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到我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参加校本教研,和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听小学语文课——教师为四年级的学生导读《长袜子皮皮》。学生在教师下发的片段材料中认识到皮皮的可爱、力气大、行为古怪、想法奇特、富有正义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幽默、夸张,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提出了“她为什么叫皮皮?她的袜子到底有多长?她为什么一个人住?爸爸妈妈去哪儿了?”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告诉他们:若你真的想知道得更多,就去阅读被称为“童话外婆”的林格伦所写的这本经典之作《长袜子皮皮》吧。
这节课就在学生满心的期待中结束了,我相信他们之中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去阅读这本书。那位中学语文老师激动之余对我说:“我发现小学老师是在寻找阅读的兴趣点以激发学生自己去读,而中学老师却是在寻找考点告诉学生要‘这样’跟着老师读,我们也不想这样做,但是……没有办法。”
一语中的。
从语气和神情中,我能够感受到她的无奈:“阅读不应该是执行命令,而应该是自觉自愿的事情”,“阅读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甚至关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大政方针,在一些考试考题面前就全面垮了塌了。阅读,哪里应该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升学考试呢?阅读是为了让人生更有滋味,更有乐趣,更健康,更有活力,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生这份答卷更完整,更完善,更完美。
我从小生活在内蒙古一个叫尼尔基的小镇上,北方,天气特别冷,一年之中不下雪的日子只有五个月,除了和小伙伴们玩儿,坐在炕头看书是我最大的享受。《动脑筋爷爷》《365夜》《洋葱头历险记》《三毛流浪记》……只要是家里有的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书的边边角角都卷了起来,有的甚至掉了页再粘上。就那样一遍一遍地沉浸其中,很多段落都可以背下来。
上了初中以后,家里的书不够看了,我开始到镇上的图书馆借书,到新华书店买书。《三家巷》《子夜》……都是在那个时候看的。说实话,书中的内容和人物我早就记不清了,当时也根本读不大懂,但是读过了就或深或浅地留下了痕迹。前年,我因为要讲《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重新捧起《呼兰河传》的时候,好像一下子有了回忆,那些文字似曾相识,它们让我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了起来,那种感觉无异于见到了一个老朋友,轻声又热切地说着“好久不见”。
阅读的效果从来都不应该是立竿见影的,它应该是一种滋养,一种熏陶,一种浸润。我常常想:我凭借什么从内蒙古一个小县城出来,可以在北京安身立命,甚至成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呢?这一定和年少时的阅读有关系。因为有了这个“童子功”,我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比较准确,语言表达清晰,遣词造句比较得体。因为阅读,我從不觉得给学生写范文是一件难事,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在作文里用上一些新鲜的语汇,并要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开头、结尾,有与众不同的立意和选材;因为阅读,我比别人更早认识了葛翠林、任溶溶、鲁兵、张天翼……为我当老师后带着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这件事上,语文老师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任何急功近利都是对阅读的亵渎。我总想告诉老师们,别着急啊,慢慢来,要相信,所有的阅读都会留下印记,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出回响。阅读的回响,也如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学生今天的阅读或许要在几年后、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真的,阅读无法速成。它不是汉堡包,两片面包夹上肉和菜两分钟就可以做成;它更像煲汤,需要时间,需要慢火煨,小火炖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有味道飘出来,喝一口,味道醇厚,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 田 晟
这节课就在学生满心的期待中结束了,我相信他们之中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去阅读这本书。那位中学语文老师激动之余对我说:“我发现小学老师是在寻找阅读的兴趣点以激发学生自己去读,而中学老师却是在寻找考点告诉学生要‘这样’跟着老师读,我们也不想这样做,但是……没有办法。”
一语中的。
从语气和神情中,我能够感受到她的无奈:“阅读不应该是执行命令,而应该是自觉自愿的事情”,“阅读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甚至关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大政方针,在一些考试考题面前就全面垮了塌了。阅读,哪里应该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升学考试呢?阅读是为了让人生更有滋味,更有乐趣,更健康,更有活力,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生这份答卷更完整,更完善,更完美。
我从小生活在内蒙古一个叫尼尔基的小镇上,北方,天气特别冷,一年之中不下雪的日子只有五个月,除了和小伙伴们玩儿,坐在炕头看书是我最大的享受。《动脑筋爷爷》《365夜》《洋葱头历险记》《三毛流浪记》……只要是家里有的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书的边边角角都卷了起来,有的甚至掉了页再粘上。就那样一遍一遍地沉浸其中,很多段落都可以背下来。
上了初中以后,家里的书不够看了,我开始到镇上的图书馆借书,到新华书店买书。《三家巷》《子夜》……都是在那个时候看的。说实话,书中的内容和人物我早就记不清了,当时也根本读不大懂,但是读过了就或深或浅地留下了痕迹。前年,我因为要讲《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重新捧起《呼兰河传》的时候,好像一下子有了回忆,那些文字似曾相识,它们让我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了起来,那种感觉无异于见到了一个老朋友,轻声又热切地说着“好久不见”。
阅读的效果从来都不应该是立竿见影的,它应该是一种滋养,一种熏陶,一种浸润。我常常想:我凭借什么从内蒙古一个小县城出来,可以在北京安身立命,甚至成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呢?这一定和年少时的阅读有关系。因为有了这个“童子功”,我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比较准确,语言表达清晰,遣词造句比较得体。因为阅读,我從不觉得给学生写范文是一件难事,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在作文里用上一些新鲜的语汇,并要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开头、结尾,有与众不同的立意和选材;因为阅读,我比别人更早认识了葛翠林、任溶溶、鲁兵、张天翼……为我当老师后带着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这件事上,语文老师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任何急功近利都是对阅读的亵渎。我总想告诉老师们,别着急啊,慢慢来,要相信,所有的阅读都会留下印记,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出回响。阅读的回响,也如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学生今天的阅读或许要在几年后、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真的,阅读无法速成。它不是汉堡包,两片面包夹上肉和菜两分钟就可以做成;它更像煲汤,需要时间,需要慢火煨,小火炖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有味道飘出来,喝一口,味道醇厚,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