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培训由“任务型”走向“服务型”,注重的是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以工作场景为培养阵地的校本培训成为必然选择。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湖南省石门县于2005年将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和实验学校三家单位合并组建“石门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了能力培训、学历提高和教学实习三位一体、资源共享的新格局。县级培训机构在教师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培训计划的指导作用
教师的校本培训,不是过去那样只停留在“统一要求”上,而是要逐渐达到能够“按需点菜”的要求。每年9月新学年开始,基层根据县教育局的继续教育周期计划,确定本单位年度培训范围、目标、任务、形式、内容及质量评估与考核办法等具体要求,形成相对完整和比较适用的学期培训计划以及年度培训规划,最后报县教师培训机构存档备案执行,卓有成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在计划的编制与审定过程中,经历自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轮循环,县级培训机构则根据形势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学校进一步修改,对各单位培训计划的制定起到了把关定向的指导作用。
二、选定模式的研究作用
选定合适的模式,有利于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效率提高。我们于2008年下半年向省继教中心申报了“校本培训实践研究”的课题得到立项,正式开题研究校本培训模式。经过反复研究、比较、对照,我们构建的校本培训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培训结构上,分工负责的要求体现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主导作用,中小学校责无旁贷的主体地位;二是在功能形式上,与时俱进的要求体现了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自修反思、协作研讨为形式,培训机构进行服务指导和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三是在体系目标上,多途径的学习平台体现了构建学习型组织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与确定中,县级培训机构起到了出谋划策的研究作用。
三、课程研究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实施要求高,基层学校的力量十分有限,县级培训机构理所应当地担负起引领责任。
第一,新课程实施方向的引领。教师培训机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克服学科本位,把教学研究局限于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组织教学观摩和复习考试等低层次内容上的积弊,转到加强学科之间沟通与联系,从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开展研究,引导教师热情参与改革,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与成熟。
第二,课堂操作示范的引领。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在全县选聘了35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了优质课专家小组,上示范课和研究课,重点从课堂设计、课堂操作、课堂演示、教学反思、教学评析等具体细节上进行具体操作的引领。
第三,开展课题研究的引领。开展课题研究是基层学校的一个难题,我们及时地整合了各学校教科室的力量,开展示范性的课题研究。主要是在方案制定、论证开题、立项实施、报告撰写、结题鉴定等细节上为基层学校指明路子、做出样子,做一些比较实际的引领工作。
四、优质资源的服务作用
校本培训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服务。县级培训机构需要积极改变观念,躬身服务。
⒈优质师资服务
为了取得实效,我们让优质师资在“课程进修、专题研究、方法创新”的校本培训模式中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适用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阶段成果与培养目标相结合,使培训走上“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培训实效”的轨道。为了在方法上有所创新,骨干教师做到了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等现代教育内容的培训;二是突出教学改革新方法的推广。同时,我们还要他们“蹲在一个年级,振兴一个学科,带好一个徒弟”,使优质师资在校本培训中增值。
⒉学习资源服务
我们一是引进国家教育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教材出版社和全国知名学校开发的培训课程、培训光盘做成应用工具包,提供资料服务。二是选取校本培训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对其培训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刻制光盘做成参考资料包,实现资料共享。三是经常推介新的培训书目和光盘,资料索引做成信息备用包,供培训选购。
⒊网络学习服务
2008年,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建成“石门教师网”,为教师上网远程培训提供方便。其内容包括著名大学院校在线视频讲座,专业学术报告,各科优秀教案、学案、课件和教育新闻等。各校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制度上保证网络学习的落实。如规定每周上网学习不少于5小时,完成一定数量的网络作业题目、拟出开展研究的具体课题等。
