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呈现一道PISA试题的命制过程:抽象简化,创设问题情境——观察调整,修正问题情境——追根溯源,还原真实情境.提出应还原现实问题的真实结构,才能命制出有效的PISA试题.
【关键字】 PISA试题;问题情境;命题
PISA2021数学测评框架将数学素养定义为:个体在真实世界的不同情境下进行数学推理,并表达、应用和阐释数学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使用数学概念、过程、事实和工具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现象的能力,它有助于个体作为一个关心社会、善于思考的21世纪建设性公民,了解数学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做出有根据的数学判断和决定[1].数学素养的定义要求PISA试题是真实的,尽可能地呈现给学生应用数学时遇到的挑战,就像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一样.本文通过呈现一道PISA试题的命制过程,与同行们分享如何从现实世界情境出发,研制一道真实有效的PISA试题.
1 抽象简化,创设问题情境
命制PISA试题,首先要找到与真实情境相关的数学内容,让参加测试的学生都容易理解和参与.重要的是简化现实世界背景,相关的情境和其内在的数学信息,使其容易接近,同时也保持它真实的一面[2].
手机三脚架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将它作为素材编制PISA试题,能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数学测评的公平性.首先观察手机三脚架的结构如图1,它主要通过改变中间锁扣在主轴上的位置来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再慢慢滑动锁扣的位置,主轴和支架的长度都无变化,因不考虑支架的立体结构,可将其简化抽象成数学线段如图2,即线段AB,CD,CE,ED和BE的长度都不变.收拢三脚架后,主轴AB与支架CD重合,支架BE与支架DE重合,得出AB=CD,BE=DE.用米尺测得AB=50cm,DE=20cm,CE=30cm,可得点E是CD上的固定点且CE=1.5DE.将点C的位置从A点出发往B点滑动,变化的量有:①线段AC的长度增大,BC的长度减小;②∠BCE和∠CEB的角度逐渐减小,∠CBE的角度逐渐增大;③△BCE的形状发生改变.充分挖掘素材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后,选定△BCE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形状变成特殊图形时,便可编制出几何问题.滑动点C的位置寻找支架的特殊结构,首先考慮当点B跟点D都触及地面的状态如图3,画出图形后发现产生了科学性错误:已知△CBD是直角三角形,DE=BE,则∠D=∠DBE,推理可得∠BCE=∠CBE,所以CE=BE,因此点E是CD的中点,这与条件CE=1.5DE矛盾.CE=1.5DE是由测量得出,应该无误,所以问题肯定出在点B处:①重新测量BE和DE发现,BE的长比DE多1cm;②仔细观察三脚架结构,发现支架BE并不是直接连在主轴上,而是有个底座连结着.根据BE和DE收拢时能重合,判断问题不在条件BE=DE,而是底座的原因,因此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2 观察调整,修正问题情境
将底座抽象成线段BF,中空部分由原来的三角形变成了四边形,四边形仍可转化成三角形解决.滑动点C的位置,画出三脚架的特殊状态:①当点B触及地面时,即点D,F,B在同一直线上,如图4,此时△DEF是等腰三角形;②当EF⊥CD时,如图5,根据∠CEF=90°可构造K型全等图形;③当点B,F,E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6,可构造A型相似图形;④可设置特殊角如∠BCE=45°,如图7,构造出特殊直角三角形.试卷细目表对这道题的定位是考查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因此选用图5和图6作为两个特殊状态命制问题.图4图5图6图7
本题的命制思路是抓住情境中的不变量,即支架的长度不变,来考查学生变中寻找不变的思想方法.将图5和图6作为两个变化的特殊状态,让不同支架的长度之间形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当EF⊥CD时,增设tan∠BCE=34的条件,让各个线段都产生数量关系,将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用字母表示后,其它线段长度都可用这个字母表示出来.当点B,F,E在同一条直线上时,△BCE会变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将代数式建立等量关系可解出字母的值.为考查A型相似三角形,并考虑到改变点C位置的目的是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因此最后设问点A离地面的高度.
问题呈现 图1是一种手机三脚架,它通过改变点C在主轴AB上的位置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已知支脚CD=AB,底座BF⊥BC且BF=3厘米,点E是CD上的固定点且拉杆EF=DE(DE>3).当EF⊥CD时,如图2,tan∠BCE=34;若将点C向下移14厘米,则点B,E,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3,此时点A离地面的高度是厘米.
