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午饭后,我在大岩石的后面“口占”了几句诗。回到办公室我拿出笔记本,用钢笔仔细写了下来。诗好不好并不重要,必须引起注意的是我的手写体。其次,是它的个人化、它多余的墨迹。在古老的中国,这是个专有名词,“搌卷”。据说那些面色如玉的书生在洋洋洒洒的书写中绝对不会在试卷中落下额外的一滴墨:
大海的蓝舌头舔去了我的沙子
我的立锥之地
然而,波塞冬在他的办公室里
是否也感到了回旋在“死亡之家”中的冷风?
这四句诗,我认为体现出了这两年来我对鲁伊博士的轻蔑。这种轻蔑与我近来屡屡发现的巧合是相关的。
如果不是我这个曾经精彩的“死亡之家”商业项目破产,如果不是我的时间多到用不完,我不会这么敏感,我不会注意什么科学家鲁伊的什么言论。当然,决定性的因素是,他发明了永生技术,发明了驻颜技术,等于是宣告我的“死亡之家”存在的合理性荡然无存了。
然后,我发现自己与他的一连串相关性。
最开始,鲁伊是在中国完成了克隆技术,我也是一个中国人。其次,《纽约时报》首先报道了我的“死亡之家”,以及随后的重量级哲学家参与的讨论。而他,发明永生技术之后故意在《纽约时报》中预告了我的“死亡之家”的“破产”。还有,鲁伊有个提供巨额资金支持的老婆,和我的姨妈叫一個名字:薇拉。
看到网上他那些洋洋得意的“言论”,我的心情被浓郁的愁闷所裹挟,就像这窗外标准的明信片风格的加勒比海滨风景一样。特别是今天,我预感到自己无法面对那被染得过浓的天空和海水,就像印刷质量最次的明信片,还被压在半厘米厚的玻璃板下一样。
这时,我惊奇地发现窗前有一辆浅灰色喷气保时捷正在降落,耀武扬威地,弄得我的那些可爱的细沙四处飞舞。我已经预见到,我可能用官司烦死他。他难道不知道,现在世界上最无聊的人是谁吗?是我,一个充满创意、精力过剩的男人,年纪刚过44。除了等待45岁的生日,我还能做的事就是找一个人来一起打发时间。
“王先生,有新的顾客!”秘书米兰达在对讲机中兴奋地低呼。
“米兰达,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到的。你在环球旅行回来后思维奔放多了。”
“为什么不能是个顾客呢?”米兰达执著地说。
“有可能!”我决定终止讨论,因为下车的是个女人。
多年前鲁伊发明的那些化妆品已经让所有的女人都不再衰老(我的规定是不准用,恐怕那些工作人员用了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从她那含义丰富的笑容上看出这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长得很是漂亮。不过,也许过不了几年,那些到处可以买到的女机器人也会这样笑。谁知道呢,最不相信科学的我在吃了科学的大亏之后,变成了最相信科学的人。假如明天我打开《纽约时报》,上面说鲁伊已经在开发一种新技术,能够让男人每天交配后感觉不累,我也会信的。剩下的,我猜,唯一能让他折腾的技术就是让人永远不会遗忘了。到那时,鲁伊还能干什么呢?他这个自大狂,能够容忍打开一张报纸,头版看不到自己的那张傻乎乎的天才面孔吗?
但天才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呢?VR性爱、永远活着……每个人都傻乐着。天才如果让人更傻,我觉得天才的定义需要修改。因为人类似乎不太容易在快乐中思考。
在我的诗里,海神波塞冬暗示着鲁伊。他当然无所不能,让我没有了立锥之地。但是,他也只能用舌头舔沙子……
二
去见“顾客”的路我很久没有走了。似乎恰好是鲁伊发明出不死技术的那段时间,是的,从那时开始,就没有人来“死亡之家”了,而我也不再迎接顾客。
走廊、拐弯(以及在拐弯处因景色的旖旎而放慢的脚步)加电梯,足够回顾“死亡之家”的历程了。2070年,我在我这栋偏僻的别墅里,向全世界隆重推出了这项服务。当然,究竟是否隆重,隆重到了何种程度,我说了不算,以电视观众与报纸读者的观感为准。
我可以说的是,服务水平世界一流(有专业标准可以衡量)。光宗教学者就有五个,其他方面的专家可想而知。医学专家控制住危重病情的发作(也有几例奇迹般康复出院的例子,说不定其中有几例之前是误诊。当然,我毫不客气地将这几个病例都当作我院的奇迹),病人神采奕奕地与我在落地窗前聊天,看自己在大屏幕上留存下的图像:和护士打网球的视频,在游泳池里劈波斩浪的视频……一流的剪辑,长达24小时,可以代替一个人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
也许,这个漂亮的女顾客会问我建立这个“死亡之家”的“初衷”。
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身边总是有一个或两个抑郁症患者。他们很正常,或者很不正常,但总会有一两个与人打交道很困难,不久他们中有人会自杀(通常是跳楼)。为了避开他们的幽灵我关掉了公司来到遥远的加勒比。
夜里,我躺在这远离中国的床上,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细细寻找我的过错。某个抑郁症朋友死了,我究竟有没有过错?有,还是没有?我对这些人只有一个疑问:你到底吃了药没有?因为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们没有病痛,却故意要让我不痛快。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在孟买的旅店里醒来,街道横陈在我的眼前,汉字招牌吸引我去辨认斑驳的笔划。一个英语单词从记忆中的电影里刺入:guilty(有罪)。
是的,我判自己有罪——当然没有任何证据。我和那些人争执过,推搡过,但是,他们应该吃药吧……好吧,我有罪……我赎罪的方式就是建立了这样的一个“死亡之家”。这样说可不可以?是否得体?带点轻微的狂是不是更好点?
