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作为儿童文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经常出现在作家的笔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的《幽灵公主》通过动画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动人的人与自然的故事,故事中鹿神每一步迈出都有鲜花开放,会在夜晚变得通体透明、发出萤光,他能让人类开枪射击动物的时候枪的扳手和枪撞突然长出青草。这些对自然的描写无不展现了东方式的诗意。
在近当代中国也有一批钟情于对自然进行诗意描摹的作家。眼下儿童文学正经历着一个浮躁的时期,逗乐作品充斥文学市场,他们的作品无疑能够给儿童吹去一阵诗意的自然之风。
20世纪初叶圣陶的《小白船》,是一篇诗意的童话,写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事物的家:“小红花站在那里,只是微笑,有时做很好看的舞蹈。绿草上滴了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耀人眼睛。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小鱼儿成群来往,细得像绣花针,只有两颗大眼珠闪闪发光”,两个孩子乘着小白船在如诗的自然中往前飞,迷了路,又在陌生人的帮助下,最终乘着小白船回到原来停泊的地方,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只有这些对自然的描写与两个孩子的天真欢乐交融在一起,诗意而美好。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小说创作风格以“唯美”、“诗意”为其创作的典型特征。他对自然的描写细腻唯美,为其作品垫定了诗意的基调。《青铜葵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了让葵花晚上做功课,青铜到河边抓了很多萤火虫,放在南瓜花里做成灯。那荧荧一片柔黄色的光,把家中四壁照耀得祥云朵朵。小说《根鸟》中的大峡谷、米溪、沙漠、森林,无不散发着唯美精神,恍若仙境,迷人眼眸。在他的笔下,即使是一条普通的大河、一场平常的小雨、一座简陋的小屋、一片枯黄的芦苇,都可以散发出诗意的气息。
20世纪初由于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这种诗意的艺术风格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新时期,在文学重新拥有了追求艺术的权利时,儿童文学作品中唯美诗意的创作理念再度复苏。上个世纪世纪80年代儿童文学界出现了以情节的曲折、惊险、有趣取胜的“热闹派”和以诗情画意、哲味无穷见长的“抒情派”之争。以上一系列对自然进行诗意描摹的儿童文学作品显然属于“抒情派”。“抒情派”倡导者认为儿童文学创作应当注重作品的诗性,诗意美、哲理性。他们认为给儿童看的作品画面和意象要或深沉、幽远,或轻柔、鲜亮,使之富有抒情韵味和浪漫主义气息,并寄予作家的感情与人生体验,富于美感和艺术魅力,耐人咀嚼与回味。因此自然在他们的笔下都带上了诗意和浪漫的气息。
当下儿童文学作品在游戏精神的烛照下,除了“热闹派”朝着商业的方向,涌现了许多逗乐派儿童文学,诗化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有了别样的风采。它们在描写自然的时候更注重细节和形象带给人的一种长久感动,自然界的生灵有了更丰富的性格。小读者能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而这些生灵又常常与我们有共同的共同的情感、追求,相似的生存状况、生命状态。这些作品给孩子快乐的感动,让孩子对自然、生命有一种比较深切又不悲观的认识。
有人认为,给儿童展现一个诗意的自然,营造出一个个使儿童痴迷神往的唯美境界,以及从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最美好的东西,并且引发儿童对人与自然思考,传达出人类对生存的诗意憧憬和渴望是儿童作家的当务之急。诗意凝注着这个斑斓的世界,呵护并守望着人类的心灵,这种站在儿童立场对人类生存的诗意守望,是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市场所需要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评论家却对这种对自然进行诗意描摹的作品提出了一些质疑。对自然进行诗意化的描写可以见出作者笔触的柔软与心绪的敏感。但是什么样的少年读者,可以与作者此时在文本中传递的信息产生共鸣?没有能力追随作家细密笔触的读者,是否也就错失掉了诗意的把握,影响了对于美的感受和接纳?当然,提出这样的疑问,不等于认为追求文字的优美是错误的。通过美不胜收的文本,刻意培养起一代青少年读者对美的感悟更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这种诗意的程度可以限定在什么刻度上?作者的感受是否可以通过作品嫁接给未成年人?而当前的儿童文学市场也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这种怀疑。
就我看来,就基于这样的现状:各种庸俗、只注重搞笑、逗乐与阅读快感、丧失美感的作品充斥市场。在“审美”与“商业化”的较量上,后者显然占尽了风头。所以当前的儿童文学市场才更需要诗意,因为从本质上说文学是非功利性的。少年儿童的审美感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主流影响的,如果他们的阅读环境低劣庸俗,那么的审美感培养与发展可想而知。
对于儿童来说读一些描写大自然的作品除了能弥补现在儿童贴近自然的遗憾,还能引发儿童对自然生命的思考。其中的诗意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中国图书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外来童书的引进势头越来越旺,青春文学走俏、奇幻魔幻文学持续红火、写作商业化加剧……热闹派和唯美派的天平显然已经失衡了,尤其在快餐文化当道的大背景下,唯美派渐渐走向一个寂寞的角落。但值得庆幸的是当前仍然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致力于为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孙悦.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创作论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28卷第3期
[2]张玉玲.儿童文学的诗意.教育探究.2006年第4期
