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课划分为《品德与生活》(小学1~2年级)和《品德与社会》(小学3~6年级)。总的说,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专门学科,怎样在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是当前品德课教学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是要把握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低年级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对儿童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二是要认清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结构。品德课既要遵循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小学德育的基本规律,具有德智双重性。有人把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归纳为知行两点、情意双线,即任何一堂品德课都必须落实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的教学目标,并将激发道德情感和磨炼道德意志贯穿于教学始终。如教学《我们的地球》,既要让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又要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先人产生敬意,加深热爱地球的情感,树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三是要始终把知行统一作为品德课教学的重点。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源除学校外,还有社会和家庭,学生对不少道德观念既不是完全掌握,也不是十分陌生,而是处于一种知行矛盾阶段。这种知行矛盾有时表现为有知无行,有时表现为无知有行,有时表现为无知无行。因此,品德课教师在备课阶段,要通过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行矛盾,确定教学重点。如教学《我该不该这样做》一课,教师就要对学生的知行矛盾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有知无行、无知有行、无知无行三种情况,分别确定明理导行,知行并重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生活中要遵纪守法、自尊自爱,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
四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如教学《交往是堂必修课》这一单元,先把“交往”这一整体化为“诚信真可贵”、“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同行”三部分,再把三篇课文中的道德事例化整体为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道德事例与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从个别事例中抽象出概念,再概括成道德观念,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学会主动把诚信、宽容、互帮互助运用在自己的日常交往中。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参与。
五是要把握好品德教育延伸的限度。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社会,但也要把握好延伸的度,保证一课一得。如,我要学习你的长处,可以自然延伸到我要学习他的长处、别人的长处、大家的长处。如珍惜时间就不宜向珍爱生命扩展,虽然两者联系紧密,但各为一种道德观念,各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还要树立和强化以下几个意识。
一是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品德课教学不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就能收到效果的,无论是接纳品德常识,提高道德认识,还是情感的陶冶、升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参与是不能奏效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处理好整体与个体差异、“导”与“学”的关系。要因材施教,设置有层次、有差异的问题和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是强化培养学生品德能力的意识。长期以來,人们往往重视语文、数学等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品德学科的能力培养,认为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学生理解了,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其实,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甚至是荒谬的。品德课必须在明理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激情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体验能力;在导行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能说会写的能力,通过有机统一的训练,使学生多才多能。
三是要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熟悉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备课时吃透教材,充分理解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明确该课所在单元的主题,全面思考该课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珍爱生命》和《安全和生活》这两个单元,就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四是要强化情感意识。小学品德课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几乎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分目标”中首要的一条。所以,要强化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意识。认真分析每课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的规律,科学确立情感教育的目标,贯彻情感教育的原则并注意将情感教育贯串于教学的始终,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而孤立进行。
五是要强化反馈矫正意识。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只有依据教学目标发挥评价功能,不断获得反馈信息,才能及时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通华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一是要把握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低年级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对儿童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二是要认清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结构。品德课既要遵循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小学德育的基本规律,具有德智双重性。有人把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归纳为知行两点、情意双线,即任何一堂品德课都必须落实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的教学目标,并将激发道德情感和磨炼道德意志贯穿于教学始终。如教学《我们的地球》,既要让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又要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先人产生敬意,加深热爱地球的情感,树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三是要始终把知行统一作为品德课教学的重点。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源除学校外,还有社会和家庭,学生对不少道德观念既不是完全掌握,也不是十分陌生,而是处于一种知行矛盾阶段。这种知行矛盾有时表现为有知无行,有时表现为无知有行,有时表现为无知无行。因此,品德课教师在备课阶段,要通过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行矛盾,确定教学重点。如教学《我该不该这样做》一课,教师就要对学生的知行矛盾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有知无行、无知有行、无知无行三种情况,分别确定明理导行,知行并重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生活中要遵纪守法、自尊自爱,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
四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如教学《交往是堂必修课》这一单元,先把“交往”这一整体化为“诚信真可贵”、“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同行”三部分,再把三篇课文中的道德事例化整体为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道德事例与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从个别事例中抽象出概念,再概括成道德观念,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学会主动把诚信、宽容、互帮互助运用在自己的日常交往中。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参与。
五是要把握好品德教育延伸的限度。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社会,但也要把握好延伸的度,保证一课一得。如,我要学习你的长处,可以自然延伸到我要学习他的长处、别人的长处、大家的长处。如珍惜时间就不宜向珍爱生命扩展,虽然两者联系紧密,但各为一种道德观念,各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还要树立和强化以下几个意识。
一是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品德课教学不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就能收到效果的,无论是接纳品德常识,提高道德认识,还是情感的陶冶、升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参与是不能奏效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处理好整体与个体差异、“导”与“学”的关系。要因材施教,设置有层次、有差异的问题和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是强化培养学生品德能力的意识。长期以來,人们往往重视语文、数学等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品德学科的能力培养,认为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学生理解了,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其实,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甚至是荒谬的。品德课必须在明理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激情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体验能力;在导行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能说会写的能力,通过有机统一的训练,使学生多才多能。
三是要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熟悉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备课时吃透教材,充分理解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明确该课所在单元的主题,全面思考该课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珍爱生命》和《安全和生活》这两个单元,就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四是要强化情感意识。小学品德课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几乎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分目标”中首要的一条。所以,要强化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意识。认真分析每课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的规律,科学确立情感教育的目标,贯彻情感教育的原则并注意将情感教育贯串于教学的始终,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而孤立进行。
五是要强化反馈矫正意识。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只有依据教学目标发挥评价功能,不断获得反馈信息,才能及时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通华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