女人很美,在我的大厅靠窗边的沙发上坐着,细长柔软的手指在玻璃茶几上旋转她的钱包,或者是钥匙包……
尽管我这里设施一流,配备了五名宗教学者(医生护士厨师按摩师不在话下),但我力图不在我的办公室里和客人谈我的构想。在海滨与冬青林之间有一条“思想家小道”(我命名的),我愿意和客人在那里谈谈各自的世界观,当然,一定要开诚布公。 “首先,你在简朴的雕花铁门上看到的名字是Institute of Preparation for the Hereafter,来世预备学院,这无非是不想刺激陌生的客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进了大门,你就会知道,我们所有的人都直接把这里叫成‘死亡之家’。”
“我知道。”名叫薇拉的客人盯着树杈间一张大得惊人的闪亮蛛网说道。
“我的思路来自两个作家,一个是波兰作家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他在1958年的日记里写道:为什么我们的垂死挣扎是如此孤单,如此原始?为什么你们没有能力让死亡变得文明点儿?”
她不说话。我喜欢过的几个女人似乎都擅长沉默。
“这段我能背下来:临终的痛苦一直在我们中间肆虐,如同在创世之初一样野蛮,这该是件多么令人恐惧的事。千百年来,无人对此做过什么,无人触动过这野蛮的禁区!我们研制电报,我们用电热毯,可是我们死得野蛮。有时,医生畏畏缩缩地用加大的吗啡剂量悄悄减轻痛苦,这种遮遮掩掩的处置方式较之死亡的极大普遍性,显得过于渺小。我建立‘死亡之家’,在那里每个人都有权运用轻松死亡的现代手段。在那里可以死得体面,而不是跳到火车下去被压死,或者在门把手上吊死。在那里一个疲惫不堪、彻底衰败、走到生命尽头的人,可以投到专家友好的怀抱,以便确保他能得到不受折磨和羞辱的死亡。”
“我读过他的书。”
我于是强调,“他最有力的论断我认为是这样一句话:只要是死还是别人的事,你们就会以愚蠢的轻率态度对待死亡。十一年前当我读到这里我觉得我有责任来做这件事。我从一首诗得到启发,我要建一所来世预备学院。真正的。并非是殡仪馆所属的商业链条中的一环。《哈姆雷特》在这里上演过三十五场。”
“我看过相关报道,所以我才来。”
“对不起,‘我才来’是什么意思?”
她眨巴着漂亮的眼睛,疑惑地望着我。
对话变得有点纠缠,我不想记录下来。尤其是,在我和如此美丽的女人之间的真实情况,不是什么纠缠的东西,而是那种气氛。气氛非常好。
但是,我慢慢发现,眼前这个女人就是鲁伊的太太薇拉……在试探性的询问之后,确认了。
我这里还有什么好刺探的?世界上最无用的精致的死亡技术?来讥讽?还需要讥讽我吗?
我干脆谈谈我的收获吧!“实话说吧,尽管我这个想法很好,在商业上也很成功。曾经的顾客没有不满意的——不是开玩笑,每天的视频记录都可以在亲属授权的情况下观看。”
“我能看吗?”
当我和她在逻各斯控制室(就是中央控制室,为了增加思想含量而取了这个名字,当然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看那些广告片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仍然很激动。这个女人,再一次燃起了我对优质事物的爱恋。
请问,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死亡之家”更优质的产品吗?
“能不能这样说,因为我们这里,这个世界变得更优质了?”我说。
“当然!因为你的‘来世预备学院’,这个世界没有了痛苦的终点……人的一生都是舒适的鲜花与靠垫。”她圆睁着眼睛说。
“呃……广告词上可以补上这一句。当然,也不用补了。你丈夫的换头术已经摧毁了一切……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终点。任何终点都没有了。”
屏幕上米兰达出现,提示我晚饭的时间到了。
“我想,成为你们的顾客。”薇拉说。
“今天应该是西班牙海鲜炒饭,”我转过头问薇拉,“为什么?”
“我得了癌癥,在脑子里,我不想换……”
三
她执意不肯加入晚宴。
我和米兰达一起吃饭,此外,还有一个护工与三个客人,另外两个植物人不能到场。是的,想不到这项伟大的事业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人数不是最让我烦恼的问题。心情有一点点不那么舒畅,是从早上开始的。
上午,我的手靠近米兰达的裙边,她手里的盘子摔到了地上。我不知道两者之间有无联系。这个季节的海水,浓得既不愿碎成泡沫,也不肯与雨水调配成浅灰色。在大落地窗隔成的客厅里,中午是最暗的。
口音中带有澳门风味的葡萄牙人,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了按胡须,向我和米兰达,以及烹饪机器人表示感谢。这里是他在全世界呆过的最好的地方,无论是景色还是美食。据他鉴定,除此之外,还有距离我们这里三十公里的“特别区”的日本料理。
“你信不信米兰达也是机器人?一种新型的、能够迷惑人的机器人。”我问葡萄牙人。
“不信。”
“为什么?”我期待他说出惹恼米兰达的话。
“刚刚你没来的时候,她说你的坏话。”
“哦?”
