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经济为什么干不过市场经济?专制制度为什么被民主制度冲垮?探寻这些东西的心理基础,也许很有意思。
人类组成社会,大家最喜欢玩的游戏无非就是心理竞争、利益争夺——而利益争夺的实质也是心理竞争。相互贬损、炫耀性消费、打架骂娘、争权夺利、拼命往上爬、划分成功者和失败者并努力追求成功……人类玩得不亦乐乎。
这么玩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证明“我,比你牛X!”
穷人是这场游戏中的失败者。但人有一个弱点,只要你让他感觉到,他在理论上还有富的希望,并且,他穷只能怪自己没本事,怪不了其他人——那么,他一般不会去质疑游戏规则的合理性,更不会想着要重新洗牌。
专制制度的玩法是这样:你,因为你爸爸是农民,所以你只能当农民;而民主制度说:没关系,你爸爸是农民不是你的错,没有什么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可以限制你利用你的努力去成为上等人。
于是,巨大的不同出现了:专制制度下,稀缺资源无法在理论上“平等”地落在每一个人的头上,没有希望的人,骨子里就仇恨这一制度。人们在心理竞争中的失败,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账算到垄断了稀缺资源的集团身上。但在民主制度下,这一切很少发生——机会都给你了,你自己不行,能怪谁?
专制制度最终只能被心理竞争冲垮。心理竞争还可以让任何一种与市场经济对着干的经济体制最终失败。像计划经济的心理基础,明显就不牢固。对于物质财富来说,人是一定要分个“你的”、“我的”的,而且要比谁占有的东西更多更好。计划经济把它压抑了,但市场经济则不。它放手让人去争去抢,去尽力达成他们的“成功”。
“市场经济”不远万里传到中国,和权力一起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地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贫富悬殊。今天,很多人都在思考:这局游戏,还能玩多久?
在网上,有人发帖厉声质疑现行“收入分配”规则:一个农民工,一个月只能休息一两天,每天从早上拼命干到晚上,累死累活且忍受着噪声、有毒物质对身体的毒害,一个月的收入也才一两千块钱,而雇佣他们的企业老板一个月却至少拿几万的收入,为什么?
肯定有人这样回答:那是因为老板创造的价值、他对社会的贡献比农民工多。更有激动的资本辩手,直接就会上纲上线地反问:你想搞平均主义,让大家一起返回计划经济时代吗?
为了能更看清楚问题,也为了让为不平等辩护的人不处于道德劣势,在这里,我假定这个老板并不黑心,完全遵守劳动法。很自然地,这个问题极容易被转化为“是资本贡献大,还是劳动贡献大”和“工人是否被资本家榨取了剩余价值”的问题。但我们还是不要受“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之类意识形态影响,从“社会合作”的角度分析或许会好些。
从表象上看,不在老板的厂里干,农民工这一两千的工资可能拿不到;同样,没有农民工给他干活,老板也不可能像变法术一样月入几万。因此,他们都需要和对方合作,即进行“社会合作”。断言谁养活了谁是无聊的,因为双方都无法离开对方。
既然老板和农民工的收入都仰赖社会合作,那么,问题只在于:他们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是如何在社会合作中形成的,是谁让农民工收入这么少,而让和他合作的老板收入那么多?合作需要自愿,相应产生的就是关于利益分配的成文或不成文契约。那么很显然,如此巨大的收入差异,证明农民工和老板关于利益分配的契约极不利于农民工。
在这里,就有了一个谈判能力的差异:在掌握可以购买到很多东西(包括权力对自身的服务)的资本的老板面前,除了出卖劳动力便一无所有的农民工的谈判能力极低,他们的意志无法影响到他们和老板的契约。在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中,拥有资本这一稀缺资源的老板占据了一个强势的地位,而在这个结构中处于弱者的农民工只能对他俯首称臣。因此,老板和农民工的收入差异在更深的层次上而言并非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内嵌于一个社会结构的阶层力量设定的结果。假如回到原始社会,或者把农民工和老板置于野外生存的处境中,那么情况很可能颠倒过来。所以,用“贡献不同”来为他们的收入差异辩护,纯属扯淡。
为了看清这一点,让我们再举一个其比较性不再局限于公司、工厂、单位这种小系统内,而是“社会”这一大系统内的例子。比如一个农民和公司经理的收入差异:一个年薪一百万,一个一年的收入一万块,相差一百倍。由于一个是生产粮食,一个是搞管理,到底谁创造的“价值”
(而不是转化为商品以后的价格)大,无法直接比较。但很多人肯定认为,经理的收入是农民的一百倍,这不算什么过分的事情。
作出这个判断时,这些人的预设是:一个社会有不同的职业和职位,有的职业阶层较高,有的职业阶层较低;有的职位较高,有的职位较低。而无疑,职业和职位都较高的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比职业职位较低的人大得多,因此收入应该比后者高。经理和农民收入差不多,饭店服务员和写字楼的金领收入相差无几,这不是闹笑话么?
其实平庸的经理多得是,他收入高和他本人可能没有一点关系,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经理而已,也就是说,是社会的游戏规则,给“经理”这个位子设定了高收入,于是,他坐到这个位子上,就拿到那么多钱了。
那么真相只可能如此:农民远比经理收入低,和个人特质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根本没有一点关系,唯一的原因只是,他们分处于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结构的不同节点。这个节点代表不同的阶层、职业、职位。相应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对每个节点进行了不平等的资源配置,并产生不同的收入分配的结果。
分明是社会游戏规则不利于农民,却被说成是贡献少,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了。
编辑 姚晟
人类组成社会,大家最喜欢玩的游戏无非就是心理竞争、利益争夺——而利益争夺的实质也是心理竞争。相互贬损、炫耀性消费、打架骂娘、争权夺利、拼命往上爬、划分成功者和失败者并努力追求成功……人类玩得不亦乐乎。
这么玩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证明“我,比你牛X!”
