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红县长”带火了安化黑茶
“您是网红县长,我是您的粉丝,我是因为您才爱上安化黑茶的,可以合影吗?”在机场被粉丝拉住合影,陈灿平已习以为常。
2021年以来,这位“网红县长”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1500万元,帮助近千人脱贫,带动本地扶贫助农产品网络销售超过1.8亿元。这让他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称号。
2017年6月,作为西南民族大学派出的扶贫干部,陈灿平来到湖南益阳市安化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他的主要工作是电商扶贫、信息化助农。3年来,陈灿平走遍了安化23个乡镇,实地考察茶企49家,撰写工作笔记近6万字。
疫情之下,陈灿平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推广安化黑茶,他将高校学者、地方官员、带货达人3种身份融于一体,开辟了一条信息化扶贫助农新路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造成各地农产品滞销,安化黑茶也面临很大销售压力。联想到当下直播带货迅速崛起,陈灿平决定借借这股东风,解决安化全县黑茶滞销问题。
陈灿平知道,要想茶叶卖得好,必须保持曝光度和热度。半年多来,他利用休息时间,一共直播了260多场,即使到了饭点,也会边直播边泡擂茶播一场。2020年初,九龙池茶业负责人胡倩的丈夫因肝移植手术欠了大笔医疗费,老母亲又常年患病,一家老小开销全靠她一人的收入支撑。
合作社贫困茶农联名给陈灿平写信求助,陈灿平了解情况看后,帮助胡倩直播带货,两场卖了30多万元,解决了让胡倩一家头疼的医药费问题,老公也得以按医嘱到省城长沙高等级医院复查,而她现在也可以熟练地直播带货。
那段时间,陈灿平每天直播七八个小时,每周直播三四次。每场直播下来,他的衣服会都被汗水湿透。直播两个月后,他的体重掉了12斤。据统计半年时间,陈灿平带货总额超过1500万元,位居茶主播前列,粉丝也涨到了40万人。
一枝独秀不成林,万紫千红才是春。陈灿平明白,直播带货“红”了自己一个还不行,必须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让更多的人做好直播带货,形成合力。
3月以来,陈灿平积极组织本土新农人网红培训。在他的带动督促下,安化县有万余人走上了直播带货之路,涌现出“侗族姐妹花”“农村胖大海”“渔民小韩”“安化小陈故事”“芙蓉山新农民”和“芙蓉村花”等一大批本土网红,以“网红县长”为中心的直播电商矩阵初步形成。
摄像头前,安化的农村阿妹、山村小哥,一个个使用起网络语言,通过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为农产品直播带货打开市场,电商助农成为安化县扶贫攻坚战线中的一道风景线。
作为党政干部直播带货的吃螃蟹者,陈灿平还跳出地域局限,为扶贫全局探索新路。他主动联系37位各地县长、局长,组建了“全国基层官员带货”微信群,每天晚上与各地带货基层干部连麦,相互推广农特产品,抱团助农。
“网红县长”陈灿平喝了“头啖汤”,也因此引发了县长带货“现象级”潮流。随着安化黑茶直播电商矩阵落地,安化黑茶的品牌价值也水涨船高。2020年9月,安化黑茶获评中国农产品地域品牌价值标杆品牌,品牌价值高达639.9亿元。(郭志强)
建筑师下乡:在湖面投下一颗石子
“中国的城市那么多,每一座城市都变成了高楼大厦的样子。中国文化在城市中怎样呈现?中国人要的未来到底是什么?在高楼大厦之下,普通人那种日常的、可爱的、小小的生活价值在哪里?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该如何看待?建筑师又该如何通过设计,帮助人们跨越城乡之间的价值鸿沟……”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不断在探寻的问题。
传统的乡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活着的历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应该在重新认识乡村的基础上推进——到乡村去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找回来,把我们那种对自然的感受找回来,把我们的手工艺找回来,把我们生活里那种中国的味道找回来。
通过乡村建设、乡村改造,我们试图重新探索一条立足于本土的、创新的中国建筑学之路,一条充满差异性的更亲近自然的道路。在“富春山馆”的设计中,我们就地取材,从洞桥、万市两个乡镇拉来杭灰石,从当地40万亩竹林运来毛竹,从富阳三桥周边取来夯土样本,从周边缸厂收来边角料;我们寻找自然材料与现代技术共存的机会,所有墙体在混凝土浇筑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瓦爿”砌筑技术,让错落有致的“瓦爿墙”再次出现在当代建筑中,这也是对手作精神的致敬。
从2012年开始,我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奔向一个小村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洞桥文村。这个小村有40多幢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它们沿溪而建,采用当地常見的杭灰石建造,每块石砖保留着不同的纹理,看似信手拈来,却又严丝合缝地契合在一起。
我们按照文村原有的肌理和土地,重新设计了24种农居,包括8种形态,每种形态又设计了3种变化。这次建造,也同样采取了最直接的建造方法——“就地取材”,以夯土墙、抹泥墙等外立面设计,试图呈现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目前已经建造完成的农居中,有的用青色条石垒起墙体,有的在粉墙黛瓦中嵌入实木结构,还有的墙面直接用了村子里的黄黏土,与明清老建筑相映成趣。
考虑到农民生产生活的习惯,我们在进门处建造了存放农具的储藏空间,厨房宽敞且可以打造柴灶。每户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入口,不但是这户人家的形象,也是尊严。门口有一个小空间,方便妇女和邻居交谈,或者做手工、看风景。农居还有一个小院子,这是中国人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陈述。院子里能看到风景,也方便小孩玩耍。