“上午你试图了解她裙子的料子……机器人会说这话吗?”
所有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我慢慢抬起头,米兰达长睫毛低垂。
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什么了?
“真的感谢你王先生。其实我不愿意离开这里,回去后我难道还去上班吗?”昨天终止合同的葡萄牙人端着咖啡说。明天他将离开这里去做那个换头手术。
等着他的某个冰箱里,冰冻的大脑来自某国博学的政治犯,这正是让他跃跃欲试的地方。
落地窗外,乌云密谋着十点钟的暴雨。
四
我端着水果盘去找她。她蜷缩在沙发里看书,手指从书页间让我开心地转移到水果,犹疑了半秒钟,这半秒钟不太像选择水果品种,而像是长长的手指在指点、评价我这里的一切。
长话短说,鲁伊强迫她接受换头手术,她逃出来了。
她想在我这里死去。
但如此仓促,这个“来世预备学院”完备的流程还有什么意义?
她小口小口咀嚼着,我沉默。
“能为你做什么呢?呃……我说的是现在。”
“能去‘特别区’看看吗?” 如果心意已决,签了合同,提供相应服务没有问题,大不了召回那些科学家和医生。
这个岛上,除了我这个快死了的“死亡之家”,还有的就是社会水平(科技、伦理、法律)停留在2017年的“特别区”。在全球海岛经济陷入停滞之后,这个海岛决定铤而走险,提供远远落后于时代的“特色”服务。
说起来,这个岛上的两个区之间,意识形态有诸多不同。大家比拼的是谁存活得更久,想不到最后的胜利者会是“特别区”。
保守到最后也成了景色。在那里,在有孟买风味的街道旁的旅店里,我和米兰达在草席上迎来了好多汗水涔涔的清晨,昂贵的、专门为一个岛生产的黑白电视机,无声地播放着闪动的功夫片。为之配音的是,石板路上扫帚的挥动,与偷走了我们时间的运河。
我不太会开车,十分钟的车程,开了很久。在装潢考究的车里,话题想变得不幼稚都不可能。
“你读过《哈利·波特》吗?”我说。
“看过。”
“既然是‘看过’,那应该是电影了。邓布利多有段话,电影里是没有的:魔法石其实并不是多么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论你想拥有多少财富、获得多长寿命,都可以如愿以偿。这两样东西是人类最想要的——问题是,人类偏偏就喜欢选择对他们最没有好处的东西。”
“深刻啊,不是一般的深刻啊。”她说。
我了解了一下她裙子的面料,她缓慢而坚定地推开我的手。
车窗外夜色浓重,谜一般的龙卷风在远处倒吸海水。
“特别区”红火之后控制得很严,我们那边的“顾客”想过来散心都要我带来才行。原先,各国显贵乐于谈论“死亡之家”以显得开明,后来也愿意来这边购买奢侈的服务。然后,他们爱上了“特别区”。
谁不知道他们过来的目的无非是对外面的机器人妓女警惕够了,你去偷欢,他们偷你的DNA与潜意识。
到这里可以完全放松。都是真人,丑一点根本无所谓。真,才真正值钱。在“特别区”,这里的女人有汗水和气味。窗外,裸露的水沟里还有蚊子。
小雨。“街上的泥水和垃圾怎么样?没见过吧?”我指点着说。
薇拉笑了。
我们在大排档里坐下,打磨筷子。年迈的老板将两碗面端上桌,先到的是东方的葱的气息,既生硬又柔软。她扎起长发,扭一扭脖子,掰动手腕,夸张地宣布进入战斗模式,吸溜着金黄色的面条。这一套表明她过好了这一生,在各处都享受到了最纯粹的日落与美食。
汤碗见底,那张生无可恋的冰山脸,立即变得红扑扑的。
我们走进中国茶馆,要来茶具,支走茶艺师,我从怀中捧出一个小盒子,打开后滚出一颗黑色的球。
“呀!这是什么?鸦片!”她叫了起来。
“你当然不知道。这叫‘龙珠’,来自中国云南的茶叶球,已经存放有一百年了。”
这种茶质量其实并不稳定,我有十多颗,有一次贵客来,泡开后却平平无奇,我只好打翻茶杯换茶加以掩饰。
这次还好,开水注入后,猛烈的香气就在我和她之间的小空间里爆炸了。
“这种一百年前的叶子为什么有花香啊!”她叫起来,外国人毕竟是外国人,即使是她。只要是人,都会在我的茶汤面前显露出自己的人性。
几杯之后,一股气一定在她的后背缓缓上升,直冲到头顶。我让她体会口腔中的香气如何穿透鼻腔,柔软但强劲地释放开来。
“我的头发里似乎有一朵云在浮动,不舒服。”她埋怨道。
“其实还是很舒服的,对不对?”
