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技”“艺”“道”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书法“技、艺、道”三个层面说明学习书法的方法,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仰视书法文化之博大,探究学习书法的规律、路径。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育;学习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0-0067-02
  【作者简介】吴勇,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党委书记、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近几年来,书法热了起来,大学的书法选修课也大有轰轰烈烈之势。诗经有“求其友声”的话,执着于讲台和执着于纸墨都是源于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和对热爱这门艺术的人们的关注,20多年来,书法成为南林校园文化一道有特色的风景,在南京高校中有一定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承担教育职能的应该是学校的整体,它的讲台,它的环境,它的校园文化,它的空气中流淌的馥郁的人文气息……笔者执教的“书法欣赏”等课程的开设正是基于当时学校作为全国文化素质试点高校而开设的,在南京高校中也是比较早开设此类课程的。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关于书法教与学的途径,笔者用《兰亭序》中八个字概括:仰观俯察,取诸怀抱。仰观就是要引导学生仰观书法文化之博大。通过学习感受经典、传承文化、培养审美与情感。所谓俯察,就是“书法有法”,即近距离地俯察书法艺术之精深,探究学习书法艺术的规律、路径,深入研习其具体的技法。所谓取诸怀抱,就是引导学生如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登堂入室、心领神会,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可从下面三个层面加以说明。
  一、“技”
  书法是种基于笔法等基本技术(技法实践)而存在的艺术形式,这一点和美术、舞蹈之类是一致的。没有对技术层面的基本认知,就谈不上鉴赏,更谈不上创作。对学生而言,在技术层面的书法学习,有点类似于语言的学习,每种书体、风格的作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表达形式或说类似于语言的构词法、语法、语境。如草书,在偏旁部首等最基本的写法上有其严格的规定性,草法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没有这个前提,一切的草书创作、鉴赏都是空谈。这一点对大学的书法鉴赏课如此,对小学的书法基础教育更是如此,没有“会写”的基本实践体验,“会看”就会流于空谈。在技术层面的训练和学习,要求学生们培养严谨的态度、沉稳踏实的作风,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坚韧循序渐进,而不是急功近利的“速成”。
  这里,方法、途径、态度很重要。
  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练习而言,笔者主张训练学生“心摹”“手追”。心摹,就是认真观察学习的对象,对其字形结构、用笔特点做仔细的分析,还原出用笔的动作,做到“意在笔先”;手追,就是通过手上的动作,尽可能精确地再现观察到的字形结构。这里要特别强调观察力的培养和准确的临摹,强调用字帖上的笔法特点改造已有的书写习气,强调不要以思维定势和书写惯性来想当然地练字,不要以数量的堆积取代质量的提升,不动脑筋的低层次模仿会将临帖沦为抄字,变成不假思索地强调已有的不良书写习气和重复错误书写,结果是南辕北辙,强化错误,越行越远。就教师的教学而言,则应在“言传”和“身教”上下功夫。言传,就是课堂教学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但就技法的学习而言,光靠“动口”是不够的,更要“动手”——什么样的动作才是规范准确的动作,课堂上老师的现场示范、教学视频是必不可少的。在参编、修订《书法练习指导》过程中,我们强化了教师用书、特别是电子光盘中教材范字的视频示范,让教材上所有范字都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笔画的用笔、动作细节毫发毕现,这既可以给学生一个参照,也让书法基础不一的一线教师通过观摩临帖示范视频,在教中学,学中教,积累书写和教学经验,逐步成为教学和书写的行家里手。
  关于途径。要让学生理解,各个书体有其自成体系的规律性,学习任何书体,都应遵循或探索其自身特有规律,以隶书笔法取代楷书,以楷书笔法取代行书,都是错误的,要通过对历代经典的梳理和鉴赏,寻求最具代表性的临仿对象,设计出从基础临仿到创作借鉴的途径。如行书的学习,从取法王羲之的经典作品,到对宋四家、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王铎等人的学习,旁及颜真卿行书,逐步掌握行书发展体系,了解从基础技法学习到创作的途径。
  关于态度。就书法课而言,学时数有限,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养成好的态度。一是要敬畏经典,对于历代经典的名作,要以十分严肃甚至是虔诚的态度面对,认真解读,仔细分析重在把握其内涵;二是要惜墨如金。就是要慎重下笔,要经过理性的观察、分析,精确把握其动作、结构关系,通过感性的感悟,把握其风格气势,在下笔之前做好功课,做到下必有由、意在笔先,避免将书写流于随意、流于消遣,流于不假思索的简单重复。笔者认为,将一页字帖粗糙、随意地“抄写”百遍,不如精准地临习一遍,强化练习,也应是在高质量的临写前提下的强化;三是眼高手高。这其中,不仅需要平心静气、严肃认真,更需要通过对经典不断接触、感悟,努力拓宽视野,提高眼界,努力提高对书法美的感知,只有眼高,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手高。
  二、“艺”
  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洞察力和想象力,这是个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登堂入室的过程,也是书法课程的重要目的。书法美,美在何处?通过了解技术层面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具体的形式,通过对比等基本手段,发现差异,即“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让风格在对比中凸显。同为唐人的楷书,同一个笔画,在表现方式上,哪些是共同遵循的规则,哪些又是在共性基础上凸显个性的点睛之笔。通过对历代书法风格演变的讲解,让学生善于接纳、理解不同风格高水准的个性化表达。通过剖析经典,积累学生的鉴赏经验,增加对各种“富有意味的形式”的敏感性。有时以书画鉴定界的实例为例,截取某帖某字,判断其风格、作者、出处,提高学生的判断力。
