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音乐游戏以音乐为灵魂,以游戏为手段,把美感的培养辐射到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幼儿学会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
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他们的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同时他们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游戏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这个阶段幼儿的审美心灵之窗,把他们带进自然的音乐里,用心灵去感受这美妙音乐,去感受这个世界。本文从教师提供的素材、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体态三方面人手,结合中班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使审美教育在循环反复中得到发展,有效地激发和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以多样化的音乐素材提升幼儿的审美兴趣
1.音乐性音乐素材
音乐游戏所提供的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能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和表现游戏情节。如中班音乐游戏《小猪盖房子》,A段小猪盖房子的乐曲轻快、活泼,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加上配器中加入了猪叫的模拟音响,使得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利于幼儿通过形象的音乐表现小猪盖房子的游戏情节;而B段狮王检查房子的音乐则缓慢、沉重,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帮助幼儿清楚地区分游戏角色,顺利地变化游戏情节。
2.游戏性音乐素材
音乐游戏的性质有别于韵律活动中的创造性律动或歌表演,除了游戏的角色表演外,还注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即情节的发展,更突出游戏高潮的设计。在一个音乐游戏中,一般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角色参与,通过音乐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到达游戏的高潮,从而吸引幼儿投入,这正是音乐游戏的游戏性特点所表现出的迷惑力和独特魅力之所在。如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鱼》,通过鱼游,鱼吃食,鱼躲藏的音乐变化,师幼共同扮演小鱼和大鲨鱼,投入在游戏的情境中,最终以幼儿特别喜好的“躲藏”玩法达到高潮,充分体现了游戏性的特点。
3.趣味性音乐素材
一个好的音乐游戏,必须是孩子们觉得好玩的,充满情趣的,能充分释放其活动的能量,满足其游戏快感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游戏材料本身。不管是音乐还是歌词,应富有幽默、诙谐、夸张等艺术情趣。如音乐游戏《老鼠送礼》,这是一个带歌词的音乐游戏,游戏旋律选自具有喜剧表演色彩的电影片段,教师巧妙地将老鼠给自己的天敌猫送礼的游戏情节填进了歌词,当孩子们唱着这首歌进行游戏时,自然产生一种妙趣横生的感受。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每次游戏,应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保持幼儿游戏中适度的兴奋感。如《老鼠送礼》通过变化三种游戏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先是由单个的手指游戏,以巩固歌词演唱,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你”上进行抓、逃的规则;接着两两结对玩手指游戏,加入了合作交往的游戏成分。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的手指游戏,能很好地控制幼儿在追逐、抓逃游戏中容易出现的过度兴奋行为,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幼儿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进入第三种扮演角色的完整游戏,加入了师生互动和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追逃情节,幼儿在游戏高潮中得到满足。
二、以艺术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幼儿的审美知觉
教学活动组织合理与否,不仅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儿童能否在音乐活动中较长时间地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重要保障。在真实的音乐游戏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好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的“教”与“学”的关系,这是音乐游戏教学活动重要的指导方面。
1.注重倾听,感知音乐韵律之美
首先,培养幼儿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饱满的和声等,初步产生印象美;其次,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感受力;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象,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和情节进行想象,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观看表演、讲述故事、打击乐器等)提高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提供表象依据。然后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音乐的整体形象到内部结构,深入浅出,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如欣赏《勇敢的小白兔》《小象与小鸟》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再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的快慢变化,想象音乐中有些什么动物?使幼儿心目中的动物形象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美。
2.动作引领,体验音乐情趣之美