“四肢很舒服……嗯!你在茶里下了药。”她含混地说。
下药……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你不喝了吧?剩下的都让给我好不好?”她说。
“我喝够了。等会我们去看黑白电视机。”
街上挤满了人,看上去东倒西歪,其实真正懂得特别区乐趣的人能有几个?无非是屈指可数的那几个权贵,多数人可能是跟着他们来的,甚至有人来,是为了指望在雅加达街邂逅他们吧。谈恋爱就是不歇气地说傻话,这些人为了说出傻话来,一定是喝了不少酒。在这个傻乎乎的世界里,要用昂贵的酒来浇灌,才能挤出几句貌似没有心机的傻话,还有可能是假的。
旅店里的电视机屏幕调不出武打片,全是雪花。
我们在蒲团上坐下,我看着电视机说:“想起来了,这是一部老战争电影,名为《黑白军混战》。整部电影的情节就是无数雪花一样的白色斑点和由它们反衬出来的黑色斑点在屏幕上闪烁,这种闪烁被导演解释为激烈的拼杀。影片的结尾,屏幕上只留下一片漆黑,这表明白军最终被消灭了。”
她瞪着我看了很久以防自己上当。
五
人工强光刺瞎了我的双眼。
修习瑜伽后,很多年我都没有在晚上醒来了,回头看见电视机的微弱闪动。困难地将自己定位到暗淡的加勒比的孟买街,定位到自己的44岁。旁边是睡眼惺忪的薇拉,她用手挡住光线,眼角有了皱纹。
街头亮如白昼。
“王先生,请配合检查!”没有情绪的喇叭耐心劝告我不要对抗法律。警察已站满了楼下空地,便装的鲁伊也手持喇叭。
“你带走鲁伊什么东西啦?”我笑着对薇拉说。
薇拉不理我,将我从窗口拉开。
“王先生,你的营业执照已经被吊销了。你的经营行为已经暂停。注意:经营行为已经暂停……”鲁伊对着不在窗口的我喊道,口气模仿执法人员特有的淡漠的严厉。
薇拉大声说:“结束了,都结束了!”
“没有啊,没有啊!”鲁伊嚷道,“为什么不活下去?”
“我……換个大脑?”清冷的夜里,薇拉的大笑声也不显得突兀与不自然。
“王先生!薇拉有什么三长两短你要负责,你要负责……”鲁伊又对不在场的我絮叨。我很尴尬,我现在如果出现在窗口,感觉是被他叫出来的。 “王先生!你带第三者进‘特别区’已经违规,请配合!”警察觉得此次执法不能演变成夫妻吵嘴,于是开始为这个海风拂面的夜晚增添更多的行政色彩。
停顿之后,鲁伊又想到了讥讽我的新办法:“王先生!你何苦要阻拦科技与人类的进步?你那些宗教加哲学被二除的言论,已经够了!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陪伴人类走过了蒙昧时代,现在科学……薇拉!薇拉!你为什么不想要一个更年轻的自己?我为你挑选的大脑是UCLA的文艺复兴博士,方向是贝里尼家族。她没有问题,非常健康,答辩成绩是A,意外坠落……百分百不是抑郁,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抢这个名额?”
“好啦!”薇拉的嗓子提高音量后有点像学生,在夜里传得很远。“你那些器官换来换去的技术,有什么意思?现在……换大脑,你这不是耍人吗?”
“王!你看看这是谁!你自己看看!”鲁伊说完,接着是警车的门打开又关上的声音。
我走到窗前,米兰达站在楼下。
“王先生,是我!”米兰达挥手,我还从来没有从这个陌生的角度看过她。
“是你吗?”
“是我!”
其他人正好趁这个时机缓和一下激动的情绪。棚户区那边飘来若有若无的烧木柴的香气。
薇拉说:“我知道她在鲁伊那里做过手术,所以才避开‘死亡之家’,没想到她把鲁伊带到这里来了。”
“王先生,你劝劝她……你看看我,我不是挺好的?”米兰达的声音没变,声音中的那种善意没变。她的这次“旅行”、她的衣料、她消失不见了的忧郁以及多出来的兴奋,这一刻都变得合情合理了。
“本来想跟你多呆几天,多说一些话。”薇拉对我说,强光罩满了全身的线条。染上岛上商业味道热情待客作风的海风殷勤拉扯她的衣料,向我展现她的身材,丰满,完美。
于是,我们全都看到她跃出窗外。众人的惊呼中,米兰达的声音里那一丝陌生的味道荡漾开来,让这一刻出现了不太得体的兴奋。
自问自答
为什么写这种不酷的软科幻小说?
生死问题对我来说是无法思考或者说是让思考停止的事情,它关涉的仅仅是情绪。有一天,张朝阳说人类可以活到150岁。我觉得必须写完这篇小说了。
所以不是科幻小说?
有点预言性而已。今天人类器官大多可以更换,到可以更换大脑的那天是不是可以说人类实现了永生?至少是永生的最低版本吧。就在这个版本上开始思考。
有什么结论?
没什么结论。思考的只是故事如何展开:在这种新境遇中,人的本性会发生什么变化?歌德说过,“那些对外语一窍不通的人对他们自己的語言也一无所知。”所以,在永生之中,死亡的故事是否能揭示更多生命的秘密,或者至少能更准确地衡量生命的价值?