  三、“道”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在《人民教育》杂志上有一段十分经典的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从具体的书写教育到人的习惯、品格的养成,这段题词说得非常到位。就书法类课程的终极目标而言,应该是培养人,即培养人的内涵、品质、修养。练字可以养性,而学习书法的意义不仅在此。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富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有几千年的传承、积淀,又有当代的弘扬和创新。作为文化的载体,又与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它是打开中华文化之门的钥匙,是登入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途径。对书法传承体系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系统了解,可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可以增加文化自觉与自信,可以将对中国文化的爱深入骨髓、渗入血脉。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伏安法测电阻”为例,用“三助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并对该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反思,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和群体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  关键词:“三助式”教学模式;课例分析;伏安法测电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2(S)-0028-3  目前我区正在进行“三助式”教学的探索实践。三助即学生自助,生生
[摘要]中央路小学的学生,生长在“互联网 ”时代的“新新儿童”,为何会爱上“书法”这项传统的、沉静的学习活动?或许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以培育儿童“书法核心素养”为旨归,创意建构了“立体、多元、整合”的独特课程范式,初步形成了中华书法文化融入课程的实现方式:融于课程设计,为儿童建构“汉字魔方”课程;融于课程实施,让儿童期待“笔尖上的旅行”;融于课程文化,领儿童走向“诗与远方的田野”。  [关键词]书法文
摘 要:“牛顿第三定律”在力学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教材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编写与旧教材存在较大不同。对人教版新旧两版教材中的“牛顿第三定律”进行比较,发现新版教材的章节结构、教学逻辑、具体内容都做了调整和优化,更注重知识的统一性、层次性和科学性,重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  关键词:人教版;牛顿第三定律;比较分析;高中物理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7
摘 要:要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必须充分把握学科特质,了解“单元设计”的意图,将课时设计进行前后联系,从而整体把握知识的建构过程。尤其是在初三复习课中,需要以此为基础建立“目标—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学习架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单元设计;初三物理复习;学习架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1-0019-5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
2007年9月1日,IBM公司的科学家们在美国《科学》杂志宣布了两项原子尺度的科学突破:第一项是在了解单个原子保持一定的磁方向、从而使其具备适合未来数据存储应用的能力方面所迈出的重要一步;第二项是一个分子内不同原子之间及不同分子彼此之间的一个逻辑开关,它们是分子计算机的潜在构造单元。这两项重大突破为研制原子尺度的结构和装置奠定了基础。  虽然这两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最终应用与实践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 要】经典汉隶风格多样,且每类皆有一定历史地位。暂不论论者所在阶层、所持理论之高低,但《礼器碑》的“君子象”历来为士人所重。其瘦劲风骨给隶书学习者在线条质量的提升上能带来多面提升的启示。  【关键词】瘦劲;笔法;结构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5-0013-03  【作者简介】庆旭,江苏省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苏州,21
作者简介:陈宗荣,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学科教研员,福建省物理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研员,福建省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厦门市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厦门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厦门市高中新课程指导组成员、市初中物理学科指导组组长、市名师讲学团成员。近几年主编或参与编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情景要素教学资源库·物理》、《初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物理学科知识
摘 要:学习是获得体验感悟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从事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生与能力培养相关的行为,然后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加强和深化,成为他们学习素质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关注学生在该过程中所获得的结论。在过程中体验,在思考中领悟,自觉、主动、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过程;体验;思考;领悟;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李叔同,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谱名文涛,字息霜。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著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早年留学日本,回国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他的一生,充满着诗意和神秘色彩,以出家为界,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出家前,他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二十文章惊海内”,会书法、会作画、会写诗、会填词、会篆刻、会音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部分课堂对待学生“错误”的3种典型现象,并以新课教学为例,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撇开生硬的纠正,通过合理引导或设置,把学生的“错误”演变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让错误成为一种经历、一种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新课概念的学习。  关键词:错误资源;新课教学;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8-0067-3  在物理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