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爱”的播种者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e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近年来,以“爱心教育”为品牌,打造学校特色。“爱心教育”就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而实施“爱心教育”的教师就是爱的播种者。
  培养爱心教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以前,很多教师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的时候,都会说自己因为有爱心而做好了某项工作或教育好了某个学生,由此认为自己已经是爱心教师。我们感觉这是把爱心教师看得太简单了。首先,只喜欢部分孩子不能算作爱心教师。因为,天真烂漫、活泼聪明的乖孩子人人都喜欢。其次,只在某些时候喜欢孩子,也不能算作爱心教师。根据我校流动人口子女的生源特点,只有在面对因频繁流动而没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孩子、面对流动人口文化水平偏低而交流困难的家长,教师还有爱心才算是爱心教师。
  基于这种思考,我们把教师富于爱心的内涵界定为——情感标准:同情、宽容、尊重、责任;能力标准:教学能力,培养学生习惯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行为标准: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教学一丝不苟,对自己克己向善,对同事团结友爱,对家长尊重理解。
  我校培养爱心教师的基本做法是:采取多种形式,激发爱的情感;根据工作需要,培养爱的能力;通过评价标准的建设,引领爱的行为。
  
  采取多种形式,激发“爱”的情感
  
  我校学生来源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教师很容易产生抱怨心理。抱怨孩子的纪律性差、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差、家长素质不高,等等。怀着这样的心理,很难教育好孩子。我们通过提高认识、唤起同情心等多种形式,激发教师的爱心。
  1.学习理论,提高认识
  每一个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但是面对流动人口和他们的子女时,教师往往忘记了他们弱者的地位,习惯于用社会的平均水平来要求他们。为此,学校通过组织学习,让教师知道弱者的成因。
  我们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教育的使命》,和美国学者查洛特丹尼森所著《学校改造框架》,以及我国学者所著《弱势群体》等书的有关章节,使老师们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他的家庭背景、地域背景、先辈的传统职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动人口子女处在社会的底层,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交际面是底层,因此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可利用的人和社会关系帮助他们成功;他们的信息源是封闭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机会,他们捕捉不到,他们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凭着自己的努力。
  同时,我们还让老师认识到:这些流动人口子女,能够到我们学校学习是幸运的。还有大批的流动人口子女是没有这个幸运的。在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机会时,我们没有理由挥霍掉孩子这个幸运的机会。
  这些道理的学习和讲解,唤起了老师们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深切理解和同情,激发了爱心。
  2.走近流动人口,强化内心体验
  我们组织了“走进工地、走进家庭、走进流动人口的心里”等系列活动。
  ●走进工地,看流动人口的工作环境。通州区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农民工是建设的主力军。老师看到冬天农民工住的非常简陋的用帆布搭起的工棚,看到农民工的单薄的被子,看到缺油少盐的伙食,同情之心被深深地唤醒。
  ●走进流动人口的家庭,看生活环境。老师们看到了一家几口挤在一间低矮的平房里,看到这间平房不但要住人,还要把明天卖的菜放在屋里。流动人口窘迫的生活深深地触动了老师。
  ●走进打工者的内心,倾听流动人口的心声。老师们在和家长们谈话时,很少听到抱怨,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殷殷的嘱托,打动了老师的心。
  一系列的活动,使老师们深受教育。一位老师说:“通过和他们的接触,我们才知道社会最底层的人的生活状态。有人说,教育可以改变命运。那就从我开始,用我的努力,去改变他们孩子的命运吧。”
  3.加强教师使命感的激发
  在创建“爱心教育”特色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从教育史,特别是教育家的身上认识爱心教育,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陶行知的“平民教育”,使老师们认识到:教师应该是社会公平的体现者,应该对平民子女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激发了教师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爱心。
  
