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Web 2.0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给大学英语带来教学模式变革。本文基于Web 2.0网络的特点,认为教学功能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有诸多优势,能促成多元化、协作式、开放性和个性化教学模式。最后,本文就教学模式具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Web 2.0 大学英语 网络教学
今天的大学生被称之为数码原住民(Digital Natives)[1],从小活在数码时代,习惯使用电子设备,对Web 2.0网络技术非常熟悉。以新浪微博为例,在1.291亿活跃用户之中,53%是“90后”年轻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2]。随着社交网络(SNS)及其他Web 2.0网络工具的逐步热兴,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将Web 2.0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本文从Web 2.0网络特点出发,分析Web 2.0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并探讨Web2.0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平台的构建。
一、Web 2.0网络的特征
Web 1.0时代的网络通过网页很直观地表现内容,利用超链接实现网页跳转,单方向、广播式传播信息。Web 1.0以内容为核心,网页内容由为数不多的网络内容服务商(ICP)提供,用户搜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较为被动地接受信息。到了新世纪,互联网用户不满足于浏览“只读”型网页上的信息,他们需要创造、重构互联网内容,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于是,互联网演进到了以用户为核心的新阶段,那就是Web 2.0。Web 2.0具备以下方面的特征。
1.用户产生内容
Web 2.0网络区别于Web 1.0的最大特点是“用户产生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互联网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消费者,又是内容生产者[3]。如果说早期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映射,Web 2.0网络则宣布“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页内容不再受网站编辑的限制,每个网络使用者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网络话语权真正落到用户手中。
2.即时互动
Web 1.0是“网站—用户”的传播模式,信息交流工具仅限于论坛、BBS、E-mail等,很难满足用户同步和异步交流需求。Web 2.0则是“用户—用户”的模式,可以做到点对点的信息交流。免费而高效的Web 2.0工具提供了一个社会性平台,使人的社交网络化成为可能。在这种高频度信息交互中,网络文本被快速复制、解构、重构,网络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
3.个性化
由于Web 2.0是可读可写的网络,因此用户可以按照喜好定制自己与网络的交互界面,改善网络使用体验。Web 2.0服务商提供各种极具个性化的Web应用管理用户内容和交流,同时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以接通各个应用间的功能,扩展网络个性化应用。而在这种宽松自由的使用环境中,用户会自主地浏览、修改、创造、分享和传播信息,形成良性网络生态。
二、Web 2.0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层出不穷的教学手段重塑外语教学整体模态[4]。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Web 2.0网络技术更是有着无限潜力,其特点使Web 2.0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多方面优势。
1.多元化教学形态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某个中心。最早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后建构主义教育观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结果是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唯一中心开展,中心之外的教学因素不得不放弃能动性。而Web 2.0网络提供了绝好的平台,使“去中心化”成为可能。在Web2.0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元素都处于平等、平衡的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知识传递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能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对话和交流作为学习行为的主要形式。对语言学习来说,交流互动是最好的学习形式,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会仿拟(model)教师和教材上的语言表述,并在出现错误时得到及时纠错性反馈以形成语言重铸(recast)[5]。Web 2.0固有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元交流平台。
2.协作式学习形式
在Web 2.0网络环境中,协作式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用blog、wiki或者SNS等工具,可以搭建网络协作平台[6]。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托这个平台,自由交流互动,共同收集学习资料,管理信息资源,完成协作任务,并公开展示成果。协作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浏览、创建、修改学习成果,而对成果内容的管理则交给Web 2.0网络服务(如wiki)进行。系统可以对修改过的内容进行记录和保存,并留下修改者的信息。如果修改有误,还可以回溯到之前某个版本。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各尽所能、相互协助地完成学习项目,教师可以即时监测学习进程,对协作小组成员的贡献程度进行公正评估。
3.开放式组织结构
