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日渐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应对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青少年犯罪所呈现出的特点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其呈现一系列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手段的极其残忍,暴力倾向严重
由于青少年所处的年龄等原因,使他们遇事不冷静,手段极其残忍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云南大学的的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2.非理性的情绪化因素占主导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的危险期,心态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低,重“感情”,讲“意气”,遇事不冷静思考,行动不考虑后果,青少年犯罪一般缺乏事前的充分考虑、酝酿和计划过程,他们分辨事非能力较差,无知性、盲目性就成为一大缺点,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计后果等。
3.青少年犯罪的团伙性比较严重
由于青少年喜欢结伴而行,容易形成小群体,打着“哥们义气”经常纠合在一起作案。据有关数据统计,因团伙犯罪占犯罪形态总数的60%以上。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4.青少年犯罪的重犯率高
一些青少年经过教育改造后,仍不思悔改,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作案,惯犯、累犯对青少年犯罪来说已经不是稀有词了,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是有着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因素
1.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的影响
西方国家为了西化和分化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其中包括: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破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为了达到目的,西方国家不择手段的进行“和平演变”,向青少年宣传、灌输资本主义的自由、人权,刻意输送给中庸俗、低级腐朽的文化。
2.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实施一系列的政策:诸如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然而有统计数据声称少量的人手中握有大量财富。对于广大青年来说,过大的贫富分化会使他们心理失衡更加严重、行为出现异常,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3.就业形势的严峻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仍在蔓延,社会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个别毕业生走上极端,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或者用犯罪的方式报复社会或他人。
(二) 学校因素
学校可以说是青少年的第二位母亲或者父亲,按理说学校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应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者,学校教育并没有充分体现其所宣扬的素质教育,过分看重智,尤其学习成绩的排名、考试分数的高低,忽视德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法律基础教学可有可无,只是一味的教学生怎样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看重教育学生怎样去做人,去做一个有道德、守法的公民。最后,学校忽视生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并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然而一些青少年的父母却相反,整天吃喝嫖赌,给自己的孩子潜移默化中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有的父母有家庭暴力倾向或者整天闹离婚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给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为青少年走上犯罪之路埋下了隐患。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他们充满了好奇和迷惑。做事不思考,莽撞和不考虑后果成为显著的特征。有些青少年甚至认为我杀人是合法、合情合理的。
三、应对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等腐朽的思想。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首先应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的青年免去生存的担忧,促使他们再一次就业。二是对于进城务工的青少年应建立最低的生活保障制度。三是在农村建立救急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对于失去劳动能力,遭受天灾人祸等等青少年及其家庭给与救济。
(三)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
1.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不要偏于重智力而忽视德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2.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设置学生心理咨询处以帮助学生解决自己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把犯罪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掌握心理知识,做好对“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3.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青少年养成知法、守法、懂法、学法的好习惯,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他们会时刻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自己的权益遭到侵犯时,应该怎样在法律的范围内采取措施和行动。
(四)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家庭的主战场功能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每个家庭都必须以对子女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态度出发,维护家庭和睦,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后的人生树立榜样。同时,家长要改善与子女的关系,反对家庭针对子女的暴力,要发扬民主,及时与子女进行沟通来帮助他们解决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家长要自觉学习和掌握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方法上以理服人,以德树人,以情感人。反对一切形式的溺爱,放纵和包庇孩子的过错。
(五)青少年自身修养不容忽视
青少年应该学会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健康成长。正确对待自己身体以及生理方面的变化,重视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自控能力的培养;不要忽视自身道德的修养,做一个文明合格的公民;进一步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下,他们一定会健康成长的,一定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秀阁:《新世纪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红旗出版社2002版。
[2]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版。
[3]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版。
[4]莫洪宪:《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版。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青少年犯罪所呈现出的特点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其呈现一系列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手段的极其残忍,暴力倾向严重
由于青少年所处的年龄等原因,使他们遇事不冷静,手段极其残忍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云南大学的的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2.非理性的情绪化因素占主导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的危险期,心态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低,重“感情”,讲“意气”,遇事不冷静思考,行动不考虑后果,青少年犯罪一般缺乏事前的充分考虑、酝酿和计划过程,他们分辨事非能力较差,无知性、盲目性就成为一大缺点,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计后果等。
3.青少年犯罪的团伙性比较严重
由于青少年喜欢结伴而行,容易形成小群体,打着“哥们义气”经常纠合在一起作案。据有关数据统计,因团伙犯罪占犯罪形态总数的60%以上。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4.青少年犯罪的重犯率高
一些青少年经过教育改造后,仍不思悔改,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作案,惯犯、累犯对青少年犯罪来说已经不是稀有词了,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是有着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因素
1.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的影响
西方国家为了西化和分化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其中包括: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破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为了达到目的,西方国家不择手段的进行“和平演变”,向青少年宣传、灌输资本主义的自由、人权,刻意输送给中庸俗、低级腐朽的文化。
2.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实施一系列的政策:诸如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然而有统计数据声称少量的人手中握有大量财富。对于广大青年来说,过大的贫富分化会使他们心理失衡更加严重、行为出现异常,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3.就业形势的严峻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仍在蔓延,社会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个别毕业生走上极端,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或者用犯罪的方式报复社会或他人。
(二) 学校因素
学校可以说是青少年的第二位母亲或者父亲,按理说学校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应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者,学校教育并没有充分体现其所宣扬的素质教育,过分看重智,尤其学习成绩的排名、考试分数的高低,忽视德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法律基础教学可有可无,只是一味的教学生怎样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看重教育学生怎样去做人,去做一个有道德、守法的公民。最后,学校忽视生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并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然而一些青少年的父母却相反,整天吃喝嫖赌,给自己的孩子潜移默化中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有的父母有家庭暴力倾向或者整天闹离婚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给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为青少年走上犯罪之路埋下了隐患。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他们充满了好奇和迷惑。做事不思考,莽撞和不考虑后果成为显著的特征。有些青少年甚至认为我杀人是合法、合情合理的。
三、应对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等腐朽的思想。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首先应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的青年免去生存的担忧,促使他们再一次就业。二是对于进城务工的青少年应建立最低的生活保障制度。三是在农村建立救急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对于失去劳动能力,遭受天灾人祸等等青少年及其家庭给与救济。
(三)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
1.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不要偏于重智力而忽视德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2.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设置学生心理咨询处以帮助学生解决自己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把犯罪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掌握心理知识,做好对“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3.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青少年养成知法、守法、懂法、学法的好习惯,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他们会时刻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自己的权益遭到侵犯时,应该怎样在法律的范围内采取措施和行动。
(四)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家庭的主战场功能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每个家庭都必须以对子女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态度出发,维护家庭和睦,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后的人生树立榜样。同时,家长要改善与子女的关系,反对家庭针对子女的暴力,要发扬民主,及时与子女进行沟通来帮助他们解决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家长要自觉学习和掌握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方法上以理服人,以德树人,以情感人。反对一切形式的溺爱,放纵和包庇孩子的过错。
(五)青少年自身修养不容忽视
青少年应该学会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健康成长。正确对待自己身体以及生理方面的变化,重视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自控能力的培养;不要忽视自身道德的修养,做一个文明合格的公民;进一步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下,他们一定会健康成长的,一定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秀阁:《新世纪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红旗出版社2002版。
[2]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版。
[3]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版。
[4]莫洪宪:《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