  根据工作需要,培养“爱”的能力
  
  教师只有爱的情感还不够,没有爱的能力,爱的情感也会逐渐消失。我校根据工作的需要,把培养爱心教师的着力点放在3个方面:教学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养成习惯的能力。
  1.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流动人口子女因为经常转学,以及教材的差异,一般学习基础比较差。为了教育好这些学生,我们加大力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供学习机会,提倡经验共享。我们给老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但是外出学习的老师要负责为学校教师讲座,把外出学习的好经验拿出来和全体老师共享,达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的效果。
  ●加强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建设,定人员定时间进行教材的专题研究,以研代培,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我们每学期都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互相听课,包括同题讲课、骨干教师引路课,以及教学研讨等。由于校本教研有切入面小的特点,对老师备课讲课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横向学习教材,打通本地教材和外地教材的联系。我校教师不但要深钻本地教材,为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回到老家上学教材不同的问题,还给老师提供外地的教材,让老师找出本地教材和外地教材的差异,尽可能在授课过程中或利用校本课程时间给与讲解。
  由于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使我校的市区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在全区处于较高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工作中更好地体现了自己的爱心。
  2.培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为了培养教师与流动人口子女家长沟通的能力,我们深入研究了流动人口子女家长的特点,筛选整理出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家长沟通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注意沟通的态度。教师要本着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不抱怨家长不配合学校该老师的工作。因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家长文化素质低,不会教育孩子,教师要多交给家长一些管理孩子的技巧;家长没有时间管理孩子,教师就要和家长讲家长管理孩子的必要性。
   ●注意沟通的时间。因为做小买卖的人时间更紧张,因此多采取电话沟通,以信家访等形式,尽量不耽误他们的时间。
   ●注意沟通的方法。老师们总结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例如:“一杯茶”法,家长到校后,不忙沟通,先给家长沏一杯茶,往往这一杯茶就能缓和气氛;“一分为二法”,和家长沟通学生的基本情况,优点和缺点分开说,优点说足,缺点说准;“从一般到特殊法”,先和家长介绍全班学生情况,然后再和家长谈他的孩子情况,使家长明确自己孩子在整个集体中的不足;“寄予希望法”,通过教师的沟通,让家长对孩子充满希望。
  老师们与家长沟通能力的增强,逐步赢得了家长的心,学生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的现象明显减少。学校召开家长会,出勤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接近100%。
  与此同时,我们还拓展了爱心教育的对象,把对家长的教育也融入到了爱心教育的范畴之中。通过家长会、学校小报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养成习惯的能力
  我校“爱心教师”培养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的能力。
  ●培养习惯实战技巧交流会。为了培养学生习惯,我们注重教师的典型经验。例如,出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习惯现象,我们就让在这方面有办法的一些教师介绍经验,然后各位教师学以致用。这样的会经常开,对丰富教师的管理办法起到很大作用。
  ●培养习惯岗位责任制。在培养学生基本习惯方面,学校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重视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把课堂教学、做操、各种活动等都作为培养学生基本习惯的机会。学校为了发挥全员培养学生习惯的作用,给老师定了学生习惯培养岗位责任制度,以此提高老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意识。
  ●两周一个好习惯活动。我们注重分阶段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习惯,学校每两周都统一安排有培养学生基本习惯的项目,每个老师在工作中自觉地培养学校要求的习惯,两周后进行评比表彰。
  由于我校在培养爱心教师的能力方面目标集中、实用,教师的工作更加顺利。
  