外语学习需要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封闭性,教学资源极其有限,学习者得不到足够的输入量,难以完成新的语言知识习得。而在Web 2.0网络环境中,教学空间得到近乎无限的扩展,教学活动不分课内课外,自主学习成为主要学习行为。在虚拟教学平台上,教学参与者不仅限于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分享和交流中产生的社会关联都会进入教学过程,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身份区别变得模糊,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突破地域、专业、时间的限制,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语言学习。
4.个性化学习环境
Web 2.0网络允许用户个性化地应用工具,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工具,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是学习者角色意识的基础,理想的个人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地完成学习任务,个性化、差异化地在协作类任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了这样的环境,学习者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进程,自主与他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对教师来说,Web 2.0网络技术可以帮助教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学生实施不同教学策略,传递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做到因材施教。 三、Web 2.0网络英语教学平台的构建
网络教学开展离不开适合实际的教学软件平台,这样一个平台是通过多种Web 2.0网络软件、服务和网站构成和实现的。在构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台体系建设
目前构建Web2.0网络教学平台的时候,很多国内学者选择由国外开发的教学管理系统,如Moodle、Edmodo、blackboard之类。这类软件不管是开源的,还是收费的,开发程度都比较高,功能比较齐全。但是这种平台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之类的单门学科教学研究中,就会出现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此类软件需要一定技术能力,还需要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建设成本比较高[7]。以Moodle为例,由于它是用php开发的web软件,因此安装需要相应的web服务器、数据库和php运行程序,一般大学英语教师很难自主建设和维护。第二个问题是这类平台往往是基于现成国外软件,过于侧重教学功能实现,忽视学生的操作体验,无形中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这些软件对移动设备的支持不够好,难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移动学习需求。为了弥补这一点,它们提供了很多外接公共Web2.0服务的API,如twitter、facebook之类的社交网站,但是像这类工具中国学生基本不能使用。所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时,应该首先选择国内Web 2.0服务。笔者在大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印证了这一点:7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没有使用专门教学平台的经历,23%体验过或曾短暂使用过但并不熟悉,81%的大学生更愿意使用常见软件体验Web2.0网络英语教学。
2.教学工具选择
搭建网络学习环境需要各种在线学习工具,特别是社会性交流工具。在以往研究中这方面论述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blog。Blog作为个人叙事工具,具有记录、发布大容量信息的功能,但是交互和协作功能比较弱,所以经常用于英语写作教学。Wiki技术容许网络用户便捷地创建、编辑、删改网页内容,特别适合辅助在线协作式学习。在wiki网站上,页面的修改历史会被记录下来以供随时查看,有利于协作小组及时回顾,学习任务完成情况。Tag是一种社会化共享书签,通过个体用户的自由标注实现网络资源公众分类。Tag应用于英语教学,可以使学习者定制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在个性化学习环境中管理个人知识。同时tag技术有助于学习者阅读网络教材时提供批评式思维,特别适合在线阅读教学。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激起了移动学习需求。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基于移动网络的社交网络服务(如微博、微信等)成为最好的Web 2.0教学工具。微博和微信兼具了资料发布和评论交流的功能,同时通过“关注”、“转发”和“朋友圈”等功能实现共同参与协作活动。微博和微信的信息传递方式既可以是放射状的“教师—学生”,又可以是网状的“师生—师生”,同时具备“聚集”和“开放”两种特性,非常符合网络教学活动需要。而且微博和微信的交流空间恰到好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不像blog之类的异步交流那么远,也不像QQ之类即时通讯那么近,所以微博和微信能组建比较和谐舒适的教学平台。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学生使用QQ软件的频率远远低于微博和微信,只有8%的消息通过QQ传递,而微博和微信的使用率分别是52%和40%。
3.学习资料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之后,经常会出现学习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问题[8]。需要教师和管理者利用Web 2.0网络的优势对教学资源做好维护和更新工作。教学材料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采集和补充,需要教学过程中所有人都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再生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利用Web 2.0技术,教学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将新信息传递给其他使用者,其他使用者会根据自己的图式知识产生有意义的反馈。在这种社会化交流过程中,每个个体的知识都会公众化,由隐形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选择和引导,形成对原有学习资源的有益补充。
更进一步说,学习资料的更新和维护需要开放的教学生态系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可以通过Web 2.0网络工具加强学习和交流,信息会从原来少数掌握关键资源的教学主导者流动到所有网络教学的参与者手中。以往研究中有不少学者关注blog和rss在这方面的应用[9],但是关键之处是教师和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拓展,使之形成有效的优质学习资料。
