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的理解与初中生物教学在实验、探究、情感、多媒体等教学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简要地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课标》;探究;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受到各国的重视。依据教育研究和国内现状调查分析,生物学学科改革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三项课程理念,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这一次的教学改革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中学生物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如何理解《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简称《课标》)的精神实质,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课标》理念与初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课标》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活力
1.1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课堂中来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课标》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使单纯的传授知识型转向提高素养教育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的基本任务,《课标》提出关于科学素养的理念,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和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1.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由过去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当学生有疑惑时,他要会提出问题,然后他要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再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从而找到答案。"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课标》中的第一个案例,案例分析了在探究鼠妇生活环境因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基本过程以及每一过程的具体要素。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2.领会《课标》理念,实施生物学教学
2.1结合教学实际,恰当的运用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不少值得学生探究的课题。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两周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拿到课堂上。学生对种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教师几乎没费口舌,学生就得出结论: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讨论时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那么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繼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上讨论得非常热烈,组与组之间还发生了争论,并就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向教师提出质疑:"如果外界条件都具备,把大米种下去回会发芽吗?";"把炒熟的麦子种下去会发芽吗?"等等,不知不觉,同学们在争论中深入,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得到提高。
2.2改进生物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标》强调学生应该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课标》列举的一些活动建议中,相当部分就是实验。所以,对实验教学应给予很大的重视,《植物细胞》一课,原教材是先介绍细胞结构,然后再做《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植物细胞》这一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结论;新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观察植物细胞,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不同的植物细胞总结出细胞结构,这样一来,细胞的结构这一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获得的。同学们对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也会产生深刻的印象。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情感体验
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血型与输血"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但教材对无偿献血说明的不多。于是我是这样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利用图片向学生们展示有些地区由于非法卖血而导致了严重恶果--许多人患上了艾滋病,甚至有的村成了"艾滋病村"。同学们对这些图片所震惊,听了介绍后,学生深刻理解了无偿献血的意义。我接着问他们:"当你们长大后谁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全班同学都高高的举起了手,看到这些我倍感欣慰。
2.4讲授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性探究的问题,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运用讲授法。讲授知识的难点、疑点,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领悟知识的真谛。例如:《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人的心脏认识较少,仅靠学生看书,讨论是不会有结果的,探究根本无法谈起。教师应结合心脏挂图和模型详细的讲解心脏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心脏结构要记全,上房下室相通连,房连静脉室连动,瓣膜确保血循环"。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心脏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我感受很深: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保证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课堂再也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卢文祥主编2003年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课标》;探究;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受到各国的重视。依据教育研究和国内现状调查分析,生物学学科改革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三项课程理念,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这一次的教学改革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中学生物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如何理解《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简称《课标》)的精神实质,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课标》理念与初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课标》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活力
1.1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课堂中来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课标》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使单纯的传授知识型转向提高素养教育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的基本任务,《课标》提出关于科学素养的理念,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和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1.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由过去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当学生有疑惑时,他要会提出问题,然后他要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再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从而找到答案。"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课标》中的第一个案例,案例分析了在探究鼠妇生活环境因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基本过程以及每一过程的具体要素。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2.领会《课标》理念,实施生物学教学
2.1结合教学实际,恰当的运用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不少值得学生探究的课题。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两周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拿到课堂上。学生对种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教师几乎没费口舌,学生就得出结论: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讨论时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那么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繼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上讨论得非常热烈,组与组之间还发生了争论,并就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向教师提出质疑:"如果外界条件都具备,把大米种下去回会发芽吗?";"把炒熟的麦子种下去会发芽吗?"等等,不知不觉,同学们在争论中深入,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得到提高。
2.2改进生物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标》强调学生应该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课标》列举的一些活动建议中,相当部分就是实验。所以,对实验教学应给予很大的重视,《植物细胞》一课,原教材是先介绍细胞结构,然后再做《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植物细胞》这一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结论;新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观察植物细胞,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不同的植物细胞总结出细胞结构,这样一来,细胞的结构这一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获得的。同学们对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也会产生深刻的印象。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情感体验
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血型与输血"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但教材对无偿献血说明的不多。于是我是这样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利用图片向学生们展示有些地区由于非法卖血而导致了严重恶果--许多人患上了艾滋病,甚至有的村成了"艾滋病村"。同学们对这些图片所震惊,听了介绍后,学生深刻理解了无偿献血的意义。我接着问他们:"当你们长大后谁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全班同学都高高的举起了手,看到这些我倍感欣慰。
2.4讲授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性探究的问题,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运用讲授法。讲授知识的难点、疑点,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领悟知识的真谛。例如:《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人的心脏认识较少,仅靠学生看书,讨论是不会有结果的,探究根本无法谈起。教师应结合心脏挂图和模型详细的讲解心脏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心脏结构要记全,上房下室相通连,房连静脉室连动,瓣膜确保血循环"。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心脏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我感受很深: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保证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课堂再也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卢文祥主编2003年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