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情境化……课堂已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情趣的学习乐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在认识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导致课堂形、实不一致,教学内容不明确,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课堂结构设计不清晰,课堂教学缺乏让学生有效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学习表面化,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转变数学教育观念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讲,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教育实践来看,不同的教育观念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第一,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有理数的复习,教师问:5与-5的大小关系?学生答:相反数。教师评:我问的是大小关系,而不是两个数之间相反数的关系。这样的评价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支配着教师的语言,若改为:你了解了5与-5之间的一个重要关系:互为相反数,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大小关系吗?这样的评价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的体现。第二,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要按照认识论和学习论的规律安排教学。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的首席。教学行为互尊重,教学资源共寻,学习活动互动,教师对待学生出现的质疑,不可搪塞,要珍惜学生学习的结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问题的思考,哪怕是错误的结论和推理,教师也不能对其否定,冷落,应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引导,点拨,并在指导中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学生学习中有创建,有创新的结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宽容”和“魅力”。
三、确立恰当的数学学习目标
目前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也列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相当一部分是空洞的,或与教学过程脱离的,甚至是为了应付检查的。这样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定位不全面、不准确,导致学生的学习要求过低或过高,直接影双向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要明确到底应达到怎样的学习程度,明确适中的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知识范围和深度,同时应突出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而这一目标在课前设计时应该是预设的、清晰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是依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目标和教材具体内容,对教材每个知识点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和严格规定,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始终沿着这个既明确而又可行的共同目标进行。把传统教学中笼统的教学目的变成现在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实现对教学大纲的层层落实和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以及对教学效果的科学测定和评价,这样激发了教师对学生负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比如“新大纲”规定了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四个认识层次,对“有理数乘法”第一节课制定如下目标:(1)了解:能结合实际说明有理数乘法法则;(2)理解:能结合实际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意义;(3)掌握:能正确应用有理数积的符号法则和乘法法则进行几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这些目标,不仅指明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而且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要求。因此它具有学习理论的科学性、教学方法可行性、教学质量有效性和教学评价可行性,为优化教学过程和取得最佳累积效应与整体效益奠定了基础。
四、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是现代教学论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之一。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教师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用一段简短精彩的引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从而点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要求。这样做不但是高明的组织教学,而且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状态。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如置悬设境、趣题设境、直观设境、实验设境、类比设境、猜想设境等。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原则进行精心设计的。如有理数乘法中非负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学生在小学学过的乘法法则完全相同。从这个知识的连接点出发,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组不同形式的非负有理数乘法示例演练题。当学生正确、迅速回答以后,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教师即提出:“引入负有理数后,又该怎样进行运算呢?”从而造成悬念,引起认识冲突,学生既感觉问题不难,但又答不出来,使他迅速进入到思考状态,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五、展现清晰的数学学习过程
清晰地展现数学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关键。(1)师生共同体验,互动过程要清晰。教学活动不是单向的教师活动,也不仅是单向的学生活动,而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一种单向的活动,如教师在讲例题时,往往出现教师讲的多,而学生参与的少.其实所谓例题学习也应该是师生互动过程,是教师在不断引导、解释、归纳、规范的过程。(2)探究过程辅以合适恰当的问题串。设计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大多是以合理的问题串形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揭开事物真相的,非常有效,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一种严谨的问题意识。(3)清晰的学习过程展开,还与教师的文字语言表达,肢体语言表达是否恰当,与教师的解释是否深入浅出有關。教师要学会凝练自己的语言,要学会使用通俗而又不失真的语言。(4)结果的呈现与应用过程要清晰。当学生经历探究,当师生进行互动后,所呈现出来的规律、结果,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提炼出思想与方法,并及时提供层次感清晰的练习,并再次通过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等方式,促使学习的到位,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一、转变数学教育观念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讲,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教育实践来看,不同的教育观念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第一,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有理数的复习,教师问:5与-5的大小关系?学生答:相反数。教师评:我问的是大小关系,而不是两个数之间相反数的关系。这样的评价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支配着教师的语言,若改为:你了解了5与-5之间的一个重要关系:互为相反数,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大小关系吗?这样的评价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的体现。第二,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要按照认识论和学习论的规律安排教学。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的首席。教学行为互尊重,教学资源共寻,学习活动互动,教师对待学生出现的质疑,不可搪塞,要珍惜学生学习的结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问题的思考,哪怕是错误的结论和推理,教师也不能对其否定,冷落,应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引导,点拨,并在指导中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学生学习中有创建,有创新的结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宽容”和“魅力”。
三、确立恰当的数学学习目标
目前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也列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相当一部分是空洞的,或与教学过程脱离的,甚至是为了应付检查的。这样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定位不全面、不准确,导致学生的学习要求过低或过高,直接影双向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要明确到底应达到怎样的学习程度,明确适中的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知识范围和深度,同时应突出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而这一目标在课前设计时应该是预设的、清晰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是依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目标和教材具体内容,对教材每个知识点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和严格规定,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始终沿着这个既明确而又可行的共同目标进行。把传统教学中笼统的教学目的变成现在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实现对教学大纲的层层落实和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以及对教学效果的科学测定和评价,这样激发了教师对学生负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比如“新大纲”规定了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四个认识层次,对“有理数乘法”第一节课制定如下目标:(1)了解:能结合实际说明有理数乘法法则;(2)理解:能结合实际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意义;(3)掌握:能正确应用有理数积的符号法则和乘法法则进行几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这些目标,不仅指明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而且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要求。因此它具有学习理论的科学性、教学方法可行性、教学质量有效性和教学评价可行性,为优化教学过程和取得最佳累积效应与整体效益奠定了基础。
四、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是现代教学论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之一。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教师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用一段简短精彩的引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从而点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要求。这样做不但是高明的组织教学,而且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状态。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如置悬设境、趣题设境、直观设境、实验设境、类比设境、猜想设境等。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原则进行精心设计的。如有理数乘法中非负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学生在小学学过的乘法法则完全相同。从这个知识的连接点出发,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组不同形式的非负有理数乘法示例演练题。当学生正确、迅速回答以后,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教师即提出:“引入负有理数后,又该怎样进行运算呢?”从而造成悬念,引起认识冲突,学生既感觉问题不难,但又答不出来,使他迅速进入到思考状态,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五、展现清晰的数学学习过程
清晰地展现数学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关键。(1)师生共同体验,互动过程要清晰。教学活动不是单向的教师活动,也不仅是单向的学生活动,而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一种单向的活动,如教师在讲例题时,往往出现教师讲的多,而学生参与的少.其实所谓例题学习也应该是师生互动过程,是教师在不断引导、解释、归纳、规范的过程。(2)探究过程辅以合适恰当的问题串。设计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大多是以合理的问题串形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揭开事物真相的,非常有效,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一种严谨的问题意识。(3)清晰的学习过程展开,还与教师的文字语言表达,肢体语言表达是否恰当,与教师的解释是否深入浅出有關。教师要学会凝练自己的语言,要学会使用通俗而又不失真的语言。(4)结果的呈现与应用过程要清晰。当学生经历探究,当师生进行互动后,所呈现出来的规律、结果,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提炼出思想与方法,并及时提供层次感清晰的练习,并再次通过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等方式,促使学习的到位,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