五、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
我们分城区和农村建立了石门一中、石门五中、实验学校、新铺中心学校等基地学校,作为县级培训机构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师校本培训中的示范作用。
实验学校关注教师学习研修的全过程,实施“一二三四五成长工程”,“一”即是要求青年教师在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方面的发展有“一门特长”。“二”即是根据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的要求,实现教法和学法上的“两个转变”。“三”即是上好“三课”:新教师的“入门课”,普通教师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四”即是写“四种反思”:“课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反思”。“五”即是练好“五项基本功”:课堂教学的“备课功”,小组协作的“说课功”,夯实素质的“说写功”,操作技能的“上课功”,不断创新的“教研功”。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六、县级中心的辐射作用
示范多是被动低效的影响,仅仅如此当然不够。中心的功能应当是辐射,我们要求基地学校每学期选派5名以上教师到两个以上乡镇中心学校送教,2名教师轮流下乡一年支教。优秀教师每到一所学校,都亲自上观摩课,作专题辅导报告,召开教师座谈会,面对面地交流感悟与困惑,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县培训机构还组织教师进修学校的专任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组成支教“大篷车”到山区学校现场解难答疑,把培训送到学校、送到课堂。县级培训机构主动发挥辐射性的影响作用,不愧名副其实的中心。
七、效果检验的评价作用
县教师培训中心每年组织两次督促检查,基本形成常规。在进行效果检验时,由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培训机构相关人员以及聘请的教师教育专家,组成三结合班子,对全县校本培训工作开展视导评估,其主要形式是“听、看、谈”三个字。“听”,就是听取学校领导汇报校本培训工作的情况。“看”,就是看校本培训报告册及相关档案资料。“谈”则有两点,一是视导组和学校领导交谈对视导评估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视导组与学校教师座谈,了解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体会和疑问,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使教师获得成功与成长,培训机构从中发挥了评价、肯定、鼓励的作用。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成长比获得成功更为重要,文化比技术更为重要,自主比别人主导更为重要。校本培训开展起来之后,教师将由“补不足”逐渐转向“促成功”,只有这样,由少数教师垄断“优秀”的现象才会出现动摇,大批教师逐渐走向“优雅”,县级培训机构的作用日益重要,将永远不会出现被边缘化的问题。
(责任编辑:郭呈祥)
一、培训计划的指导作用
教师的校本培训,不是过去那样只停留在“统一要求”上,而是要逐渐达到能够“按需点菜”的要求。每年9月新学年开始,基层根据县教育局的继续教育周期计划,确定本单位年度培训范围、目标、任务、形式、内容及质量评估与考核办法等具体要求,形成相对完整和比较适用的学期培训计划以及年度培训规划,最后报县教师培训机构存档备案执行,卓有成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在计划的编制与审定过程中,经历自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轮循环,县级培训机构则根据形势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学校进一步修改,对各单位培训计划的制定起到了把关定向的指导作用。
二、选定模式的研究作用
选定合适的模式,有利于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效率提高。我们于2008年下半年向省继教中心申报了“校本培训实践研究”的课题得到立项,正式开题研究校本培训模式。经过反复研究、比较、对照,我们构建的校本培训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培训结构上,分工负责的要求体现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主导作用,中小学校责无旁贷的主体地位;二是在功能形式上,与时俱进的要求体现了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自修反思、协作研讨为形式,培训机构进行服务指导和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三是在体系目标上,多途径的学习平台体现了构建学习型组织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与确定中,县级培训机构起到了出谋划策的研究作用。
三、课程研究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实施要求高,基层学校的力量十分有限,县级培训机构理所应当地担负起引领责任。
第一,新课程实施方向的引领。教师培训机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克服学科本位,把教学研究局限于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组织教学观摩和复习考试等低层次内容上的积弊,转到加强学科之间沟通与联系,从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开展研究,引导教师热情参与改革,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与成熟。