4.教学效果监测
师生的大量教学行为被记录在Web 2.0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充分检阅到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这些资料都是极有研究价值的,但在实际网络教学中,往往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学习评价,对教学效果的测评不够公正客观。要做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检测,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鼓励学生使用Web 2.0网络软件定期做反思日志,把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得、所惑、所感全都记录下来。使用Web 2.0工具做反思日志比传统书写方式更能保护学生隐私,可以通过“授权”、“私信”等方式做到除了师生两人之外,其他人都看不到,所以学生的记录更真实。这样教师就会得到全方位资料,做出过程性的、全面的评价。学生会在“三省吾身”的同时,对自己的内在知识体系重新整理,改善自己的学习情感,调整学习动机。
二是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布置和批改学生的网络作业。在Web 2.0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使用blog或微博快速布置学生作业并检查完成情况。但这样做很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很轻易就能在网络上搜到作业答案,抄作业更成为“复制”和“粘贴”这样简单的动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安排作业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可以通过微信语音布置作业,学生的答案也用语音传递上交。教师还可以安排协作小组,通过wiki共同完成难度和工作量都比较大的任务。教师还可以依靠技术上的支持,如批改网(www.pigai.com)可以检测抄袭,网站可以对上传的学生作文进行检测,教师可以直接查看抄袭来源及本文和抄袭文章对比情况。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抄袭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 四、总结
Web 2.0应用给予大学英语教学良好的载体和支持,社会化、交互式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思路和策略。在Web 2.0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的参与和协作程度将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教学。面对这种趋势,教师顺应Web 2.0网络时代的教学要求,改变教学习惯,主动接受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将Web 2.0技术融入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Prensky,M.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 Part 2:Do They Really Think Differently?[J].On the Horizon,2001,9(6).
[2]2013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OL].http://data.weibo.com/report/detail/report?copy_ref=zuYT1rJriAgUC
关键词: Web 2.0 大学英语 网络教学
今天的大学生被称之为数码原住民(Digital Natives)[1],从小活在数码时代,习惯使用电子设备,对Web 2.0网络技术非常熟悉。以新浪微博为例,在1.291亿活跃用户之中,53%是“90后”年轻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2]。随着社交网络(SNS)及其他Web 2.0网络工具的逐步热兴,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将Web 2.0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本文从Web 2.0网络特点出发,分析Web 2.0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并探讨Web2.0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平台的构建。
一、Web 2.0网络的特征
Web 1.0时代的网络通过网页很直观地表现内容,利用超链接实现网页跳转,单方向、广播式传播信息。Web 1.0以内容为核心,网页内容由为数不多的网络内容服务商(ICP)提供,用户搜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较为被动地接受信息。到了新世纪,互联网用户不满足于浏览“只读”型网页上的信息,他们需要创造、重构互联网内容,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于是,互联网演进到了以用户为核心的新阶段,那就是Web 2.0。Web 2.0具备以下方面的特征。
1.用户产生内容
Web 2.0网络区别于Web 1.0的最大特点是“用户产生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互联网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消费者,又是内容生产者[3]。如果说早期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映射,Web 2.0网络则宣布“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页内容不再受网站编辑的限制,每个网络使用者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网络话语权真正落到用户手中。
2.即时互动
Web 1.0是“网站—用户”的传播模式,信息交流工具仅限于论坛、BBS、E-mail等,很难满足用户同步和异步交流需求。Web 2.0则是“用户—用户”的模式,可以做到点对点的信息交流。免费而高效的Web 2.0工具提供了一个社会性平台,使人的社交网络化成为可能。在这种高频度信息交互中,网络文本被快速复制、解构、重构,网络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
3.个性化
由于Web 2.0是可读可写的网络,因此用户可以按照喜好定制自己与网络的交互界面,改善网络使用体验。Web 2.0服务商提供各种极具个性化的Web应用管理用户内容和交流,同时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以接通各个应用间的功能,扩展网络个性化应用。而在这种宽松自由的使用环境中,用户会自主地浏览、修改、创造、分享和传播信息,形成良性网络生态。
