱袋被偷。在到银行办完挂失手续之前,刘奶奶一直处于担忧状态。此后,她再也不敢把密码“记录在案”,而是强迫自己用脑记忆,为了防止忘记,一有空就背读密码,长期下来,整个人变得精神恍惚,消瘦许多……
【生活实例2】
在销售行业工作的李先生,有过一次电子邮箱被盗用的经历后,便时刻怀疑、担心自己的其他密码被人破解,于是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更改密码。在同事眼里,他完全处于一种神经质状态。而且,李先生自身也经常感到紧张,身心疲惫,记忆力减退,甚至胸闷气短……
对于上述现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专科主任医师许红教授认为,可以诊断为中重度的“密码综合征”。所谓“密码综合征”,即是指在各种密码应用中引起的一系列紧张、焦虑、担忧、恐惧和强迫表现等心理症状的总称,中重度时,还可伴随有躯体性症状,这是一类新型的身心卫生问题。
应激和强迫情绪是诱因
“应该说,‘密码综合征’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发病原因除了密码本身带来的应激因素外,还与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不良生活事件以及其他应激因素相关,尤其与个性特征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患上‘密码综合征’的人,多具有过分追求完美、优柔寡断、缺乏安全感,或是胆小、内向、多疑、刻板、偏执、依赖、自卑等性格特征。”临床心理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张磊表示,“当因密码的改换、更替造成负性情绪后,如果得不到缓解,时间一久,就必然会引起‘密码综合征’”。
更严重的是,“密码综合征”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调节,还可进一步可导致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以及各种躯体形式障碍等身心问题的发生,而不良生活事件如失业、婚姻失败、家庭关系不和,以及其他应激因素如学习工作或生活压力等,也均可间接诱发“密码综合征”。
那怎样预防“密码综合征”的发生呢?许红教授建议,首先应正确看待密码的作用;其次要合理地运用和设置密码,可根据个人的思想和原则,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将密码与自己的姓氏、名字,喜欢的数字、颜色等联系在一起,密码不必设置太多,切忌设置过多复杂难记的内容;同时要放松心态,如果出现密码引起的情绪问题,注意自我调节,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使大脑皮层能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状态,告诉自己要真诚信任他人,克服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等不良个性,在忘记密码时转移注意力或休息之后再行回忆,放松心态,并通过旅游、阅读等方式陶冶情操,扩大胸怀,消除多疑心态。不知如何自我调节者,则建议寻求专业神志病科专家、心理咨询怀的帮助。若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或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设置密码也是一门学问
为了避免“密码综合征”的发生,除了要从身心方面进行防控之外,还要学会科学设置密码。很多人认为,设置密码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所有人都自然而然会的事,殊不知,设置密码也是一门学问。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现代密码理论与技术教授高飞就是密码学领域的专家。他认为,简单有规律的密码最易被破译。比如很多人喜欢用姓名、生日、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或123、abc等连贯数字或字母当做密码,这种设置很容易被人猜到或破解。
高飞教授建议,除了银行卡限定的6位密码之外,其他生活中用到的密码应尽可能设置为12位左右的长度。“现在很多网站也有密码安全强度参考,如果密码都是数字,会提醒你安全强度太低,建议你加字母或特殊字符。按照这个参考尽量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一些,‘数字 字母组合(区分大小写) 特殊字符’混合型设置是相对安全的。”同时,要学会把各种密码进行分层管理,如将密码归类,邮箱类、交通工具类、银行卡类,使用有序字母或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组合,方便记忆;常用密码可大脑记忆,其余密码可以用一个特殊的代号记在自己经常会看到的地方,切记要用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代号。
另外,为了防止密码泄露,高飞教授建议大家平时上网不要浏览不安全的网页;不要轻易点开垃圾邮件里的链接;不要把密码轻易告诉别人;对于要求你提供账号、密码等信息的电话、短信等要慎之又慎;对于比较重要的账号,建议在不容易忘记的情况下,以6个月为1个周期更换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