命题反思 试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且蕴含的基本图形丰富,有K型相似图形和A型相似图形,考查了将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的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变中不变的思想.研究的问题指向现实用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表述不清,学生很难从题意中理解线段的关系;二是结果的方程数据较为复杂,勾股定理列出的方程是75a2-305a 126=0,虽然结果的数据不错,但是很难用十字相乘法凑出来.
3 追根溯源,还原真实情境
为解决方程复杂的问题,首先是修改数据,但无论改变tan∠BCE的大小,还是BF的长度或是移动的距离,方程都很复杂不易计算.百般无奈下,重新观察三脚架并测量数据,结果发现点C处其实也有一个跟BF一样的底座,也就是原先假设的结构可能存在问题,于是第一次创设情境产生的矛盾也找到了原因.中空的部分既不是三角形,也不是四边形,而是五边形,但因为两个底座平行且相等,还是可以将其转化为三角形解决.重新画出特殊状态后,再次编制问题.如果选FG⊥DE的状态,可以连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但解法与试卷中其它问题的考点重复.因此选用点B,G,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和点B,G,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两个时刻,作为特殊状态来编制问题.
试题呈现 如图1是一种手机三脚架,它通过改变锁扣C在主轴AB上的位置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其他支架长度固定不变.已知支脚DE=AB,底座CD⊥AB,BG⊥AB,且CD=BG,F是DE上的固定点,且EF∶DF=2∶3.当点B,G,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2)时,测得tan∠BED=2;若将点C向下移动24cm,则点B,G,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3),此时点A离地面的高度是cm.
命题反思 修改后算得AB的长度是15 153,跟实际数据50非常接近,计算过程也较为简单.不仅还原了手机三脚架的真实结构,还让试题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不是把时间消耗在计算上.有效地达到了测评的目的,体现了PISA试题的真正意图.
4 小结
命制试题应尽最大可能体现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结构,过度简化或不留心观察都会造成数学推理上的矛盾,产生科学性错误.试题的数据应尽量贴近现实数据,学生计算时才会感觉自己在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现实问题.
真实的,才是有效的.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方能有效地测评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PISA试题的真正精神.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朱忠明.变与不变:PISA2000-2021数学测评框架的沿革[J].数学教育学报,2019(4)
[2]凯·斯泰西,罗斯·特纳.数学素养的测评——走进PISA测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55-156
作者简介 戴婷婷,瑞安市教坛新秀,温州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温州市单元试卷命题一等奖,多次参与瑞安市期末试卷命制和中考适应性试卷命题工作.
【关键字】 PISA试题;问题情境;命题
PISA2021数学测评框架将数学素养定义为:个体在真实世界的不同情境下进行数学推理,并表达、应用和阐释数学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使用数学概念、过程、事实和工具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现象的能力,它有助于个体作为一个关心社会、善于思考的21世纪建设性公民,了解数学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做出有根据的数学判断和决定[1].数学素养的定义要求PISA试题是真实的,尽可能地呈现给学生应用数学时遇到的挑战,就像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一样.本文通过呈现一道PISA试题的命制过程,与同行们分享如何从现实世界情境出发,研制一道真实有效的PISA试题.
1 抽象简化,创设问题情境
命制PISA试题,首先要找到与真实情境相关的数学内容,让参加测试的学生都容易理解和参与.重要的是简化现实世界背景,相关的情境和其内在的数学信息,使其容易接近,同时也保持它真实的一面[2].