动作是音乐游戏的主要表现方式。音乐游戏的动作学习,符合幼儿艺术感受、想象和体验的特点,不仅能使游戏的组织富有变化,还有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动作表达语汇,发展“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如中班音乐游戏《小猪盖房子》,活动从学习A段小猪盖房子动作开始,教师先以启发式提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尝试盖房子的动作:搬木头、和泥沙、钉钉子、刷油漆等,此时幼儿处于“动作探索”阶段。紧接着,教师以“盖房子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盖房子的动作顺序,搬砖头一和泥沙一砌墙一粉刷;并以“上刷刷,下刷刷,还有哪儿也要刷”的提示语,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的方位变化。教师巧妙地在幼儿自由尝试和探索的基础上,介入了一个具体的创造线索,引导幼儿按顺序、变换方位盖房子,不仅丰富了幼儿盖房子的动作语汇,而且还能帮助幼儿借助有规律的动作转换,使之与音乐的流动相匹配,从而感受动作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
3.有效引导,剖析音乐情境之美
音乐游戏是音乐和游戏相互结合的活动,教师的引导一定要能抓住教学关键,步步深入,引起幼儿的有效思考并做出反应。如在音乐表演游戏《老鼠坐花轿》的活动中,我们在设计时,联系游戏的内容制定活动的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分散难点。第一环节力求趣味、浅显和生活化,随音乐出示动画“抬轿子”,力求让孩子直观理解。第二个环节需要解决难点,“老鼠坐上花轿心里是怎么想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通过老鼠的心理活动用音乐来表现身体的动作和表情。第三个环节表现音乐的情境和层次,在这个音乐情境中,老鼠的表现方式是什么。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以生动的教学体态提升幼儿的审美愉悦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感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态,是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的有效手段。
教师的有声语言自然亲切,生动准确,并富有音乐的韵律美,以引起幼儿对说唱歌曲节奏韵味上的注意和期待。而无声语言则将轻松、活泼的歌曲情趣借助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和谐统一,准确地传递给孩子,以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产生夸张、诙谐的美感体验。如在中班音乐游戏《小房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热情、丰富的语调,夸张、幽默的表情帮助幼儿感知音乐游戏起伏、变化。以丰富的体态语引导幼儿走走看看、问问说说、转身找花三种递进式游戏法,较好地调控游戏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每一次游戏,不断地给幼儿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保持幼儿游戏中适度的兴奋感,从而在满足幼儿自由幻想、无拘无束的游戏精神的同时,以获得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游戏趣味。
陈鹤琴先生说过:“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音乐游戏作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它不仅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同时还遵循了艺术活动审美心理过程的特殊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美育的要求,灵活、熟练地运用不同的音乐活动组织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地学习与探索,锻炼思考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體会到音乐游戏的魅力。
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他们的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同时他们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游戏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这个阶段幼儿的审美心灵之窗,把他们带进自然的音乐里,用心灵去感受这美妙音乐,去感受这个世界。本文从教师提供的素材、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体态三方面人手,结合中班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使审美教育在循环反复中得到发展,有效地激发和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以多样化的音乐素材提升幼儿的审美兴趣
1.音乐性音乐素材
音乐游戏所提供的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能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和表现游戏情节。如中班音乐游戏《小猪盖房子》,A段小猪盖房子的乐曲轻快、活泼,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加上配器中加入了猪叫的模拟音响,使得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利于幼儿通过形象的音乐表现小猪盖房子的游戏情节;而B段狮王检查房子的音乐则缓慢、沉重,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帮助幼儿清楚地区分游戏角色,顺利地变化游戏情节。
2.游戏性音乐素材
音乐游戏的性质有别于韵律活动中的创造性律动或歌表演,除了游戏的角色表演外,还注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即情节的发展,更突出游戏高潮的设计。在一个音乐游戏中,一般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角色参与,通过音乐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到达游戏的高潮,从而吸引幼儿投入,这正是音乐游戏的游戏性特点所表现出的迷惑力和独特魅力之所在。如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鱼》,通过鱼游,鱼吃食,鱼躲藏的音乐变化,师幼共同扮演小鱼和大鲨鱼,投入在游戏的情境中,最终以幼儿特别喜好的“躲藏”玩法达到高潮,充分体现了游戏性的特点。
3.趣味性音乐素材
一个好的音乐游戏,必须是孩子们觉得好玩的,充满情趣的,能充分释放其活动的能量,满足其游戏快感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游戏材料本身。不管是音乐还是歌词,应富有幽默、诙谐、夸张等艺术情趣。如音乐游戏《老鼠送礼》,这是一个带歌词的音乐游戏,游戏旋律选自具有喜剧表演色彩的电影片段,教师巧妙地将老鼠给自己的天敌猫送礼的游戏情节填进了歌词,当孩子们唱着这首歌进行游戏时,自然产生一种妙趣横生的感受。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每次游戏,应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保持幼儿游戏中适度的兴奋感。如《老鼠送礼》通过变化三种游戏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先是由单个的手指游戏,以巩固歌词演唱,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你”上进行抓、逃的规则;接着两两结对玩手指游戏,加入了合作交往的游戏成分。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的手指游戏,能很好地控制幼儿在追逐、抓逃游戏中容易出现的过度兴奋行为,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幼儿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进入第三种扮演角色的完整游戏,加入了师生互动和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追逃情节,幼儿在游戏高潮中得到满足。
