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是情商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情商;语文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发表后,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一、协作精神较差,缺乏团队精神
当前,中学生多为少子女长大的一代,他们缺乏一定的谦让品质,集体观念淡薄,个性化倾向严重,生活中独来独往,自由主义严重,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团队精神。在团队中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不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工作学习中缺乏必要的互助,仅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
二、心理素质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由于心理发展未完全成熟, 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消极特点。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考虑。心态浮躁,情绪不稳,难耐寂寞,遇到困难、挫折就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牢骚满腹,悲观失望,甚至轻生。
三、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不少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过多注重自己的需求,容易产生主观臆断,对他人产生偏见。同时,又对人际关系的理想化色彩较浓,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许多在学校里受到奖励的优生在走上社会以后的个人发展却落后于曾向他们抄作业的学困生。
四、道德伦理观念差,缺乏责任感
中学生绝大部分明白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语言文明等基本社会公德,但实际生活中并不如此,如公德意识较差,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随意毁坏公物,不健康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和公德意识。
五、自主自立意识强,但自理自律能力较弱
中学生具有成人感、自尊感、自我表现感,希望被他人理解,渴求友谊,如学生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他们喜欢自己设计和组织各种活动,表现出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但由于在中学时代基本上是在老师的关怀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中度过的。因此,自尊感特别突出,独立生活很不适应,自理自律能力差。
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如何进行情商教育和情商训练呢?
途径一:用智慧和爱心浇灌心中的希望之花。情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了希望,有了希望才能有目标,继而有动力,从而“激活自我,改变自我,创造自我”帮助学生描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描绘)成功的自我。这样每位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希望,最终在这种希望心理的推动下走向成功。
途径二:体验尊严,树立自信,实现自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诉年轻的教师一个教育的秘诀,他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具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每个人,早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美和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一个原则。这里有一个例子:学生王某某,家住边远农村,是父母拾来的孩子,从小学便经常撒谎、骗钱。我在接班的时候就了解了她的情况,心中也有了转变她的准备。一天晚自习下课以后,她哭哭啼啼地找到我说借同宿舍李某某的一百元钱,人家要得很紧,今晚再不还就打她。我二话没说就把钱给了她,即使我心中知道有可能上当,她走后我找到李某某,一问果然没有这回事。此后,她又以不同的理由在我这儿和班内同学那儿借了几次钱,但都没有还。可是我仍然和以前那样对她,和气而尊重。后来她从李某某那里知道了一切,主动找我认错。我说我始终相信你是一位懂事、有责任心的好孩子,是父母的好女儿,是老师的好学生。如果能够改掉撒谎的毛病那就更好了,老师希望你逐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经过这次谈话以后,她如释重负,在轻松和愉快中和谐发展。
途径三:开展各项班级活动进行情商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心理品质——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意志、情感等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例如幼儿的游戏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中小学生则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因此,通过开展各项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这不仅可以使班主任发现某些“灰姑娘”身上的闪光点,扫除对某些学生的偏见,而且也可以使这些学生本人发现自身的价值,走出自卑的阴影,鼓出勇气,增强信心,发扬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缺陷,更好更全面地发展自己。一次学校组织拔花园里的杂草,我带着全班同学来到了花园中。在劳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成绩不好的几位学生,作业不及时交不太认真的几个学生,劳动起来却不怕脏不怕累,手被带刺的杂草扎破了也还继续干。我问他们这样拔不扎人吗?他说不痛,真没想到他会如此不怕苦。于是,我现场便对这几位同学的劳动精神给予很高的评价。后来发现这几位同学一致改掉了原来的不良习惯,作业也认真做了,也更愿意与人交往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当然,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能使老师发现平时不易发现的同学们的长处,也可以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某些同学身上的短处。平时很听话的同学,在这次劳动中怕苦怕累,有的学习尖子十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劳动结束后的总结班会上说:“同学们,你们看到刚才的我也一直在拔草,我并不是做给大家看的,这是我的一种从心里产生出来的需要。在劳动中,在流汗之时,不仅是一种体力锻炼,更是一种情感的自我陶冶。不爱劳动的同学你们可以试着推开这扇虚掩着的劳动之门,你便会爱上劳动。到那时,你们获得的不仅是身体的舒适,更是心灵的平和与满足。后来在班级日常值日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勤快的身影。
