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二/外语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进行写作时,被动语态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论文应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本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2009EFL)和美国报纸语料库(Los-Angeles, NYT, washpost)之间的不同差异进行研究。本论文所使用的工具是WordSmith4和Antconc。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结果表明本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2009EFL)和美国报纸语料库(Los-Angeles, NYT, washpost) 在被动语态的使用上具有显著差异。
二、文献回顾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对中国学习者而言是一个难点。到目前为止,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被动语态习得的研究并不多。国内关于被动语态的研究大多只在理论层面上,或只在研究作格动词时有所涉及。具体来说,国内研究多是对英、汉被动语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两者的相似和不同,而使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来对中国学习者的被动语态的习得情况的研究仍很欠缺,陈万霞(2002)曾使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对中国学习者的被动语态的习得做过研究,但是没有与本土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
国外研究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者被动语态习得的极少,如Yip(1995),但他研究的只是假被动式(pseudo-passives),且研究对象只限于台湾学生。
三、理论框架
本文的理论框架是二语习得理论,该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因素对语言习得效果的重要性,同时否认先天因素的影响。但作者认为先天因素也是应该考虑的影响语言习得效果的因素之一,只不过在大多数语言习得者中,先天差异微乎其微,所以环境论主要是在不考虑先天差异的前提下,强调注意学习者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分析各种外部环境变量对习得成果的起作用的大小。起初,在“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的基础之上,环境论的观点是,一种语言就是一套独立的行为习惯,学习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培养一种特定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就是在培养新的语言习惯(即第二语言),在形成新习惯的同时要摆脱和避免旧的语言习惯(即母语)的干扰。最近,“文化迁移模式”是环境论队伍里提出的一个新观点。该理论的观点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受心理上和社会文化同本族语者之间的差异距离的影响。社会距离的概念是学习者作为一种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与操另一种语言的社会群体的接触,心理距离是指学习者作为个体所受到新的一种语言文化对自身心理或情感的影响。这些被看作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形成了“文化迁移”的内容,即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的同时也接受了一种新的语言文化的过程。文化迁移还有许多内容,第二语言习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熟练程度取决于他们向目的语迁移的幅度。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用了两个语料库,分别是本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2009EFL)和美国报纸语料库(Los-Angeles, NYT, washpost)。本论文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是WordSmith4和Antconc。
关于被动语态的使用,首先使用Antconc的正则表达式计算美国报纸的语料库中被动语态使用的频数,结果为689次,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数,结果为434次。然后用Wordsmith的Wordlist工具,计算美国报纸语料库的总的形符数,结果为202507个。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总的形符数,结果为176328个。最后再使用卡方检验,计算出P值,看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五、数据分析
由上表可知,美国报纸语料库和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在被动语态的使用方面,计算得出的卡方值约为27.76,由此得出的P值<0.05, 所以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被动语态使用不足。所以,教师需要指导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充分认识并遵从英语句式的结构特点,适时多用被动语态表达,从而使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表达更加地道。
六、结语
本论文从被动语态的使用情况着手,对美国报纸语料库和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之间的不同差异进行研究。运用Wordsmith和Antconc工具以及卡方检验,最后结果表明这一个维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美国报纸语料库和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语料构成也存在明显不同。同时表明,中国学习者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被动语态使用不足。希望本研究也能给英语的教与学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建议,从而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也让英语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Yip,V.1995.Interlanguage and Learnability:From Chinese to English[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在二/外语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进行写作时,被动语态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论文应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本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2009EFL)和美国报纸语料库(Los-Angeles, NYT, washpost)之间的不同差异进行研究。本论文所使用的工具是WordSmith4和Antconc。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结果表明本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2009EFL)和美国报纸语料库(Los-Angeles, NYT, washpost) 在被动语态的使用上具有显著差异。
二、文献回顾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对中国学习者而言是一个难点。到目前为止,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被动语态习得的研究并不多。国内关于被动语态的研究大多只在理论层面上,或只在研究作格动词时有所涉及。具体来说,国内研究多是对英、汉被动语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两者的相似和不同,而使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来对中国学习者的被动语态的习得情况的研究仍很欠缺,陈万霞(2002)曾使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对中国学习者的被动语态的习得做过研究,但是没有与本土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
国外研究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者被动语态习得的极少,如Yip(1995),但他研究的只是假被动式(pseudo-passives),且研究对象只限于台湾学生。
三、理论框架
本文的理论框架是二语习得理论,该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因素对语言习得效果的重要性,同时否认先天因素的影响。但作者认为先天因素也是应该考虑的影响语言习得效果的因素之一,只不过在大多数语言习得者中,先天差异微乎其微,所以环境论主要是在不考虑先天差异的前提下,强调注意学习者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分析各种外部环境变量对习得成果的起作用的大小。起初,在“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的基础之上,环境论的观点是,一种语言就是一套独立的行为习惯,学习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培养一种特定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就是在培养新的语言习惯(即第二语言),在形成新习惯的同时要摆脱和避免旧的语言习惯(即母语)的干扰。最近,“文化迁移模式”是环境论队伍里提出的一个新观点。该理论的观点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受心理上和社会文化同本族语者之间的差异距离的影响。社会距离的概念是学习者作为一种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与操另一种语言的社会群体的接触,心理距离是指学习者作为个体所受到新的一种语言文化对自身心理或情感的影响。这些被看作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形成了“文化迁移”的内容,即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的同时也接受了一种新的语言文化的过程。文化迁移还有许多内容,第二语言习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熟练程度取决于他们向目的语迁移的幅度。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用了两个语料库,分别是本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2009EFL)和美国报纸语料库(Los-Angeles, NYT, washpost)。本论文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是WordSmith4和Antconc。
关于被动语态的使用,首先使用Antconc的正则表达式计算美国报纸的语料库中被动语态使用的频数,结果为689次,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数,结果为434次。然后用Wordsmith的Wordlist工具,计算美国报纸语料库的总的形符数,结果为202507个。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总的形符数,结果为176328个。最后再使用卡方检验,计算出P值,看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五、数据分析
由上表可知,美国报纸语料库和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在被动语态的使用方面,计算得出的卡方值约为27.76,由此得出的P值<0.05, 所以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被动语态使用不足。所以,教师需要指导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充分认识并遵从英语句式的结构特点,适时多用被动语态表达,从而使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表达更加地道。
六、结语
本论文从被动语态的使用情况着手,对美国报纸语料库和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之间的不同差异进行研究。运用Wordsmith和Antconc工具以及卡方检验,最后结果表明这一个维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美国报纸语料库和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语料构成也存在明显不同。同时表明,中国学习者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被动语态使用不足。希望本研究也能给英语的教与学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建议,从而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也让英语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Yip,V.1995.Interlanguage and Learnability:From Chinese to English[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