[3]顾建美.论儿童文学中的浪漫注意创造方法.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4]王泉根.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学术界.2008年第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幼儿园)
在近当代中国也有一批钟情于对自然进行诗意描摹的作家。眼下儿童文学正经历着一个浮躁的时期,逗乐作品充斥文学市场,他们的作品无疑能够给儿童吹去一阵诗意的自然之风。
20世纪初叶圣陶的《小白船》,是一篇诗意的童话,写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事物的家:“小红花站在那里,只是微笑,有时做很好看的舞蹈。绿草上滴了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耀人眼睛。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小鱼儿成群来往,细得像绣花针,只有两颗大眼珠闪闪发光”,两个孩子乘着小白船在如诗的自然中往前飞,迷了路,又在陌生人的帮助下,最终乘着小白船回到原来停泊的地方,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只有这些对自然的描写与两个孩子的天真欢乐交融在一起,诗意而美好。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小说创作风格以“唯美”、“诗意”为其创作的典型特征。他对自然的描写细腻唯美,为其作品垫定了诗意的基调。《青铜葵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了让葵花晚上做功课,青铜到河边抓了很多萤火虫,放在南瓜花里做成灯。那荧荧一片柔黄色的光,把家中四壁照耀得祥云朵朵。小说《根鸟》中的大峡谷、米溪、沙漠、森林,无不散发着唯美精神,恍若仙境,迷人眼眸。在他的笔下,即使是一条普通的大河、一场平常的小雨、一座简陋的小屋、一片枯黄的芦苇,都可以散发出诗意的气息。
20世纪初由于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这种诗意的艺术风格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新时期,在文学重新拥有了追求艺术的权利时,儿童文学作品中唯美诗意的创作理念再度复苏。上个世纪世纪80年代儿童文学界出现了以情节的曲折、惊险、有趣取胜的“热闹派”和以诗情画意、哲味无穷见长的“抒情派”之争。以上一系列对自然进行诗意描摹的儿童文学作品显然属于“抒情派”。“抒情派”倡导者认为儿童文学创作应当注重作品的诗性,诗意美、哲理性。他们认为给儿童看的作品画面和意象要或深沉、幽远,或轻柔、鲜亮,使之富有抒情韵味和浪漫主义气息,并寄予作家的感情与人生体验,富于美感和艺术魅力,耐人咀嚼与回味。因此自然在他们的笔下都带上了诗意和浪漫的气息。
当下儿童文学作品在游戏精神的烛照下,除了“热闹派”朝着商业的方向,涌现了许多逗乐派儿童文学,诗化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有了别样的风采。它们在描写自然的时候更注重细节和形象带给人的一种长久感动,自然界的生灵有了更丰富的性格。小读者能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而这些生灵又常常与我们有共同的共同的情感、追求,相似的生存状况、生命状态。这些作品给孩子快乐的感动,让孩子对自然、生命有一种比较深切又不悲观的认识。
有人认为,给儿童展现一个诗意的自然,营造出一个个使儿童痴迷神往的唯美境界,以及从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最美好的东西,并且引发儿童对人与自然思考,传达出人类对生存的诗意憧憬和渴望是儿童作家的当务之急。诗意凝注着这个斑斓的世界,呵护并守望着人类的心灵,这种站在儿童立场对人类生存的诗意守望,是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市场所需要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评论家却对这种对自然进行诗意描摹的作品提出了一些质疑。对自然进行诗意化的描写可以见出作者笔触的柔软与心绪的敏感。但是什么样的少年读者,可以与作者此时在文本中传递的信息产生共鸣?没有能力追随作家细密笔触的读者,是否也就错失掉了诗意的把握,影响了对于美的感受和接纳?当然,提出这样的疑问,不等于认为追求文字的优美是错误的。通过美不胜收的文本,刻意培养起一代青少年读者对美的感悟更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这种诗意的程度可以限定在什么刻度上?作者的感受是否可以通过作品嫁接给未成年人?而当前的儿童文学市场也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这种怀疑。
就我看来,就基于这样的现状:各种庸俗、只注重搞笑、逗乐与阅读快感、丧失美感的作品充斥市场。在“审美”与“商业化”的较量上,后者显然占尽了风头。所以当前的儿童文学市场才更需要诗意,因为从本质上说文学是非功利性的。少年儿童的审美感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主流影响的,如果他们的阅读环境低劣庸俗,那么的审美感培养与发展可想而知。
对于儿童来说读一些描写大自然的作品除了能弥补现在儿童贴近自然的遗憾,还能引发儿童对自然生命的思考。其中的诗意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中国图书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外来童书的引进势头越来越旺,青春文学走俏、奇幻魔幻文学持续红火、写作商业化加剧……热闹派和唯美派的天平显然已经失衡了,尤其在快餐文化当道的大背景下,唯美派渐渐走向一个寂寞的角落。但值得庆幸的是当前仍然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致力于为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孙悦.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创作论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28卷第3期
[2]张玉玲.儿童文学的诗意.教育探究.2006年第4期
[3]顾建美.论儿童文学中的浪漫注意创造方法.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4]王泉根.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学术界.2008年第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幼儿园)