二、Web 2.0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层出不穷的教学手段重塑外语教学整体模态[4]。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Web 2.0网络技术更是有着无限潜力,其特点使Web 2.0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多方面优势。
1.多元化教学形态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某个中心。最早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后建构主义教育观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结果是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唯一中心开展,中心之外的教学因素不得不放弃能动性。而Web 2.0网络提供了绝好的平台,使“去中心化”成为可能。在Web2.0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元素都处于平等、平衡的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知识传递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能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对话和交流作为学习行为的主要形式。对语言学习来说,交流互动是最好的学习形式,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会仿拟(model)教师和教材上的语言表述,并在出现错误时得到及时纠错性反馈以形成语言重铸(recast)[5]。Web 2.0固有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元交流平台。
2.协作式学习形式
在Web 2.0网络环境中,协作式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用blog、wiki或者SNS等工具,可以搭建网络协作平台[6]。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托这个平台,自由交流互动,共同收集学习资料,管理信息资源,完成协作任务,并公开展示成果。协作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浏览、创建、修改学习成果,而对成果内容的管理则交给Web 2.0网络服务(如wiki)进行。系统可以对修改过的内容进行记录和保存,并留下修改者的信息。如果修改有误,还可以回溯到之前某个版本。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各尽所能、相互协助地完成学习项目,教师可以即时监测学习进程,对协作小组成员的贡献程度进行公正评估。
3.开放式组织结构
外语学习需要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封闭性,教学资源极其有限,学习者得不到足够的输入量,难以完成新的语言知识习得。而在Web 2.0网络环境中,教学空间得到近乎无限的扩展,教学活动不分课内课外,自主学习成为主要学习行为。在虚拟教学平台上,教学参与者不仅限于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分享和交流中产生的社会关联都会进入教学过程,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身份区别变得模糊,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突破地域、专业、时间的限制,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语言学习。
4.个性化学习环境
Web 2.0网络允许用户个性化地应用工具,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工具,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是学习者角色意识的基础,理想的个人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地完成学习任务,个性化、差异化地在协作类任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了这样的环境,学习者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进程,自主与他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对教师来说,Web 2.0网络技术可以帮助教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学生实施不同教学策略,传递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做到因材施教。 三、Web 2.0网络英语教学平台的构建
网络教学开展离不开适合实际的教学软件平台,这样一个平台是通过多种Web 2.0网络软件、服务和网站构成和实现的。在构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台体系建设
目前构建Web2.0网络教学平台的时候,很多国内学者选择由国外开发的教学管理系统,如Moodle、Edmodo、blackboard之类。这类软件不管是开源的,还是收费的,开发程度都比较高,功能比较齐全。但是这种平台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之类的单门学科教学研究中,就会出现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此类软件需要一定技术能力,还需要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建设成本比较高[7]。以Moodle为例,由于它是用php开发的web软件,因此安装需要相应的web服务器、数据库和php运行程序,一般大学英语教师很难自主建设和维护。第二个问题是这类平台往往是基于现成国外软件,过于侧重教学功能实现,忽视学生的操作体验,无形中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这些软件对移动设备的支持不够好,难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移动学习需求。为了弥补这一点,它们提供了很多外接公共Web2.0服务的API,如twitter、facebook之类的社交网站,但是像这类工具中国学生基本不能使用。所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时,应该首先选择国内Web 2.0服务。笔者在大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印证了这一点:7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没有使用专门教学平台的经历,23%体验过或曾短暂使用过但并不熟悉,81%的大学生更愿意使用常见软件体验Web2.0网络英语教学。
2.教学工具选择