  通过评价标准的建设,提升“爱”的自觉性
  
  彼得·德鲁克说:“你评价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校在培养爱心教师的过程中,设计了《爱心教师评价标准》,通过教师自主评价,提升教师爱的自觉性。
  1.在建设“爱心教师评价标准”过程中,发挥教师自主性
  我们把建设爱心教师评价标准的过程,化为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首先,我们在教师中征集《爱心教师标准二十条》,要求老师思考作为一个爱心老师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教师上交后,由领导班子成员根据教师所提出的标准,提炼加工,形成了《北关小学爱心教师公约》,并制成了展板装在每一个办公室。
  在《爱心教师公约》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对爱心教师内涵的界定,又拟定出了“爱心教师评价标准”。分为基本要素和重点要素。基本要素即对《爱心教师公约》的各条款,根据重要性赋予不同的分值;重点要素就是我们特殊强调的工作——以爱心辅导特殊问题学生,如智力残缺、性格行为异常、贫病学生、孤苦学生等,作为加分因素。
  2.在实施“爱心教师评价标准”过程中,发挥教师的自觉性
  在落实“爱心教师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学校注重教师的个体自觉改进。每学年初教师拟定个体改进方案,然后根据个体改进方案予以改进尝试。整个过程是以教师自我改进为主。
  “爱心教师评价标准”结果也注重自我鉴定、自我评价,不与奖惩挂钩,尽可能使实施“爱心教师评价标准”的过程,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
  3.让“爱心”成为教师心中的一把尺子
  以前,我校某些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只想着怎样做不违规,至少在形式上不违规。因此,出现了诸如让学生罚站不在教室而是在办公室,不处理问题,学生只得站在那里的现象。再如,让犯错误的学生抄写课文或词语,不说罚而说布置给你的作业等等。这样做既达到了教训的目的,又不违规。
  实施爱心教育后,我们提出作为北关小学的一名教师,时时要用爱心这把尺子量一量我们的工作,要求教师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做法,是否出于爱心,是否体现了爱心,是否能够唤起学生的爱心。”
  教师能够用爱心这把尺子衡量自己的工作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能够经常用爱心这把尺子衡量自己的工作,就真正成为了爱心教师。
  
  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爱心教师”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推进过程中,转变了管理者的思想
  过去学校侧重于培养明星教师,似乎能讲大规模展示课,写出高水平的专业论文才是好教师。现在看,没有一颗爱心,即使业务水平再高也不一定就能搞好教育工作。而具备了爱心标准的教师,在我校才能完成培养流动人口子女的重任。管理者思想的转变,大规模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爱心教师的榜样,更为广大教师认可,更能得到家长的信赖。改变了过去学校评选的优秀教师与学生以及家长的推荐不一致的现象。
  2.学校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
  我校在“爱心教师”培养过程中,由于唤起了教师的爱心,教师自觉提高自己的素质。虽然我校教师人数不多,但优秀教师大量涌现。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区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比例在我区处于前列的位置,形成了一支有爱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以爱育爱”效果明显
  教师的爱心从学生身上得到了体现。我校的本地生和外地学生达到了有效的融合。学生爱心事迹层出不穷。特别是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我校学生积极捐款,到我校临时借读的灾区儿童受到了我校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众多媒体报道了我校的爱心事迹。
  我校培养爱的播种者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爱的种子已经深植于学生的心中,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必将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北关小学)
  编辑 朱桂英
其他文献
尼吉尔·温特沃斯在《绘画现象学》这本著作中谈到,“生活——身体”和“主体间性”是讨论绘画艺术时的两个主轴。尼吉尔·温特沃斯的贡献在于他能在讨论绘画的主题、材料、
期刊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历来受到英语专业教学部门及师生的重视.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及理念被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学校管理体制的新变化给党支部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同时也对支部书记提出了新的挑战。我校认真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党组织工作意见》、《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工作意见》和《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意见》(以下简称《三个意见》),党政围绕一个目标,按照“四五五”策略,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加快了学校发展。    一、做到四个“树立”    一要树立同心同德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原理 ,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 2 0 0 0年载文、引文和作者分布 ,从多方面、多视角进 11个指标的归类分析和对比研究 ,为该刊和其它刊物的发展提供
西藏山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脉北面,这里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是藏民族生息繁衍的发祥地,也是吐蕃王朝建立的地方,从而诞生了丰富多彩的“雅砻文化”.立足于整个西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身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课程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 ,进行了家庭体育开展对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结论表明 :实施家庭体育是培养儿童终身体育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 ;是强身健体 ,开发儿
期刊
顾名思义,“程序建设”就是学校所有工作严格按照轻、重、缓、急的过程运行,并形成其硬性的规章与软性的原则相结合的依据。我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上级领导部门关于学校管理的诸多文件和规定,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将“程序建设”的基础表现要素和载体,主要放在了校长负责制的灵活运用、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实现、教代会的科学运行、学校制度建设等重要生长点上,通过充分发挥校长、党支部、教代会、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