午饭后,我在大岩石的后面“口占”了几句诗。回到办公室我拿出笔记本,用钢笔仔细写了下来。诗好不好并不重要,必须引起注意的是我的手写体。其次,是它的个人化、它多余的墨迹。在古老的中国,这是个专有名词,“搌卷”。据说那些面色如玉的书生在洋洋洒洒的书写中绝对不会在试卷中落下额外的一滴墨:
大海的蓝舌头舔去了我的沙子
我的立锥之地
然而,波塞冬在他的办公室里
是否也感到了回旋在“死亡之家”中的冷风?
这四句诗,我认为体现出了这两年来我对鲁伊博士的轻蔑。这种轻蔑与我近来屡屡发现的巧合是相关的。
如果不是我这个曾经精彩的“死亡之家”商业项目破产,如果不是我的时间多到用不完,我不会这么敏感,我不会注意什么科学家鲁伊的什么言论。当然,决定性的因素是,他发明了永生技术,发明了驻颜技术,等于是宣告我的“死亡之家”存在的合理性荡然无存了。
然后,我发现自己与他的一连串相关性。
最开始,鲁伊是在中国完成了克隆技术,我也是一个中国人。其次,《纽约时报》首先报道了我的“死亡之家”,以及随后的重量级哲学家参与的讨论。而他,发明永生技术之后故意在《纽约时报》中预告了我的“死亡之家”的“破产”。还有,鲁伊有个提供巨额资金支持的老婆,和我的姨妈叫一個名字:薇拉。
看到网上他那些洋洋得意的“言论”,我的心情被浓郁的愁闷所裹挟,就像这窗外标准的明信片风格的加勒比海滨风景一样。特别是今天,我预感到自己无法面对那被染得过浓的天空和海水,就像印刷质量最次的明信片,还被压在半厘米厚的玻璃板下一样。
这时,我惊奇地发现窗前有一辆浅灰色喷气保时捷正在降落,耀武扬威地,弄得我的那些可爱的细沙四处飞舞。我已经预见到,我可能用官司烦死他。他难道不知道,现在世界上最无聊的人是谁吗?是我,一个充满创意、精力过剩的男人,年纪刚过44。除了等待45岁的生日,我还能做的事就是找一个人来一起打发时间。
“王先生,有新的顾客!”秘书米兰达在对讲机中兴奋地低呼。
“米兰达,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到的。你在环球旅行回来后思维奔放多了。”
“为什么不能是个顾客呢?”米兰达执著地说。
“有可能!”我决定终止讨论,因为下车的是个女人。
多年前鲁伊发明的那些化妆品已经让所有的女人都不再衰老(我的规定是不准用,恐怕那些工作人员用了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从她那含义丰富的笑容上看出这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长得很是漂亮。不过,也许过不了几年,那些到处可以买到的女机器人也会这样笑。谁知道呢,最不相信科学的我在吃了科学的大亏之后,变成了最相信科学的人。假如明天我打开《纽约时报》,上面说鲁伊已经在开发一种新技术,能够让男人每天交配后感觉不累,我也会信的。剩下的,我猜,唯一能让他折腾的技术就是让人永远不会遗忘了。到那时,鲁伊还能干什么呢?他这个自大狂,能够容忍打开一张报纸,头版看不到自己的那张傻乎乎的天才面孔吗?
但天才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呢?VR性爱、永远活着……每个人都傻乐着。天才如果让人更傻,我觉得天才的定义需要修改。因为人类似乎不太容易在快乐中思考。
在我的诗里,海神波塞冬暗示着鲁伊。他当然无所不能,让我没有了立锥之地。但是,他也只能用舌头舔沙子……
二
去见“顾客”的路我很久没有走了。似乎恰好是鲁伊发明出不死技术的那段时间,是的,从那时开始,就没有人来“死亡之家”了,而我也不再迎接顾客。
走廊、拐弯(以及在拐弯处因景色的旖旎而放慢的脚步)加电梯,足够回顾“死亡之家”的历程了。2070年,我在我这栋偏僻的别墅里,向全世界隆重推出了这项服务。当然,究竟是否隆重,隆重到了何种程度,我说了不算,以电视观众与报纸读者的观感为准。
我可以说的是,服务水平世界一流(有专业标准可以衡量)。光宗教学者就有五个,其他方面的专家可想而知。医学专家控制住危重病情的发作(也有几例奇迹般康复出院的例子,说不定其中有几例之前是误诊。当然,我毫不客气地将这几个病例都当作我院的奇迹),病人神采奕奕地与我在落地窗前聊天,看自己在大屏幕上留存下的图像:和护士打网球的视频,在游泳池里劈波斩浪的视频……一流的剪辑,长达24小时,可以代替一个人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
也许,这个漂亮的女顾客会问我建立这个“死亡之家”的“初衷”。
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身边总是有一个或两个抑郁症患者。他们很正常,或者很不正常,但总会有一两个与人打交道很困难,不久他们中有人会自杀(通常是跳楼)。为了避开他们的幽灵我关掉了公司来到遥远的加勒比。
夜里,我躺在这远离中国的床上,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细细寻找我的过错。某个抑郁症朋友死了,我究竟有没有过错?有,还是没有?我对这些人只有一个疑问:你到底吃了药没有?因为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们没有病痛,却故意要让我不痛快。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在孟买的旅店里醒来,街道横陈在我的眼前,汉字招牌吸引我去辨认斑驳的笔划。一个英语单词从记忆中的电影里刺入:guilty(有罪)。
是的,我判自己有罪——当然没有任何证据。我和那些人争执过,推搡过,但是,他们应该吃药吧……好吧,我有罪……我赎罪的方式就是建立了这样的一个“死亡之家”。这样说可不可以?是否得体?带点轻微的狂是不是更好点?