穷人是这场游戏中的失败者。但人有一个弱点,只要你让他感觉到,他在理论上还有富的希望,并且,他穷只能怪自己没本事,怪不了其他人——那么,他一般不会去质疑游戏规则的合理性,更不会想着要重新洗牌。
专制制度的玩法是这样:你,因为你爸爸是农民,所以你只能当农民;而民主制度说:没关系,你爸爸是农民不是你的错,没有什么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可以限制你利用你的努力去成为上等人。
于是,巨大的不同出现了:专制制度下,稀缺资源无法在理论上“平等”地落在每一个人的头上,没有希望的人,骨子里就仇恨这一制度。人们在心理竞争中的失败,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账算到垄断了稀缺资源的集团身上。但在民主制度下,这一切很少发生——机会都给你了,你自己不行,能怪谁?
专制制度最终只能被心理竞争冲垮。心理竞争还可以让任何一种与市场经济对着干的经济体制最终失败。像计划经济的心理基础,明显就不牢固。对于物质财富来说,人是一定要分个“你的”、“我的”的,而且要比谁占有的东西更多更好。计划经济把它压抑了,但市场经济则不。它放手让人去争去抢,去尽力达成他们的“成功”。
“市场经济”不远万里传到中国,和权力一起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地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贫富悬殊。今天,很多人都在思考:这局游戏,还能玩多久?
在网上,有人发帖厉声质疑现行“收入分配”规则:一个农民工,一个月只能休息一两天,每天从早上拼命干到晚上,累死累活且忍受着噪声、有毒物质对身体的毒害,一个月的收入也才一两千块钱,而雇佣他们的企业老板一个月却至少拿几万的收入,为什么?
肯定有人这样回答:那是因为老板创造的价值、他对社会的贡献比农民工多。更有激动的资本辩手,直接就会上纲上线地反问:你想搞平均主义,让大家一起返回计划经济时代吗?
为了能更看清楚问题,也为了让为不平等辩护的人不处于道德劣势,在这里,我假定这个老板并不黑心,完全遵守劳动法。很自然地,这个问题极容易被转化为“是资本贡献大,还是劳动贡献大”和“工人是否被资本家榨取了剩余价值”的问题。但我们还是不要受“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之类意识形态影响,从“社会合作”的角度分析或许会好些。
从表象上看,不在老板的厂里干,农民工这一两千的工资可能拿不到;同样,没有农民工给他干活,老板也不可能像变法术一样月入几万。因此,他们都需要和对方合作,即进行“社会合作”。断言谁养活了谁是无聊的,因为双方都无法离开对方。
既然老板和农民工的收入都仰赖社会合作,那么,问题只在于:他们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是如何在社会合作中形成的,是谁让农民工收入这么少,而让和他合作的老板收入那么多?合作需要自愿,相应产生的就是关于利益分配的成文或不成文契约。那么很显然,如此巨大的收入差异,证明农民工和老板关于利益分配的契约极不利于农民工。
在这里,就有了一个谈判能力的差异:在掌握可以购买到很多东西(包括权力对自身的服务)的资本的老板面前,除了出卖劳动力便一无所有的农民工的谈判能力极低,他们的意志无法影响到他们和老板的契约。在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中,拥有资本这一稀缺资源的老板占据了一个强势的地位,而在这个结构中处于弱者的农民工只能对他俯首称臣。因此,老板和农民工的收入差异在更深的层次上而言并非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内嵌于一个社会结构的阶层力量设定的结果。假如回到原始社会,或者把农民工和老板置于野外生存的处境中,那么情况很可能颠倒过来。所以,用“贡献不同”来为他们的收入差异辩护,纯属扯淡。
为了看清这一点,让我们再举一个其比较性不再局限于公司、工厂、单位这种小系统内,而是“社会”这一大系统内的例子。比如一个农民和公司经理的收入差异:一个年薪一百万,一个一年的收入一万块,相差一百倍。由于一个是生产粮食,一个是搞管理,到底谁创造的“价值”
(而不是转化为商品以后的价格)大,无法直接比较。但很多人肯定认为,经理的收入是农民的一百倍,这不算什么过分的事情。
作出这个判断时,这些人的预设是:一个社会有不同的职业和职位,有的职业阶层较高,有的职业阶层较低;有的职位较高,有的职位较低。而无疑,职业和职位都较高的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比职业职位较低的人大得多,因此收入应该比后者高。经理和农民收入差不多,饭店服务员和写字楼的金领收入相差无几,这不是闹笑话么?
其实平庸的经理多得是,他收入高和他本人可能没有一点关系,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经理而已,也就是说,是社会的游戏规则,给“经理”这个位子设定了高收入,于是,他坐到这个位子上,就拿到那么多钱了。
那么真相只可能如此:农民远比经理收入低,和个人特质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根本没有一点关系,唯一的原因只是,他们分处于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结构的不同节点。这个节点代表不同的阶层、职业、职位。相应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对每个节点进行了不平等的资源配置,并产生不同的收入分配的结果。
分明是社会游戏规则不利于农民,却被说成是贡献少,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了。
编辑 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