二、以艺术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幼儿的审美知觉
教学活动组织合理与否,不仅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儿童能否在音乐活动中较长时间地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重要保障。在真实的音乐游戏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好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的“教”与“学”的关系,这是音乐游戏教学活动重要的指导方面。
1.注重倾听,感知音乐韵律之美
首先,培养幼儿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饱满的和声等,初步产生印象美;其次,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感受力;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象,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和情节进行想象,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观看表演、讲述故事、打击乐器等)提高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提供表象依据。然后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音乐的整体形象到内部结构,深入浅出,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如欣赏《勇敢的小白兔》《小象与小鸟》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再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的快慢变化,想象音乐中有些什么动物?使幼儿心目中的动物形象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美。
2.动作引领,体验音乐情趣之美
动作是音乐游戏的主要表现方式。音乐游戏的动作学习,符合幼儿艺术感受、想象和体验的特点,不仅能使游戏的组织富有变化,还有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动作表达语汇,发展“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如中班音乐游戏《小猪盖房子》,活动从学习A段小猪盖房子动作开始,教师先以启发式提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尝试盖房子的动作:搬木头、和泥沙、钉钉子、刷油漆等,此时幼儿处于“动作探索”阶段。紧接着,教师以“盖房子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盖房子的动作顺序,搬砖头一和泥沙一砌墙一粉刷;并以“上刷刷,下刷刷,还有哪儿也要刷”的提示语,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的方位变化。教师巧妙地在幼儿自由尝试和探索的基础上,介入了一个具体的创造线索,引导幼儿按顺序、变换方位盖房子,不仅丰富了幼儿盖房子的动作语汇,而且还能帮助幼儿借助有规律的动作转换,使之与音乐的流动相匹配,从而感受动作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
3.有效引导,剖析音乐情境之美
音乐游戏是音乐和游戏相互结合的活动,教师的引导一定要能抓住教学关键,步步深入,引起幼儿的有效思考并做出反应。如在音乐表演游戏《老鼠坐花轿》的活动中,我们在设计时,联系游戏的内容制定活动的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分散难点。第一环节力求趣味、浅显和生活化,随音乐出示动画“抬轿子”,力求让孩子直观理解。第二个环节需要解决难点,“老鼠坐上花轿心里是怎么想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通过老鼠的心理活动用音乐来表现身体的动作和表情。第三个环节表现音乐的情境和层次,在这个音乐情境中,老鼠的表现方式是什么。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以生动的教学体态提升幼儿的审美愉悦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感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态,是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的有效手段。
教师的有声语言自然亲切,生动准确,并富有音乐的韵律美,以引起幼儿对说唱歌曲节奏韵味上的注意和期待。而无声语言则将轻松、活泼的歌曲情趣借助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和谐统一,准确地传递给孩子,以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产生夸张、诙谐的美感体验。如在中班音乐游戏《小房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热情、丰富的语调,夸张、幽默的表情帮助幼儿感知音乐游戏起伏、变化。以丰富的体态语引导幼儿走走看看、问问说说、转身找花三种递进式游戏法,较好地调控游戏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每一次游戏,不断地给幼儿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保持幼儿游戏中适度的兴奋感,从而在满足幼儿自由幻想、无拘无束的游戏精神的同时,以获得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游戏趣味。
陈鹤琴先生说过:“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音乐游戏作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它不仅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同时还遵循了艺术活动审美心理过程的特殊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美育的要求,灵活、熟练地运用不同的音乐活动组织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地学习与探索,锻炼思考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體会到音乐游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