搭建网络学习环境需要各种在线学习工具,特别是社会性交流工具。在以往研究中这方面论述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blog。Blog作为个人叙事工具,具有记录、发布大容量信息的功能,但是交互和协作功能比较弱,所以经常用于英语写作教学。Wiki技术容许网络用户便捷地创建、编辑、删改网页内容,特别适合辅助在线协作式学习。在wiki网站上,页面的修改历史会被记录下来以供随时查看,有利于协作小组及时回顾,学习任务完成情况。Tag是一种社会化共享书签,通过个体用户的自由标注实现网络资源公众分类。Tag应用于英语教学,可以使学习者定制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在个性化学习环境中管理个人知识。同时tag技术有助于学习者阅读网络教材时提供批评式思维,特别适合在线阅读教学。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激起了移动学习需求。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基于移动网络的社交网络服务(如微博、微信等)成为最好的Web 2.0教学工具。微博和微信兼具了资料发布和评论交流的功能,同时通过“关注”、“转发”和“朋友圈”等功能实现共同参与协作活动。微博和微信的信息传递方式既可以是放射状的“教师—学生”,又可以是网状的“师生—师生”,同时具备“聚集”和“开放”两种特性,非常符合网络教学活动需要。而且微博和微信的交流空间恰到好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不像blog之类的异步交流那么远,也不像QQ之类即时通讯那么近,所以微博和微信能组建比较和谐舒适的教学平台。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学生使用QQ软件的频率远远低于微博和微信,只有8%的消息通过QQ传递,而微博和微信的使用率分别是52%和40%。
3.学习资料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之后,经常会出现学习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问题[8]。需要教师和管理者利用Web 2.0网络的优势对教学资源做好维护和更新工作。教学材料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采集和补充,需要教学过程中所有人都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再生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利用Web 2.0技术,教学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将新信息传递给其他使用者,其他使用者会根据自己的图式知识产生有意义的反馈。在这种社会化交流过程中,每个个体的知识都会公众化,由隐形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选择和引导,形成对原有学习资源的有益补充。
更进一步说,学习资料的更新和维护需要开放的教学生态系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可以通过Web 2.0网络工具加强学习和交流,信息会从原来少数掌握关键资源的教学主导者流动到所有网络教学的参与者手中。以往研究中有不少学者关注blog和rss在这方面的应用[9],但是关键之处是教师和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拓展,使之形成有效的优质学习资料。
4.教学效果监测
师生的大量教学行为被记录在Web 2.0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充分检阅到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这些资料都是极有研究价值的,但在实际网络教学中,往往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学习评价,对教学效果的测评不够公正客观。要做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检测,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鼓励学生使用Web 2.0网络软件定期做反思日志,把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得、所惑、所感全都记录下来。使用Web 2.0工具做反思日志比传统书写方式更能保护学生隐私,可以通过“授权”、“私信”等方式做到除了师生两人之外,其他人都看不到,所以学生的记录更真实。这样教师就会得到全方位资料,做出过程性的、全面的评价。学生会在“三省吾身”的同时,对自己的内在知识体系重新整理,改善自己的学习情感,调整学习动机。
二是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布置和批改学生的网络作业。在Web 2.0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使用blog或微博快速布置学生作业并检查完成情况。但这样做很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很轻易就能在网络上搜到作业答案,抄作业更成为“复制”和“粘贴”这样简单的动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安排作业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可以通过微信语音布置作业,学生的答案也用语音传递上交。教师还可以安排协作小组,通过wiki共同完成难度和工作量都比较大的任务。教师还可以依靠技术上的支持,如批改网(www.pigai.com)可以检测抄袭,网站可以对上传的学生作文进行检测,教师可以直接查看抄袭来源及本文和抄袭文章对比情况。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抄袭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 四、总结
Web 2.0应用给予大学英语教学良好的载体和支持,社会化、交互式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思路和策略。在Web 2.0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的参与和协作程度将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教学。面对这种趋势,教师顺应Web 2.0网络时代的教学要求,改变教学习惯,主动接受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将Web 2.0技术融入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Prensky,M.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 Part 2:Do They Really Think Differently?[J].On the Horizon,2001,9(6).
[2]2013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OL].http://data.weibo.com/report/detail/report?copy_ref=zuYT1rJriAg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