女人很美,在我的大厅靠窗边的沙发上坐着,细长柔软的手指在玻璃茶几上旋转她的钱包,或者是钥匙包……
尽管我这里设施一流,配备了五名宗教学者(医生护士厨师按摩师不在话下),但我力图不在我的办公室里和客人谈我的构想。在海滨与冬青林之间有一条“思想家小道”(我命名的),我愿意和客人在那里谈谈各自的世界观,当然,一定要开诚布公。 “首先,你在简朴的雕花铁门上看到的名字是Institute of Preparation for the Hereafter,来世预备学院,这无非是不想刺激陌生的客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进了大门,你就会知道,我们所有的人都直接把这里叫成‘死亡之家’。”
“我知道。”名叫薇拉的客人盯着树杈间一张大得惊人的闪亮蛛网说道。
“我的思路来自两个作家,一个是波兰作家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他在1958年的日记里写道:为什么我们的垂死挣扎是如此孤单,如此原始?为什么你们没有能力让死亡变得文明点儿?”
她不说话。我喜欢过的几个女人似乎都擅长沉默。
“这段我能背下来:临终的痛苦一直在我们中间肆虐,如同在创世之初一样野蛮,这该是件多么令人恐惧的事。千百年来,无人对此做过什么,无人触动过这野蛮的禁区!我们研制电报,我们用电热毯,可是我们死得野蛮。有时,医生畏畏缩缩地用加大的吗啡剂量悄悄减轻痛苦,这种遮遮掩掩的处置方式较之死亡的极大普遍性,显得过于渺小。我建立‘死亡之家’,在那里每个人都有权运用轻松死亡的现代手段。在那里可以死得体面,而不是跳到火车下去被压死,或者在门把手上吊死。在那里一个疲惫不堪、彻底衰败、走到生命尽头的人,可以投到专家友好的怀抱,以便确保他能得到不受折磨和羞辱的死亡。”
“我读过他的书。”
我于是强调,“他最有力的论断我认为是这样一句话:只要是死还是别人的事,你们就会以愚蠢的轻率态度对待死亡。十一年前当我读到这里我觉得我有责任来做这件事。我从一首诗得到启发,我要建一所来世预备学院。真正的。并非是殡仪馆所属的商业链条中的一环。《哈姆雷特》在这里上演过三十五场。”
“我看过相关报道,所以我才来。”
“对不起,‘我才来’是什么意思?”
她眨巴着漂亮的眼睛,疑惑地望着我。
对话变得有点纠缠,我不想记录下来。尤其是,在我和如此美丽的女人之间的真实情况,不是什么纠缠的东西,而是那种气氛。气氛非常好。
但是,我慢慢发现,眼前这个女人就是鲁伊的太太薇拉……在试探性的询问之后,确认了。
我这里还有什么好刺探的?世界上最无用的精致的死亡技术?来讥讽?还需要讥讽我吗?
我干脆谈谈我的收获吧!“实话说吧,尽管我这个想法很好,在商业上也很成功。曾经的顾客没有不满意的——不是开玩笑,每天的视频记录都可以在亲属授权的情况下观看。”
“我能看吗?”
当我和她在逻各斯控制室(就是中央控制室,为了增加思想含量而取了这个名字,当然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看那些广告片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仍然很激动。这个女人,再一次燃起了我对优质事物的爱恋。
请问,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死亡之家”更优质的产品吗?
“能不能这样说,因为我们这里,这个世界变得更优质了?”我说。
“当然!因为你的‘来世预备学院’,这个世界没有了痛苦的终点……人的一生都是舒适的鲜花与靠垫。”她圆睁着眼睛说。
“呃……广告词上可以补上这一句。当然,也不用补了。你丈夫的换头术已经摧毁了一切……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终点。任何终点都没有了。”
屏幕上米兰达出现,提示我晚饭的时间到了。
“我想,成为你们的顾客。”薇拉说。
“今天应该是西班牙海鲜炒饭,”我转过头问薇拉,“为什么?”
“我得了癌癥,在脑子里,我不想换……”
三
她执意不肯加入晚宴。
我和米兰达一起吃饭,此外,还有一个护工与三个客人,另外两个植物人不能到场。是的,想不到这项伟大的事业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人数不是最让我烦恼的问题。心情有一点点不那么舒畅,是从早上开始的。
上午,我的手靠近米兰达的裙边,她手里的盘子摔到了地上。我不知道两者之间有无联系。这个季节的海水,浓得既不愿碎成泡沫,也不肯与雨水调配成浅灰色。在大落地窗隔成的客厅里,中午是最暗的。
口音中带有澳门风味的葡萄牙人,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了按胡须,向我和米兰达,以及烹饪机器人表示感谢。这里是他在全世界呆过的最好的地方,无论是景色还是美食。据他鉴定,除此之外,还有距离我们这里三十公里的“特别区”的日本料理。
“你信不信米兰达也是机器人?一种新型的、能够迷惑人的机器人。”我问葡萄牙人。
“不信。”
“为什么?”我期待他说出惹恼米兰达的话。
“刚刚你没来的时候,她说你的坏话。”
“哦?”