不和老村脱离,是新村建造最理想的形态。这些新建造的农居疏密有致,就像是在老村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我很欣慰,我们的建造不但没有影响村民的生活,反而让他们多了一份对这个村子的自信和骄傲。我们在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希望通过乡村改造,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关注乡村,通过建筑和设计,为乡村带去变革的力量。(王澍)
袁家村:一个乡村的自主振兴
八百里秦川上,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唐昭陵旁边,有一个人称“陕西小丽江”的袁家村。这个原本只有286人的小村子,现在更像一个古代城镇。这里已被评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2017年,袁家村人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500万,旅游总收入超过3.8亿元。
这一切,不过是在短短10年间发生的,而且是由袁家村自主完成的。2007年,郭占武担任了这里的村支部书记,想通过发展旅游业来让村民富起来。但很多人都不认为袁家村适合发展旅游业。“没山没水,就算去农家乐,也是去西安南边的秦岭啊。”
“最后,是我们自己,因地制宜,决定做民俗,用民俗来吸引游客。”郭占武说。于是,他们一起动手建了袁家村旅游的第一条街道——康庄老街。
袁家村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从2007年到2011年是初始阶段,是乡愁版袁家村,反映的是关中民俗和乡村生活,以关中传统老建筑、老作坊、老物件等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关中民俗为内涵,初步满足了都市居民周末一日游的需求。袁家村人戏称,这段时间的建设,都是他们自己“指手画脚”(用脚量一量,用手指一指)出来的。
2011年,袁家村开始发展乡村度假游,并陆续增加了很多新的业态,客栈、民宿、咖啡厅、酒吧、书屋、创意工坊等相继出现,文创青年、时尚达人也开始参与到投资经营中,这是“时尚版的袁家村”。
2015年以来,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来到这里,袁家村不断扩容,“进城”“出省”成为袁家村重头戏,2015年,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第一家进城店在西安开业,这是“城镇版”的袁家村。
这三个阶段反映在产业上,就是从关中民俗旅游开始,到乡村度假游,最终发展农副产品产业。起初带有民俗展示性质的辣子、油、面、醋、豆腐等作坊,与后来建设的粉条、醪糟、酸奶等作坊一起,同时满足袁家村的农家乐、小吃街、进城店的需求。由于需求越来越旺,作坊也陆续开始转型,酸奶和粉条都陆续在外设厂生产。这条产业链被袁家村人概括为由“三产”带动“二产”再带动“一产”的逆产业升级之路。
袁家村的升级进阶,其实也是袁家村新老村民自己的升级进阶。在决定发展旅游之后,郭占武带着村民陆续参观学习了很多知名旅游点,包括西安周边、成都锦里和宽窄巷子、大理丽江,还曾远赴日本。
现在,袁家村已有不少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新村民。来自成都的郭强投资了袁家村的祠堂街项目,还负责袁家村的一个出省项目。文创联盟发起人郭嘎在袁家村开了三家文创小店,他带领团队手绘了袁家村的地图,同时也在为袁家村出省项目做策划。摄影师闻名在袁家村开了一间工作室,不仅为游客们拍摄有故事的老照片,也教村民怎么用手机拍出单反的效果,以更好地展示产品与店铺。
袁家村,真正完成了把旅游产业做大的最初梦想。(刘林)
“90后”非遗传承人:用传统文化“编织”生活
“一根竹子能编织出各色各样手工艺品,还能编织出脱贫致富路。公司取名为‘牵手’就是要通过竹编牵手更多的人,共同“编织”如同竹子一样的生活。”这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昌芹的最大心愿。
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絲、编制……竹编工艺需要经历二十多道工序。在杨昌芹所在的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竹编基地,十几名手工艺人们很娴熟地正在加紧编制竹工艺茶具。
赤水市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有20万人在这里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逐渐形成以生态竹产业为支撑的种植、加工、旅游等全产业链。赤水竹编工艺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8年首次参加全国两会的杨昌芹手捧用竹编装扮的工艺水杯走上“代表通道”,一时间竹编工艺走向更多人的视野之中。
“传统工艺需要融入现代创新理念。”两年来,杨昌芹不断带领团队成员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进修学习,同时在村里开设培训班,让更多的竹编手艺人重拾技艺,加之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传统平面竹编成功转化为立体竹编,创新出了竹编水杯、竹编茶具、竹编瓷器、竹编手提包、竹编首饰等一系列立体精细竹编工艺品,很受市场青睐。
赤水竹编的市场大门越开越大,村里的竹编手艺人也逐步多了起来。杨昌芹成立的公司名称为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意为牵手并带动更多的妇女同胞共同发展。这个100多人的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当地上千人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为“留守妇女”。
竹编手工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将“指尖技艺”转换成“指尖经济”,2019年公司产值达到1200万元,拥有20多个商标、12项发明专利。竹编包、竹编配饰、竹家具等各类特色工艺品,不仅销往中国各地,还销往美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
赤水是贵州首个脱贫出列的县市,脱贫民众不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而通过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形成特色产业,对于农村产业进行有效补充,带动更多民众增收致富。(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