无论从我国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西方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还是从非智力因素、智力、知识三者间的关系看,我国都必须重视中学生非智力的开发。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情商;语文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发表后,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一、协作精神较差,缺乏团队精神
当前,中学生多为少子女长大的一代,他们缺乏一定的谦让品质,集体观念淡薄,个性化倾向严重,生活中独来独往,自由主义严重,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团队精神。在团队中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不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工作学习中缺乏必要的互助,仅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
二、心理素质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由于心理发展未完全成熟, 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消极特点。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考虑。心态浮躁,情绪不稳,难耐寂寞,遇到困难、挫折就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牢骚满腹,悲观失望,甚至轻生。
三、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不少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过多注重自己的需求,容易产生主观臆断,对他人产生偏见。同时,又对人际关系的理想化色彩较浓,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许多在学校里受到奖励的优生在走上社会以后的个人发展却落后于曾向他们抄作业的学困生。
四、道德伦理观念差,缺乏责任感
中学生绝大部分明白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语言文明等基本社会公德,但实际生活中并不如此,如公德意识较差,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随意毁坏公物,不健康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和公德意识。
五、自主自立意识强,但自理自律能力较弱
中学生具有成人感、自尊感、自我表现感,希望被他人理解,渴求友谊,如学生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他们喜欢自己设计和组织各种活动,表现出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但由于在中学时代基本上是在老师的关怀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中度过的。因此,自尊感特别突出,独立生活很不适应,自理自律能力差。
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如何进行情商教育和情商训练呢?
途径一:用智慧和爱心浇灌心中的希望之花。情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了希望,有了希望才能有目标,继而有动力,从而“激活自我,改变自我,创造自我”帮助学生描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描绘)成功的自我。这样每位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希望,最终在这种希望心理的推动下走向成功。
途径二:体验尊严,树立自信,实现自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诉年轻的教师一个教育的秘诀,他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具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每个人,早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美和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一个原则。这里有一个例子:学生王某某,家住边远农村,是父母拾来的孩子,从小学便经常撒谎、骗钱。我在接班的时候就了解了她的情况,心中也有了转变她的准备。一天晚自习下课以后,她哭哭啼啼地找到我说借同宿舍李某某的一百元钱,人家要得很紧,今晚再不还就打她。我二话没说就把钱给了她,即使我心中知道有可能上当,她走后我找到李某某,一问果然没有这回事。此后,她又以不同的理由在我这儿和班内同学那儿借了几次钱,但都没有还。可是我仍然和以前那样对她,和气而尊重。后来她从李某某那里知道了一切,主动找我认错。我说我始终相信你是一位懂事、有责任心的好孩子,是父母的好女儿,是老师的好学生。如果能够改掉撒谎的毛病那就更好了,老师希望你逐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经过这次谈话以后,她如释重负,在轻松和愉快中和谐发展。
途径三:开展各项班级活动进行情商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心理品质——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意志、情感等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例如幼儿的游戏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中小学生则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因此,通过开展各项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这不仅可以使班主任发现某些“灰姑娘”身上的闪光点,扫除对某些学生的偏见,而且也可以使这些学生本人发现自身的价值,走出自卑的阴影,鼓出勇气,增强信心,发扬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缺陷,更好更全面地发展自己。一次学校组织拔花园里的杂草,我带着全班同学来到了花园中。在劳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成绩不好的几位学生,作业不及时交不太认真的几个学生,劳动起来却不怕脏不怕累,手被带刺的杂草扎破了也还继续干。我问他们这样拔不扎人吗?他说不痛,真没想到他会如此不怕苦。于是,我现场便对这几位同学的劳动精神给予很高的评价。后来发现这几位同学一致改掉了原来的不良习惯,作业也认真做了,也更愿意与人交往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当然,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能使老师发现平时不易发现的同学们的长处,也可以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某些同学身上的短处。平时很听话的同学,在这次劳动中怕苦怕累,有的学习尖子十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劳动结束后的总结班会上说:“同学们,你们看到刚才的我也一直在拔草,我并不是做给大家看的,这是我的一种从心里产生出来的需要。在劳动中,在流汗之时,不仅是一种体力锻炼,更是一种情感的自我陶冶。不爱劳动的同学你们可以试着推开这扇虚掩着的劳动之门,你便会爱上劳动。到那时,你们获得的不仅是身体的舒适,更是心灵的平和与满足。后来在班级日常值日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勤快的身影。
无论从我国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西方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还是从非智力因素、智力、知识三者间的关系看,我国都必须重视中学生非智力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