“上午你试图了解她裙子的料子……机器人会说这话吗?”
所有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我慢慢抬起头,米兰达长睫毛低垂。
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什么了?
“真的感谢你王先生。其实我不愿意离开这里,回去后我难道还去上班吗?”昨天终止合同的葡萄牙人端着咖啡说。明天他将离开这里去做那个换头手术。
等着他的某个冰箱里,冰冻的大脑来自某国博学的政治犯,这正是让他跃跃欲试的地方。
落地窗外,乌云密谋着十点钟的暴雨。
四
我端着水果盘去找她。她蜷缩在沙发里看书,手指从书页间让我开心地转移到水果,犹疑了半秒钟,这半秒钟不太像选择水果品种,而像是长长的手指在指点、评价我这里的一切。
长话短说,鲁伊强迫她接受换头手术,她逃出来了。
她想在我这里死去。
但如此仓促,这个“来世预备学院”完备的流程还有什么意义?
她小口小口咀嚼着,我沉默。
“能为你做什么呢?呃……我说的是现在。”
“能去‘特别区’看看吗?” 如果心意已决,签了合同,提供相应服务没有问题,大不了召回那些科学家和医生。
这个岛上,除了我这个快死了的“死亡之家”,还有的就是社会水平(科技、伦理、法律)停留在2017年的“特别区”。在全球海岛经济陷入停滞之后,这个海岛决定铤而走险,提供远远落后于时代的“特色”服务。
说起来,这个岛上的两个区之间,意识形态有诸多不同。大家比拼的是谁存活得更久,想不到最后的胜利者会是“特别区”。
保守到最后也成了景色。在那里,在有孟买风味的街道旁的旅店里,我和米兰达在草席上迎来了好多汗水涔涔的清晨,昂贵的、专门为一个岛生产的黑白电视机,无声地播放着闪动的功夫片。为之配音的是,石板路上扫帚的挥动,与偷走了我们时间的运河。
我不太会开车,十分钟的车程,开了很久。在装潢考究的车里,话题想变得不幼稚都不可能。
“你读过《哈利·波特》吗?”我说。
“看过。”
“既然是‘看过’,那应该是电影了。邓布利多有段话,电影里是没有的:魔法石其实并不是多么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论你想拥有多少财富、获得多长寿命,都可以如愿以偿。这两样东西是人类最想要的——问题是,人类偏偏就喜欢选择对他们最没有好处的东西。”
“深刻啊,不是一般的深刻啊。”她说。
我了解了一下她裙子的面料,她缓慢而坚定地推开我的手。
车窗外夜色浓重,谜一般的龙卷风在远处倒吸海水。
“特别区”红火之后控制得很严,我们那边的“顾客”想过来散心都要我带来才行。原先,各国显贵乐于谈论“死亡之家”以显得开明,后来也愿意来这边购买奢侈的服务。然后,他们爱上了“特别区”。
谁不知道他们过来的目的无非是对外面的机器人妓女警惕够了,你去偷欢,他们偷你的DNA与潜意识。
到这里可以完全放松。都是真人,丑一点根本无所谓。真,才真正值钱。在“特别区”,这里的女人有汗水和气味。窗外,裸露的水沟里还有蚊子。
小雨。“街上的泥水和垃圾怎么样?没见过吧?”我指点着说。
薇拉笑了。
我们在大排档里坐下,打磨筷子。年迈的老板将两碗面端上桌,先到的是东方的葱的气息,既生硬又柔软。她扎起长发,扭一扭脖子,掰动手腕,夸张地宣布进入战斗模式,吸溜着金黄色的面条。这一套表明她过好了这一生,在各处都享受到了最纯粹的日落与美食。
汤碗见底,那张生无可恋的冰山脸,立即变得红扑扑的。
我们走进中国茶馆,要来茶具,支走茶艺师,我从怀中捧出一个小盒子,打开后滚出一颗黑色的球。
“呀!这是什么?鸦片!”她叫了起来。
“你当然不知道。这叫‘龙珠’,来自中国云南的茶叶球,已经存放有一百年了。”
这种茶质量其实并不稳定,我有十多颗,有一次贵客来,泡开后却平平无奇,我只好打翻茶杯换茶加以掩饰。
这次还好,开水注入后,猛烈的香气就在我和她之间的小空间里爆炸了。
“这种一百年前的叶子为什么有花香啊!”她叫起来,外国人毕竟是外国人,即使是她。只要是人,都会在我的茶汤面前显露出自己的人性。
几杯之后,一股气一定在她的后背缓缓上升,直冲到头顶。我让她体会口腔中的香气如何穿透鼻腔,柔软但强劲地释放开来。
“我的头发里似乎有一朵云在浮动,不舒服。”她埋怨道。
“其实还是很舒服的,对不对?”