第二,课堂操作示范的引领。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在全县选聘了35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了优质课专家小组,上示范课和研究课,重点从课堂设计、课堂操作、课堂演示、教学反思、教学评析等具体细节上进行具体操作的引领。
第三,开展课题研究的引领。开展课题研究是基层学校的一个难题,我们及时地整合了各学校教科室的力量,开展示范性的课题研究。主要是在方案制定、论证开题、立项实施、报告撰写、结题鉴定等细节上为基层学校指明路子、做出样子,做一些比较实际的引领工作。
四、优质资源的服务作用
校本培训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服务。县级培训机构需要积极改变观念,躬身服务。
⒈优质师资服务
为了取得实效,我们让优质师资在“课程进修、专题研究、方法创新”的校本培训模式中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适用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阶段成果与培养目标相结合,使培训走上“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培训实效”的轨道。为了在方法上有所创新,骨干教师做到了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等现代教育内容的培训;二是突出教学改革新方法的推广。同时,我们还要他们“蹲在一个年级,振兴一个学科,带好一个徒弟”,使优质师资在校本培训中增值。
⒉学习资源服务
我们一是引进国家教育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教材出版社和全国知名学校开发的培训课程、培训光盘做成应用工具包,提供资料服务。二是选取校本培训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对其培训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刻制光盘做成参考资料包,实现资料共享。三是经常推介新的培训书目和光盘,资料索引做成信息备用包,供培训选购。
⒊网络学习服务
2008年,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建成“石门教师网”,为教师上网远程培训提供方便。其内容包括著名大学院校在线视频讲座,专业学术报告,各科优秀教案、学案、课件和教育新闻等。各校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制度上保证网络学习的落实。如规定每周上网学习不少于5小时,完成一定数量的网络作业题目、拟出开展研究的具体课题等。
五、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
我们分城区和农村建立了石门一中、石门五中、实验学校、新铺中心学校等基地学校,作为县级培训机构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师校本培训中的示范作用。
实验学校关注教师学习研修的全过程,实施“一二三四五成长工程”,“一”即是要求青年教师在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方面的发展有“一门特长”。“二”即是根据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的要求,实现教法和学法上的“两个转变”。“三”即是上好“三课”:新教师的“入门课”,普通教师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四”即是写“四种反思”:“课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反思”。“五”即是练好“五项基本功”:课堂教学的“备课功”,小组协作的“说课功”,夯实素质的“说写功”,操作技能的“上课功”,不断创新的“教研功”。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六、县级中心的辐射作用
示范多是被动低效的影响,仅仅如此当然不够。中心的功能应当是辐射,我们要求基地学校每学期选派5名以上教师到两个以上乡镇中心学校送教,2名教师轮流下乡一年支教。优秀教师每到一所学校,都亲自上观摩课,作专题辅导报告,召开教师座谈会,面对面地交流感悟与困惑,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县培训机构还组织教师进修学校的专任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组成支教“大篷车”到山区学校现场解难答疑,把培训送到学校、送到课堂。县级培训机构主动发挥辐射性的影响作用,不愧名副其实的中心。
七、效果检验的评价作用
县教师培训中心每年组织两次督促检查,基本形成常规。在进行效果检验时,由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培训机构相关人员以及聘请的教师教育专家,组成三结合班子,对全县校本培训工作开展视导评估,其主要形式是“听、看、谈”三个字。“听”,就是听取学校领导汇报校本培训工作的情况。“看”,就是看校本培训报告册及相关档案资料。“谈”则有两点,一是视导组和学校领导交谈对视导评估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视导组与学校教师座谈,了解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体会和疑问,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使教师获得成功与成长,培训机构从中发挥了评价、肯定、鼓励的作用。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成长比获得成功更为重要,文化比技术更为重要,自主比别人主导更为重要。校本培训开展起来之后,教师将由“补不足”逐渐转向“促成功”,只有这样,由少数教师垄断“优秀”的现象才会出现动摇,大批教师逐渐走向“优雅”,县级培训机构的作用日益重要,将永远不会出现被边缘化的问题。
(责任编辑:郭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