手机三脚架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将它作为素材编制PISA试题,能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数学测评的公平性.首先观察手机三脚架的结构如图1,它主要通过改变中间锁扣在主轴上的位置来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再慢慢滑动锁扣的位置,主轴和支架的长度都无变化,因不考虑支架的立体结构,可将其简化抽象成数学线段如图2,即线段AB,CD,CE,ED和BE的长度都不变.收拢三脚架后,主轴AB与支架CD重合,支架BE与支架DE重合,得出AB=CD,BE=DE.用米尺测得AB=50cm,DE=20cm,CE=30cm,可得点E是CD上的固定点且CE=1.5DE.将点C的位置从A点出发往B点滑动,变化的量有:①线段AC的长度增大,BC的长度减小;②∠BCE和∠CEB的角度逐渐减小,∠CBE的角度逐渐增大;③△BCE的形状发生改变.充分挖掘素材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后,选定△BCE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形状变成特殊图形时,便可编制出几何问题.滑动点C的位置寻找支架的特殊结构,首先考慮当点B跟点D都触及地面的状态如图3,画出图形后发现产生了科学性错误:已知△CBD是直角三角形,DE=BE,则∠D=∠DBE,推理可得∠BCE=∠CBE,所以CE=BE,因此点E是CD的中点,这与条件CE=1.5DE矛盾.CE=1.5DE是由测量得出,应该无误,所以问题肯定出在点B处:①重新测量BE和DE发现,BE的长比DE多1cm;②仔细观察三脚架结构,发现支架BE并不是直接连在主轴上,而是有个底座连结着.根据BE和DE收拢时能重合,判断问题不在条件BE=DE,而是底座的原因,因此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2 观察调整,修正问题情境
将底座抽象成线段BF,中空部分由原来的三角形变成了四边形,四边形仍可转化成三角形解决.滑动点C的位置,画出三脚架的特殊状态:①当点B触及地面时,即点D,F,B在同一直线上,如图4,此时△DEF是等腰三角形;②当EF⊥CD时,如图5,根据∠CEF=90°可构造K型全等图形;③当点B,F,E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6,可构造A型相似图形;④可设置特殊角如∠BCE=45°,如图7,构造出特殊直角三角形.试卷细目表对这道题的定位是考查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因此选用图5和图6作为两个特殊状态命制问题.图4图5图6图7
本题的命制思路是抓住情境中的不变量,即支架的长度不变,来考查学生变中寻找不变的思想方法.将图5和图6作为两个变化的特殊状态,让不同支架的长度之间形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当EF⊥CD时,增设tan∠BCE=34的条件,让各个线段都产生数量关系,将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用字母表示后,其它线段长度都可用这个字母表示出来.当点B,F,E在同一条直线上时,△BCE会变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将代数式建立等量关系可解出字母的值.为考查A型相似三角形,并考虑到改变点C位置的目的是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因此最后设问点A离地面的高度.
问题呈现 图1是一种手机三脚架,它通过改变点C在主轴AB上的位置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已知支脚CD=AB,底座BF⊥BC且BF=3厘米,点E是CD上的固定点且拉杆EF=DE(DE>3).当EF⊥CD时,如图2,tan∠BCE=34;若将点C向下移14厘米,则点B,E,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3,此时点A离地面的高度是厘米.
命题反思 试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且蕴含的基本图形丰富,有K型相似图形和A型相似图形,考查了将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的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变中不变的思想.研究的问题指向现实用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表述不清,学生很难从题意中理解线段的关系;二是结果的方程数据较为复杂,勾股定理列出的方程是75a2-305a 126=0,虽然结果的数据不错,但是很难用十字相乘法凑出来.
3 追根溯源,还原真实情境
为解决方程复杂的问题,首先是修改数据,但无论改变tan∠BCE的大小,还是BF的长度或是移动的距离,方程都很复杂不易计算.百般无奈下,重新观察三脚架并测量数据,结果发现点C处其实也有一个跟BF一样的底座,也就是原先假设的结构可能存在问题,于是第一次创设情境产生的矛盾也找到了原因.中空的部分既不是三角形,也不是四边形,而是五边形,但因为两个底座平行且相等,还是可以将其转化为三角形解决.重新画出特殊状态后,再次编制问题.如果选FG⊥DE的状态,可以连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但解法与试卷中其它问题的考点重复.因此选用点B,G,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和点B,G,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两个时刻,作为特殊状态来编制问题.
试题呈现 如图1是一种手机三脚架,它通过改变锁扣C在主轴AB上的位置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其他支架长度固定不变.已知支脚DE=AB,底座CD⊥AB,BG⊥AB,且CD=BG,F是DE上的固定点,且EF∶DF=2∶3.当点B,G,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2)时,测得tan∠BED=2;若将点C向下移动24cm,则点B,G,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3),此时点A离地面的高度是cm.
命题反思 修改后算得AB的长度是15 153,跟实际数据50非常接近,计算过程也较为简单.不仅还原了手机三脚架的真实结构,还让试题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不是把时间消耗在计算上.有效地达到了测评的目的,体现了PISA试题的真正意图.
4 小结
命制试题应尽最大可能体现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结构,过度简化或不留心观察都会造成数学推理上的矛盾,产生科学性错误.试题的数据应尽量贴近现实数据,学生计算时才会感觉自己在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现实问题.
真实的,才是有效的.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方能有效地测评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PISA试题的真正精神.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朱忠明.变与不变:PISA2000-2021数学测评框架的沿革[J].数学教育学报,2019(4)
[2]凯·斯泰西,罗斯·特纳.数学素养的测评——走进PISA测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55-156
作者简介 戴婷婷,瑞安市教坛新秀,温州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温州市单元试卷命题一等奖,多次参与瑞安市期末试卷命制和中考适应性试卷命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