“四肢很舒服……嗯!你在茶里下了药。”她含混地说。
下药……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你不喝了吧?剩下的都让给我好不好?”她说。
“我喝够了。等会我们去看黑白电视机。”
街上挤满了人,看上去东倒西歪,其实真正懂得特别区乐趣的人能有几个?无非是屈指可数的那几个权贵,多数人可能是跟着他们来的,甚至有人来,是为了指望在雅加达街邂逅他们吧。谈恋爱就是不歇气地说傻话,这些人为了说出傻话来,一定是喝了不少酒。在这个傻乎乎的世界里,要用昂贵的酒来浇灌,才能挤出几句貌似没有心机的傻话,还有可能是假的。
旅店里的电视机屏幕调不出武打片,全是雪花。
我们在蒲团上坐下,我看着电视机说:“想起来了,这是一部老战争电影,名为《黑白军混战》。整部电影的情节就是无数雪花一样的白色斑点和由它们反衬出来的黑色斑点在屏幕上闪烁,这种闪烁被导演解释为激烈的拼杀。影片的结尾,屏幕上只留下一片漆黑,这表明白军最终被消灭了。”
她瞪着我看了很久以防自己上当。
五
人工强光刺瞎了我的双眼。
修习瑜伽后,很多年我都没有在晚上醒来了,回头看见电视机的微弱闪动。困难地将自己定位到暗淡的加勒比的孟买街,定位到自己的44岁。旁边是睡眼惺忪的薇拉,她用手挡住光线,眼角有了皱纹。
街头亮如白昼。
“王先生,请配合检查!”没有情绪的喇叭耐心劝告我不要对抗法律。警察已站满了楼下空地,便装的鲁伊也手持喇叭。
“你带走鲁伊什么东西啦?”我笑着对薇拉说。
薇拉不理我,将我从窗口拉开。
“王先生,你的营业执照已经被吊销了。你的经营行为已经暂停。注意:经营行为已经暂停……”鲁伊对着不在窗口的我喊道,口气模仿执法人员特有的淡漠的严厉。
薇拉大声说:“结束了,都结束了!”
“没有啊,没有啊!”鲁伊嚷道,“为什么不活下去?”
“我……換个大脑?”清冷的夜里,薇拉的大笑声也不显得突兀与不自然。
“王先生!薇拉有什么三长两短你要负责,你要负责……”鲁伊又对不在场的我絮叨。我很尴尬,我现在如果出现在窗口,感觉是被他叫出来的。 “王先生!你带第三者进‘特别区’已经违规,请配合!”警察觉得此次执法不能演变成夫妻吵嘴,于是开始为这个海风拂面的夜晚增添更多的行政色彩。
停顿之后,鲁伊又想到了讥讽我的新办法:“王先生!你何苦要阻拦科技与人类的进步?你那些宗教加哲学被二除的言论,已经够了!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陪伴人类走过了蒙昧时代,现在科学……薇拉!薇拉!你为什么不想要一个更年轻的自己?我为你挑选的大脑是UCLA的文艺复兴博士,方向是贝里尼家族。她没有问题,非常健康,答辩成绩是A,意外坠落……百分百不是抑郁,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抢这个名额?”
“好啦!”薇拉的嗓子提高音量后有点像学生,在夜里传得很远。“你那些器官换来换去的技术,有什么意思?现在……换大脑,你这不是耍人吗?”
“王!你看看这是谁!你自己看看!”鲁伊说完,接着是警车的门打开又关上的声音。
我走到窗前,米兰达站在楼下。
“王先生,是我!”米兰达挥手,我还从来没有从这个陌生的角度看过她。
“是你吗?”
“是我!”
其他人正好趁这个时机缓和一下激动的情绪。棚户区那边飘来若有若无的烧木柴的香气。
薇拉说:“我知道她在鲁伊那里做过手术,所以才避开‘死亡之家’,没想到她把鲁伊带到这里来了。”
“王先生,你劝劝她……你看看我,我不是挺好的?”米兰达的声音没变,声音中的那种善意没变。她的这次“旅行”、她的衣料、她消失不见了的忧郁以及多出来的兴奋,这一刻都变得合情合理了。
“本来想跟你多呆几天,多说一些话。”薇拉对我说,强光罩满了全身的线条。染上岛上商业味道热情待客作风的海风殷勤拉扯她的衣料,向我展现她的身材,丰满,完美。
于是,我们全都看到她跃出窗外。众人的惊呼中,米兰达的声音里那一丝陌生的味道荡漾开来,让这一刻出现了不太得体的兴奋。
自问自答
为什么写这种不酷的软科幻小说?
生死问题对我来说是无法思考或者说是让思考停止的事情,它关涉的仅仅是情绪。有一天,张朝阳说人类可以活到150岁。我觉得必须写完这篇小说了。
所以不是科幻小说?
有点预言性而已。今天人类器官大多可以更换,到可以更换大脑的那天是不是可以说人类实现了永生?至少是永生的最低版本吧。就在这个版本上开始思考。
有什么结论?
没什么结论。思考的只是故事如何展开:在这种新境遇中,人的本性会发生什么变化?歌德说过,“那些对外语一窍不通的人对他们自己的語言也一无所知。”所以,在永生之中,死亡的故事是否能揭示更多生命的秘密,或者至少能更准确地衡量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